一定的社会关系: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哲学视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视域论文,社会关系论文,哲学论文,经济学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1859年《〈政治经济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说:“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表述。”什么是马克思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我认为:对社会关系特定的、历史的分析是马克思哲学新视域的理论入口,并构成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哲学视域。
“我思故我在”,个体理性成为近代哲学的理论起点,这一哲学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在古典经济学中,从个体理性出发的“经济人”设定,是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前提。斯密、李嘉图等经济学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个体理性出发,促进财富的发展。他们深信,只要进行自由贸易,便可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自由竞争所形成的“看不见的手”会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但这一“看不见的手”是什么?他们并没有回答。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看不见的手”似乎越来越失灵。黑格尔哲学的意义在于,他颠倒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从社会关系总体性入手,认识到经济学所讲的“经济人”只有在社会关系的关联互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自由意志。要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就必须实现对社会关系的总体调控。黑格尔把社会关系解读为“绝对理性”,“看不见的手”实质上就是社会关系,是“绝对理性”在现实生活中的隐匿表现,是“绝对理性”自我实现的一个环节。这样,“看不见的手”不再是不可认识的,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通过国家理性加以调控,使经济生活合乎理性,推动社会发展。
蒲鲁东的经济学研究,力图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设定同黑格尔的逻辑运演结合起来,当他在个体理性失灵的地方,就运用黑格尔的逻辑;而当黑格尔的逻辑失效时,就借用社会天才来解决经济生活中的难题。我认为,这一研究本身就决定了蒲鲁东的失败。黑格尔的逻辑运演是从社会关系总体性入手的,他的哲学起点就不再是个体理性。而想成为辩证法家的蒲鲁东,却想从个体理性出发来实现经济生活的有效调控,便只能着眼于如何实现单纯个人之间的等价交换。“蒲鲁东先生把自由的购买者同自由的生产者对立起来,他使两者具有形而上学性质。这也促使他说:‘已经证明,正是人的自由意志才引起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对立。’”蒲鲁东把资本主义的剥削理解为商品流通中的剥削,他试图从自由意志出发,通过把资本主义的商品流通变为直接的物物交换,来消除商品流通中存在的剥削。
蒲鲁东抛开具体的社会关系,仅从个人的自由意志出发,便不得不直面经济生活的矛盾,就象古典经济学家一样。但与古典经济学家不同的是,由于蒲鲁东受到黑格尔的影响,但又没有真正地读懂黑格尔关于君主是理性最高表现的哲学命意,只是从字面上抽象出社会天才来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矛盾,这样,社会天才就只不过是最大的“经济人”。与古典经济学家不同的是,蒲鲁东的“经济人”直接实行物物交换,实质上这种“经济人”是中世纪的人,蒲鲁东从经济学上所论证的只是小农的幻想。
经过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理解了黑格尔哲学对社会关系的深刻论述。马克思与黑格尔不同的是,黑格尔将社会关系永恒化为绝对观念,而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是一定的、历史的、暂时的定在,他对蒲鲁东的批判,就是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出发的。从哲学上看,蒲鲁东只是外在地抓住了黑格尔的逻辑,而没有抓住黑格尔的社会关系思想的哲学内蕴;从经济学上看,蒲鲁东不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总体性人手,而是抓住其中的某一环节,抽象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总体性矛盾,从而陷入双重的错误之中。
在批判蒲鲁东所讲自由的等价交换时,马克思指出:“生产者只要是在以分工和交换为基础的社会里进行生产,他就不得不出卖。”“生产资料不取决于自由意志。不仅如此,而且这些生产资料大部分又都是生产者从别处取得的产品,并且在现代的生产条件下,他并不是想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责成他在一定的限度内进行生产。”就消费者而言,“他的意志是以他的资金和他的需要为基础的。这两者都由他的社会地位来决定,而社会地位却又取决于整个社会组织。”自由意志在社会组织中并不占主导地位,蒲鲁东想从自由意志中引出等量交换,并不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实现。
从构成价值的基础——等量劳动的交换来看,蒲鲁东抛开现实的社会关系来寻求等量的劳动时间,以此作为等价交换的尺度,也是非常错误的。要想实现劳动时间的数量比较,就必须把复杂劳动简单化,仅从量的规定中考察劳动,而这恰恰是机器大生产的特征。“只有数量决定一切;时对时,天对天;但是这劳动的平均化并不是蒲鲁东先生的永恒的公平,这不过是现代工业的一个事实。”
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来看,马克思在这一著作中,并没有作出有特别意义的论述,但马克思又认为,这个文本中阐发了他们观点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在我看来,这种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就是马克思从方法论上解决了经济学研究的视域问题,即必须从一定的、历史的、暂时的社会关系矛盾运动中,进行经济学研究。蒲鲁东的错误在于:
(1)他不懂得社会关系的总体性特征。蒲鲁东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归结为某一环节的矛盾,他对社会矛盾的解决是以某一环节为入口的,这样,他也就无法真正地解决矛盾。“蒲鲁东先生在考察其中任何一个阶段时,都不能不靠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来说明,可是当时这些社会关系尚未被他用辩证运动产生出来。”
(2)他不懂得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历史性特征。“他清楚地表明自己没有理解把资产阶级生产所具有各种形式结合起来的联系,他不懂得一定时代中生产所具有的各种形式的历史的和暂时的性质。”“这样他陷入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错误之中,这些经济学家把这些经济范畴看做永恒的规律,而不是看作历史的规律”。这也决定了蒲鲁东无法理解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只能陷入唯心主义之中。
(3)他不懂得社会关系的矛盾本质。蒲鲁东把社会矛盾理解为理性之中的矛盾,并想通过范畴的运动来消除矛盾,把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变成了善恶辩证法,最终陷入浪漫主义之中。
标签:哲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黑格尔哲学论文; 经济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社会经济学论文; 哲学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