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平台的微型课程九年级数学复习研究_数学论文

Moodle平台下利用微课进行九年级数学复习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九年级论文,数学论文,平台论文,Moodle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微课、慕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倍受教育界瞩目,尤其是,随着教育部举办中小学微课的比赛,微课进一步升温,微课拍摄与制作技术取得了较大突破,微课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是目前如何在中小学教学中使用微课,众说纷纭,不少教师对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目的还不够清晰明确,特别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1]。

      Moodle平台是一个教育、学习软件的集大成者,可以设计很多模块与活动。在Moodle平台上,支持常见的Flash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播放,可以跟踪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记录,支持群组、学习小组等功能。这些功能与活动适合构建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2]。因此,Moodle平台上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正成为时下的一个热点,网络远程教育就是一个表现形式,很多高校的教师也组织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微课使用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大多数的微课是单一的,没有组成一个系统的课程,没有连续地使用在一线的教学中。而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临近中考的九年级数学教学中更是未有所闻。在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以“微课”和“数学”为关键字,共查询到26个搜索值,没有一篇是关于毕业班的数学课堂的,说明在毕业班的数学课堂中使用微课是值得研究的。

      二、M+6模型的提出

      目前初中数学复习课大多数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记忆、模仿为辅,比较枯燥,学生在复习课上的兴奋点不及新授课。学生通过复习课对知识之间的联系领悟较少,只是利用凌乱的知识点大量地做题。九年级复习课的作业布置,教师往往“一刀切”统一布置,如每天下发各地中考或者模拟考试卷一张,规定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而部分学生做不完的情况出现[3]。

      微课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现代信息技术广泛使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微视频资源为中心的创新型教育资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利用Moodle搭建教学平台,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微课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创建师生交流的学习环境。利用微课与Moodle的结合,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复习课教师的讲授式教学,设置自主复习的情境,结合微课的视频讲解,以主题的形式将知识点层层推进,激发学生再学习与闯关的热情。笔者尝试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以下的M+6模型(Moodle+6个教学环节)(如图1)。

      

      在这个模型中,包含复习任务、微课复习、小组讨论、引导答疑、阶梯检测、评价反馈六个环节。六个环节互相促进和影响,形成一个循环的教学流程。复习任务作为复习活动的开启者,引领着接下来的几个环节,而评价反馈作为最后一个环节,又决定着复习任务的计划和目标的制定。

      1.复习任务

      教师在这个环节需要准备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框架、知识点专题突破、课后作业、复习检测。专题突破是这节课的核心,教师根据章节的知识结构将考点分成3~6个专题,采取微视频讲解例题为主,附加微教案、微练习,并且微练习和微测验配备了解答和微课。考虑初中生注意力的持续性较差,微测验的题量不要太大,一般控制在10分钟之内可以完成。

      2.微课复习

      学生进入Moodle平台查看学习的任务和专题分解,剖析各个考点的熟练程度,自主地选择生疏的专题先进行微课复习,完成相关的练习,有困难的知识点可在课堂上请教老师和同学。教师的微课时间不宜过长,5分钟~10分钟为宜,最少的1分钟~2分钟,一定要简洁明了,能够迅速地切中重点和易错点,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3.小组讨论

      在教学中要合理地、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好分组讨论,才能发挥其功效。每个小组的人数一般在4~8人,刚好使用临近的几台电脑,采取分层小组与帮扶小组相结合。分层小组是依据学生的成绩区间来划分,学习中会有很多共同的问题,相互促进,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集中小组成员讲解他们的共同难题。帮扶小组是由成绩不均衡的学生构成,相邻学生的成绩尽可能做到此起彼伏,一旦遇到不会的题,可以向相邻的组员请教。

      4.引导答疑

      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着巡视员和答疑员的角色。一方面观察学生的投入情况,提供学习和技术上的指导与支持;另一方面,观察各组的学习情况,对个别学生不懂的知识点,采取一对一讲解,对某组普遍存在的知识缺陷,采取组内教学,对全班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掌握的知识点,采取全班讲解的方式。

      5.阶梯检测

      布置复习课作业时,精心选题,实施分层作业,把作业设计成难度有别的基本题、综合题、提升题三个层次,让不同成绩档次的学生做适合自己的题目,每个学生每天必须完成基础题,中等生还要完成中等题,提升题是针对优生而言的,同时,鼓励每个学生去尝试挑战提升题[4]。在设置测验的时候,根据难易程度设计A、B、C三个层次的测验,当学生的成绩达到A测验优秀的分数时,再让他进行B层次的测验,鼓励学生做到C层次测验并达到优秀。

      6.评价反馈

      在Moodle平台上,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实施互动评价,特别重视过程性评价。学生看微课的次数、做测验的次数等学习过程都被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不仅从作业、测验中得出总结性评价,教学的各个环节处处体现评价活动,评价更具有有效性、准确性。

