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灯——体验论文_林珍凤

点亮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灯——体验论文_林珍凤

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课程。而这一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不能让孩子的学习只停留在道德认知的层面,而应从“体验”入手,拉近课程与生活的距离,多引导孩子在精心设计的活动实践中积极真切地体验生活,在深入扎实的体验中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从而让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体验;生活

一、课前体验,在调查中触发感悟

课前体验是教学的第一步,是学生初步获得认知和感悟的条件,儿童的生活世界是鲜活的。因此,再课前,教师可根据主题,联系并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地观察,采访记录,收集资料等一系列的调查体验活动,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获得直接体验,初步感悟道德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评价标准。

如在学习《我身边的环境》课前,我首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街上、生活区以及各个景点的环境卫生问题,并做好记录。上课伊始,我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有的说:“我见过清源山的环境保持得很好。”有的说:“我觉得东湖公园很好玩,可是有的人随手乱扔垃圾,把美丽的东湖弄脏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每次跟爸爸妈妈出去玩时,手上有果皮纸屑时,找不到垃圾桶,爸爸妈妈总是叫我随便丢在路边。”……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很重视对子女养成教育,但也有些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养成教育,而且还让子女养成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这就是书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存在出入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即使知道错了,没有深入体验,也只能表面感受,达不到内化的效果,有不良好习惯的学生也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最终不能纠正自己的行为应该如何改善,问题一抛出,学生兴趣盎然,纷纷献策,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形成正确的认识,并提出在今后在学习生活中要处理好环境卫生问题的要求。

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在课前对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生活进行了体验,能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学习,对所学知识更加熟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中体验,在活动中催化深度

陶行知先生说过:“嘴里说道德,耳朵里听道德,而所作所为不合乎道德标准,无影无形中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若想除去此弊端,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不可。”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避免品德课的枯燥无味,学生对书中的道理的肤浅了解,无感而发,学生认知与行为实际的脱节,课堂教学就必须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接轨,整合教材,选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作为体验活动的内容,然后创设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欲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从而使学生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促进体验的深化。

如《亲亲大自然》一课,在感受大自然四季美不美时,我首先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当时身处的秋季的美,在同学们说出自己对秋天的真实感受后,再用课件播放秋季景色视频,激发学生的直观视觉体验,接着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三个季节,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基础上回忆、欣赏、发现、感受四季的美,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这种借助课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的方式能更有效地唤起学生对四季景色的回忆,参与到对大自然的赞美中。当一幅幅美丽的景色展示出来时,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声,有些孩子甚至脱口而出:“真美啊!”。听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赞美,我想,不需要再问大自然美不美,答案已写在孩子们的表情中。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如果只让学生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自己对四季的看法,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而有意识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学生就能在已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这样的体验才是真实的、有效的、长久的。它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把有限课堂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丰富的、大自然的空间。

三、课后体验,在延伸中内化积淀

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能力与智慧的增长是在其生活中综合地实现的,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由此真正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仅仅依靠课堂上四十分钟的体验引导和形式上的手脑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有了正确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的积淀,还需要回归到真实的现实生活中,通过课后的拓展实践体验来加以巩固、内化,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现实开放,向生活延伸,在宽阔的生活空间中,实现学生良好思想与行为之间完美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如学完《想个好办法,留住大自然的美》后,我让家长创造机会,带着孩子进行一次爬山或郊游,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美。这样学生能在课堂上认识到的大自然的美与生活中大自然真实的美结合起来,形成共识,从而内化美。又如学完《红绿灯,在站岗》后问:同学们,认识这么多交通标志娃娃和信号灯朋友,今后在生活中对照一下,看看自己遵守交通规则了吗?看看周围的人遵守交通规则了吗?想想如何让我们周围的人们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学会交通安全知识,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并将这个实践长久持续进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从而巩固内化所学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是生活化的教学,而体验无疑是点亮教学与生活之间的一盏明灯,只有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有效体验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形成良好品德,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 362000)

论文作者:林珍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  ;  ;  ;  ;  ;  ;  ;  

点亮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灯——体验论文_林珍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