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相关分析论文_任家利

(沭阳县中医院 江苏 宿迁 223600)

【摘要】目的:对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的方法与应用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对临床资料以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选取的病例,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破裂口部位、内膜片均可明确显示。Ⅰ型14例,Ⅱ型3例,Ⅲ型10例,壁间血肿3例。累及髂总动脉分叉处6例,左锁骨下动脉1例,右髂总动脉1例,左颈总动脉1例,右肾动脉2例,左肾动脉1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肠系膜下动脉1例;腹腔干5例,局限于升主动脉1例;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的9例。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这种检查方法安全、有效、快速、简便,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371-02

人体的主动脉血管壁分为三层,分别为内膜、中膜和外膜[1]。主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出现损伤导致缝隙出现,从而使得血液进入中膜,内膜和中膜分离,形成真、假两个腔隙或夹层内血肿形成,这种血肿有可能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从而导致心血管出现严重的损伤[2]。主动脉夹层的一般临床症状为剧烈疼痛,出现压迫甚至休克。主动脉夹层的男性的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且年龄多在40~70岁之间,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急,致死率高,对中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本次研究通过对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的方法与应用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均经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为(53.9±4.2)岁,临床以胸闷、胸腹痛、背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1.2 方法

应用GE LightSeed64层螺旋CT机,检查前先做碘过敏试验,先行常规CT平扫,以胸廓入口至耻骨联合上方为扫描范围,后行增强扫描,参数为120kV,350mA,层距10mm,层厚10mm,重建矩阵512×512,以3.5~4.0ml/s速度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350mgI/ml90~120ml,扫描延迟时间25~30s。结束扫描后,重建原始数据为1.25mm横断面图像,向AW4.3工作站上 ,应用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相关二维及三维图像分别重建。观察主动脉夹层分型, 真假腔大小及内膜片走行,形态,夹层破口的大小,初始部位等。

2.结果

本次选取的病例,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破裂口部位、内膜片均可明确显示。Ⅰ型14例,Ⅱ型3例,Ⅲ型10例,壁间血肿3例。累及髂总动脉分叉处6例,左锁骨下动脉1例,右髂总动脉1例,左颈总动脉1例,右肾动脉2例,左肾动脉1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肠系膜下动脉1例;腹腔干5例,局限于升主动脉1例;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的9例。

30例患者真假腔及内膜片均可明确显示,真腔较假腔小,呈卵圆形或半圆形,假腔较大,呈新月形或半圆形23例。真假腔呈螺旋状走行20例,线状低密度影为内膜片。30例患者中,假腔内有程度不等的血栓形成12例。CT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后支架的情况清楚观察,对血管腔复张情况及是否有内漏存在进行确定。

3.讨论

主动脉夹层患者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的疼痛,烦躁不安,显著的焦虑及濒死感,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休克表现,头晕、晕厥,血压可有下降[3]。主动脉夹层是由于主动脉中膜弹力纤维发生病变或者有发育缺陷导致的,因为发生病变或者发育缺陷会导致主动脉壁变得薄弱,这是主动脉夹层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发于中老年男性,而中老年患者自身通常会伴随有其它疾病,例如高血压就是本病最为常见的促发因素。主动脉夹层病情发展的速度较快,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死亡,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对改善该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造影已经成为临床的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在头颈部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脏大血管疾病、及肿瘤和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较为多样,且不显著,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一旦出现误诊和漏诊,很容易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加重病情,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死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影像学的技术也不断趋于成熟,根据主动脉夹层累及的部位和范围,临床上最常用DeBakey分型:I型:撕裂内膜瓣起源于主动脉近端,伸展到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Ⅱ型:撕裂内膜瓣起源于升主动脉,终止于无名动脉水平;Ⅲ型:撕裂内膜瓣起自主动脉峡部,可伸展至腹主动脉。通过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的方法可以明确显示撕裂的内膜瓣、破口;真、假腔;受累分支及范围;主动脉夹层渗漏或破裂;通过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可以作为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法制定的有效依据。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的方法采取了心电门控技术,完善了常规CT的不足之处,大大降低了运动和呼吸对造影的影响,而且速度较快,可以在动脉强化的峰值时间内将整个扫描进行完毕,在主动脉夹层的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这种检查方法安全、有效、快速、简便,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邢会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4):120-123.

[2]卢江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862.

[3]黄创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疾病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0):1987-1988.

[4]印隆林,杨志刚,陈加源,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病变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2(5):522-526.

[5]宋云龙,王东,张挽时,等.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的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7,4(2):106-109.

[6]黄文诺,王立富,王书祥,等.三维DSA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6):478-489.

[7]王西惠,邵亚军,薛红强,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4):557-559.

论文作者:任家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  ;  ;  ;  ;  ;  ;  ;  

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相关分析论文_任家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