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现代化的建筑形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很多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古建筑形式被无情地抛弃,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作用的建筑也在经济发展的巨轮下被碾碎。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为了现代化的便捷生活环境,很多古建筑都已然失去了原有的特色,甚至不复存在。本文笔者将尝试讨论古建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古建筑;发展;现状;问题
一、古建筑的发展潜力
1.古建筑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半坡式居穴、顶洞式居穴、以及树干式居穴,到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发展到18世纪,古建筑的发展都展现了独特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古建筑彰显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北京紫禁城是中华文化以建筑形式表达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依据。像这样的依据,在我苍茫的中华大地上 ,却是不计其数的,它们都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客家人的围楼、傣族的吊脚楼、川西民居等等,都是各个地域独特的文化,是各个地域的居民的一种情怀,一张名片。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地域归属感,独特的古建筑是人们的归属感的寄托所在,这也是炎黄子孙对于落叶归根的思想的一种表达,唯有这种亲切的、熟悉的的古建筑才能将这种思想完美的呈现。
2.古建筑是吸引人们目光的一道风景线
由于各个地域的文化差异,故而产生的异域建筑风情是吸引人们目光,进而带来一批批外地游客,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当今社会,建筑趋于现代化,在大城市中,高楼林立,混凝土建筑、大型钢材建筑等等一系列现代的建筑已经使人们产生了视觉疲劳。而统一制式的现代化建筑在中华大地,甚至是全世界而言,都已无法吸引人们过多的眼光。或许部分建筑在设计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则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古建筑的形式,所承载的文化都是不一致的,都是各个地域民族文化的展现。它可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一种文化潜移默化的传播。古建筑的存在让人们欣赏精致的建筑的同时,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当再次翻开那些老照片时,可以回想起那些照片背后的点滴历史文化。
二、古建筑的现状
1.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建筑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都是在我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的发展中留下深厚的文化底蕴或承载了某些特大的历史事件的。例如:北京、南京、苏州、洛阳等等。在这些较大的历史文化名城之内,由于受到的关注较早,在城市发展历程中经过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而使得较大部分的古建筑得以保存。在新中国的建国历程中,很多建筑物都因战火的肆虐而遭到破坏,而有的则是因为人们的无知而遭到毁坏。而有一些古建筑则是因为遭到非专业的“修缮”而毁于一旦。幸而所在的是,如今整个国家都在宣扬文化自信,从国家层面到个人,都极大地提高了对古建筑的价值认知。在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建筑,也得到了国家政府的重视,得到行之有效的保护和开发。让这些古建筑在发展中得到延续,既发挥了古建筑应当具有的传承文化作用,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2.二三线城市中的古建筑
相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建筑,二三线城市中的古建筑没有那么多的保留,为了城市的发展,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很多古建筑被拆除,改建成了经济性价比较高的商业建筑、居住建筑,甚至是公共环卫设施。而商人们为了利益,则可以最大化的去毁坏古建筑,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至于古建筑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意义,他们根本就不去考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有部分古建筑幸免于难,这部分古建筑或是由于得到有识之士的建言保护,或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发展旅游产业、或是被一些商人开发赚钱),亦或是因为这些古建筑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理位置之上,也有部分是因为执政者对古建筑的历史文化意义的认知度提高而受到保护。
3.乡镇城市中的古建筑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部分小乡镇的历史发展也推动了一些具有独特历史意义的古建筑的诞生。这些小地方的古建筑,虽然没有历史文化名城中古建筑那样的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承载着历史的发展。但也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它揭示了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人文变革。例如红河县迆萨镇的古城,迆萨是云南马帮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这座古镇在茶马文华的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尽管如今马帮贸易逐渐被新型的便捷的贸易方式替代,但是古城背后的那一段历史,甚至是今时今日的迆萨马帮文化都不会受改变的。然而遗憾的是,整个古城的古建筑已经大部分被拆除了,四个门楼也仅剩下东门保存较为完好,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也仅存5栋,且已用作博物馆和政府办公场所,已没有居民在其中居住了。
4.未开发地域的古建筑
泱泱华夏地幅辽阔,历史的长河使得一些古建筑被世人遗忘,藏身于深山之中。对于这些古建筑而言,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它能不被人类的行动所影响,保持其建筑形式的完整性和历史性。劣势在于,其无法发挥它的历史文化传承作用,甚至可能因自然原因而永远埋藏,无法重见天日。然随着人类的无节制开发,越来越多的这样的隐藏的古建筑被世人发现,或被毁坏,或被修缮后发挥其作用。
三、古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无形的历史意义与可观的经济增长值的冲突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人们对经济的增长越来越重视。纵观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不重视经济的发展,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执政者选择目前中国最火的提升经济的方式----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发展房地产,最关键的就是地块,地块位置越好,其经济价值就越高。而大多数的古建筑均是历史上各城市的主要建筑,占据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古建筑的经济性价比明显没有改建房地产、设商业区或居住区的经济性价比高。这样就会造成无形的历史文化意义与高增速的、可观的经济增长值的直接冲突。也有部分古建筑因管理经营不善而被毁,巨大的维护开支,微薄的收入,这种入不缀出的模式之下,很多管理单位不得不放弃对古建筑的经营维护,转而把钱投向其他的,见效快,成效高的项目。
2.古建筑的适宜性的困难
中国古建筑向来以木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使得在中国古建筑的保存年限和方式都受到了极大地考验。在时间上,木材若没有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易受到雨水和阳光的侵蚀而变得不坚固,或是受到虫子的影响而导致建筑的不稳定系数增;但这一问题的影响相对而言较小,古人经过时间的积淀和经验的累积,克服了这方面的问题。就保护方式而言,古建筑特别注重对火源的控制,由于主要材料是木材,极易引发火灾,这便是古建筑的保存中最难控制的问题;再者就是古建筑的承重等问题适宜性较差,很多古建筑均是以公共的场所的形式开发,一些古建筑因年代久远的问题而导致材料的承重性能降低,无法承载过多的重量,又是公共开放场所,一旦发生事故,影响较大。在维护方面也较为困难,成本过高,一般的机构无法承受巨大的维护费用。
3.原居住者对现代化居住环境的追求和古建筑的历史气息的冲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改造自家的居所。故而拆除了原有的木式老房子,盖起了现代化的小洋楼。很多的古建筑在如今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了,而失去了居住者的民居古建筑却又缺乏生气,没有建筑的活力。这便是古建民居在保护中的巨大难题,居住者需要更好的居住条件,原有的古建筑却又无法满足居民的这一要求,且居民本身对建筑有优先的处理权。
作者简介
鲜祖飞(1996-12-21),男,汉族,籍贯:云南文山,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古建筑保护。
论文作者:鲜祖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古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中华文化论文; 都是论文; 历史文化论文; 经济论文; 这一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