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卷的三点命题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三点论文,理科论文,命题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3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卷颇受争议,笔者仔细聆听QQ群里老师的争论,结合自己对试题研究的经验,认为2013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卷有三个方面值得命题组与我们思考.
6月7日下午,数学高考结束后,天台中学三个成绩较好的理科班级(即所谓实验班级、创新班级)的考生回到教室,从面容来看有两类截然不同的情绪.一类是三年来一直在参加数学竞赛辅导的学生,他们笑容灿烂,说数学还好(考),从脸上挂的笑容来看,一定是考得比较理想的;另一类是没有参加数学竞赛辅导的学生,他们眉头紧闭,说数学比上一年难多了,这一大部分学生看来显然是考得不理想的.根据笔者的多年教学和班主任经验,一份高考试卷成功与否,可以从学生(尤其是数学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的一出考场的即时情绪就能判断出大概来.创新班级学生基本反应比较平淡,没有两极情绪(一种或两种同时)出现,应该是一份比较理想的选拔试卷.像上述这样同时出现的两极情绪,说明2013年的数学高考试卷肯定存在比较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好题多不一定是一份优质选拔试卷
纵观2013年浙江理科数学试题,好题确实比较多,虽然一眼扫过去,题型比较熟悉、平和,但做起来,方发现隐藏玄机(知识与技能)较多.如
因此,2013年的第6题“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表面看起来,十分的“慈祥”,做起来才知道是十分的“险恶”.更有学生,从经验出发,用的是从结果(各个选择支提供的数据)去验审条件,花了大量时间,却不一定能有结果.这是一道好题(好的三角函数试题)!既有一定的计算量,又有一定的计算技巧.既需要三角的基础知识,更需要三角的综合知识,担当了大题的部分考查功能(2013年浙江理科试卷大题中没有三角函数试题了).
纵观整份试卷,这样的好题太多了,如第7、8、9、16、17、18、22等,都是平淡中蕴涵丰富的内涵.有丰富内涵的试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时间,整份试卷计算量就上来了,成绩分布的正态曲线的波峰往下移动,这种结果就无法准确体现试卷的选拔功能.所以,一份卷,如果好题量过多,就不是一份优质试卷.一份优质的选拔试卷,平淡的题量应为主要的,好题的量只能占一定或很小的比例.笔者认为,2013年的浙江理科试卷,如果把第7、15、16三题的运算量降下来,就是一份优秀的高考试卷了.
二、能“秒杀”解题的试题分量过重不是一份好试卷
所谓“秒杀”(俗语)做法,就是学生依赖自己敏捷的思维、扎实的基础,对当前问题进行敏锐的分析、推理,抓住题给出变化的特殊(或极端)情况,并能迅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或途径的思维形式.也就是思维主体在解决问题时候能运用形象直感敏锐地对问题进行分解式识别,补形或进行相似、转换等辨认,迅速与有关知识组块进行联结,并整合成对问题的整体综合判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向或途径.这种做法有点近似“直觉思维”,它应具有经验性、迅速性、跳跃性、必然性、模糊和非逻辑性等特征.
笔者研究了试卷并注意了大家的讨论后发现:2013年的理科数学试卷能够被高水平的学生“秒杀”的试题比重过多,从而,拉开数学最尖子学生与一般中上等学生的考试时间(一般中上学生用通性通法来解,计算量大,用的时间多),使得最后的成绩将出现明显的差异(即在125到135这一分数段上将出现中断现象).如
一般学生从经验出发,用的是对选择支进行逐一检验并采取几何画图验审题设的条件的方法.可这一试题,命题者偏偏把正确的结果放在最后一个选择支上,而每一选择支的验审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有的学生做得不耐烦了,就另找思路解决,也有部分坚持做到最后也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是很大的隐性失分.当然,本题最简单的通性通法应该是坐标法(解析法),一开始,就用此法做是最理想的选择.
A.当k=1时,f(x)在x=1处取到极小值
B.当k=1时,f(x)在x=1处取到极大值
C.当k=2时,f(x)在x=1处取到极小值
D.当k=2时,f(x)在x=2处取到极大值
如果能立即发现题设的函数
一份高考试卷,如果秒杀比重过大,那就有失公平性,即有利于部分特尖学生(尤其是那些参加数学竞赛辅导的学生)成绩拔高,成绩分布会出现断档段落,降低选拔功能.从高中教学角度来看,会加重重点中学办数学竞赛小组的兴趣更会促使学校利用休息日补课来增加教学时间,也会使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上,加重技巧解题比重,减少通性通法解题的比重,使得教学难度提高,也将会引导常规考试命题方向的偏离.所以,笔者认为可以秒杀的题过多的试卷不是一份优质选拔试卷.
三、命题时缺乏全方位对试卷进行考察
作为高考试卷命题最后工作,要在命题原则指导下检查整份试卷的合理性、可行性,要细心检查每一道题,要再读一读其表达,再想一想各种解法,再核一核考试目的,再查一查各种分布,再探一探难度系数.换个角度“冷眼”看试题与整份试卷,估侧一下平均分,成绩分布的正态曲线是“矮胖型”还是“高瘦型”.猜测一下这份卷在广大教师与学生中的反响、评价.作为选拔考试卷的确定,还需要选择多名、各种层次的学生考一考,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再做一做,把把关.
笔者研究2013年的浙江理科试卷,认为下面几个方面还可以作改进的.
(1)好题过多.
(2)能“秒杀”的试题过多.
(3)计算量过大.由于大题发生变更,第18题由三角题变为数列题,数列题计算量比以前的18题三角题计算量大幅提高,又将三角试题分解到选择、填空中去,这些小题(第6、16题),各计算量远比以前数列小题大多了,造成整份试卷的计算量上来了,这点可能是命题组没有考虑到的.
(4)试题排列顺序欠合理,根据从易到难排列的原则,正确的排列应该是8、9、10、7,以及17、16.
(5)语言表达还欠规范,如第19题的“当a=3,b=2,c=1时,从该袋子中任取(有放回,且每球取到机会均等)2个球”的表达就容易使学生理解错误,理解为“一次性去取出两个球”,正确表达应为“当a=3,b=2,c=1时,从该袋子中依次有放回地取(每球被取到机会均等)2个球”.
(6)试卷的第15题存在结果的特殊性与一般的概念内涵相冲突的错误,这个概念是“中点”概念,“中点”习惯上是在有长度的线段上的中点.虽然这个错误对考生不影响,但作为高考试卷,必须具有学术、逻辑上的规范性,这个错误与语文卷中作者姓名、国籍弄错是同一个性质的错误.从这例,充分可以说明命题组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做一下试题,或其解题习惯存在问题,如解实数背景下的方程,应该考虑判别式的限制等.
总之,在以后高考命题或我们一般考试命题时,上述三个方面均应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