      在课堂上利用微课引导进行复习打破教师讲授式教学模式,借助Moodle平台,让网络学习和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凸显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一个设计者和引导者,引导和激发全体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增强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非常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图2)。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复习过程的主导者,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着复习活动,交互地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在实践的过程中,为了使交互更好地进行,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三、微课—Moodle复习课实践研究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九年级数学任课教师,研究对象为本校的两个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中,笔者利用“荔湾微课”平台进行复习,简单的章节以在线测验为主,较难的章节采取M+6模型,易错题型配备一些微课。在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复习中,“一元二次方程”“旋转”“概率初步”只是组织学生进行在线测验,而较难的两章“二次函数”“圆”采取了M+6的模式进行复习。

      第一次课根据学生的成绩采取分层小组的方法分组,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微调,每组学生的成绩水平基本一致。几次课后,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组与组之间再进行微调,每个组都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差的学生,只是所占的比例不同,随着上课次数的增加,逐渐向帮扶小组转化。

      例如,在“二次函数”复习课中,Moodle平台里面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本章知识点、专题复习、作业与测验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是给学生3分钟让他们自行阅读,理解一下复习的知识框架,而后面两个部分才是课程的重点,专题部分是整节课的核心。专题复习从易到难分成了6个专题,每个专题配备一道例题和两三道相关变式练习。学生借助微课自主完成例题学习,并且完成练习的解答和订正,每道题同时有word文档格式的解答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讲解方式。

      在作业与测验部分,作业以word形式展示,考虑数学符号的识别和简答过程的上传等方面的困难,学生提交的还是纸质作业,测验全是选择题。测验按照难易程度,设置了A、B、C三个等级的测验,每个测验5道题,限时10分钟,达到100分,测验过关。学生从A测验开始,过关就去B测验,再过关完成C测验,完成C测验的学生达标。而每次测验的题都是从事先设置好的题库中随机抽取,题库中每种类型的题都会有30道左右,避免重复测验时重复题的大量出现。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开始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专题的学习,由于每个组的成绩差异性明显,在第一节课上,第一、二组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前四个专题的复习,剩下的时间他们继续专题五、六的学习,这两个专题的难度比较大,但他们知识比较扎实,大多数都是对答案,没有花什么时间看微课;第三、四组的学生勉强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他们主要通过观看微课;第五组的学生只能完成专题一、二,他们基本上全需要观看微课。第二节课上,由于难度的加大,很多学生都需要观看微课才能完成任务。在给定15分钟的测验环节,第一组的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做到C测验,第二组基本上都在B测验,有两名学生做到C测验,第三、四、五组大多数都停留在A测验,只有第三组有三名学生做到B测验。

      在这两节复习课中,笔者主要是到各个组解答学习和技术上的疑问,有时也在教师机上看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进展情况,在解答学习疑问的过程中,笔者停留时间最长的是在第三四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较弱,除了微课的讲解外,部分难题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讲解。第一二组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他们基本上都可以超前完成教师的任务,而第五组学生的学习,大多都是被动的,教师主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

      四、数据分析与反馈

      在九年级上册的复习过程中,由于场地、时间冲突等方面的因素,学生共去电脑室上了5次微课—Moodle复习课,期末的时候作者发下了一份“微课—Moodle反馈调查问卷”,发出问卷78份,收回76份,有效问卷73份,统计结果如下。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还是普遍接受微课—Moodle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是会借助网络的手段来学习,尤其是利用网络资源库,但是学生利用的频率偏低。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用传统电脑登录Moodle终端和用移动设备非常接近。在去电脑室上数学课的频率上,更多人趋向于一周上两次微课。相比较传统的测验,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在线测验。在笔者对学生的回访中,成绩好的学生普遍比较喜欢这种微课形式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接触更多的难题,对自己不会的题,微课给出了直观的解答。另外,鉴于八年级下期末没有区统考,对比八年级上的区统考成绩,这次期末考(3)班的班区比由0.95略升为0.96,(4)班的班区比由0.77升为0.85,两个班的优分率都升至20%左右,因此,借助微课培优不失为一种可以选择的形式。从反馈结果来看,微课—Moodle复习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形式,每个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微课,将教师的资源最大化,同时照顾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思考与启发

      Moodle平台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一款课程管理系统,其自带资源、作业、测验等多种活动模块,强调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体会和运用,与微课的核心价值理念完全一致。利用Moodle平台,可以集中更多优质资源,借助微课,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培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微课比较碎片化,不系统,更多的只是一个辅助教学方式,并没有将微课和Moodle很好地结合起来。当然,Moodle在中国的普及将受到教育观念的制约,家长和教师还不能完全接受网络教学,部分是基于学生自觉性的考虑。硬件条件也阻碍了微课教学发展,符号和图片的识别、Moodle平台的稳定性也有待加强,所以基于Moodle平台研究其现有插件与微课资源的融合或进行插件的二次开发也将具有积极的意义[5]。

      当然,Moodle网络化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个新生事物,还在逐步推进和完善,各类学校借助Moodle系统搭建适合于自身需要的区域性微课资源不失为一个简洁、有效的途径。微课—Moodle应用在复习课上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打破传统复习课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但它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合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专家学者的观点参差不齐,究竟以什么方式去更好地配置两者的关系,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方向。

标签:;  ;  ;  ;  ;  ;  

基于Moodle平台的微型课程九年级数学复习研究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