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霞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安履贞是我国著名的彝族女诗人,她工诗善文,存世的诗作虽数量不多,却展现出了不朽的艺术魅力。通过结合其生平背景和《园灵阁集》中的作品,勾勒出安履贞少年成名、才情横溢,高蹈出尘、优雅别致,知书达理、温良谦恭的诗人形象。
【关键词】彝族 安履贞 诗人形象
纵览彝族以汉文字书写的文学史,安履贞犹如一朵淡雅的百合,无法使人忽略,她以女性的身姿和傲人的诗作成就,跻入彝族文苑,并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她创作了大量的传统诗词,然其仅为自娱,很少示人,以至殁后,其子余一仪搜罗于书篋,只得遗诗稿60首,女戒10则,收录于《圆灵阁遗草》传于后世。安履贞的作品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有感伤诗、咏怀诗、闲适诗、悼亡诗等,艺术特色鲜明、感情真挚,为彝族文学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试图从安履贞的生平着手,深入分析文本,尽可能全面地描绘出她独特的诗人形象。
一、少有诗名、文采华赡的才女形象
安履贞(1824-1880),字月仙,又字廉娘,诰封恭人。安履贞在少女时期便才华显露,名气大振,以才女的面目现于世人面前,时人谓之“乌撒奇女”。
安履贞的少年成名与其所处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她出生于贵州威宁州遵化里,是安天爵的孙女。安氏以诗书传家,极其重视家庭成员的汉文习作。安天爵是雍正元年的武举,乌撒土目之一,其子中豫和中咸都很有文才,尤以安中豫为甚,他与村中习文弄墨的十人结为密友,号当地为“十穷村”,自称“诗穷”。安履贞从小长于儒学氛围如斯浓重的环境中,自幼便入家庭学馆,攻读旧学,嗜读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文思敏捷,常与胞兄安履泰切磋诗作,十九岁与毕节大屯余昭完婚,婚后与丈夫情趣相投,唱酬不断,琴瑟静好,诗艺日趋成熟,为文苑伉俪典范。
婚前、婚后,安履贞都生活在簪缨世家,受到书香门庭熏陶,文学修养增益良多,这就使得她的天赋得到了培养和展露的机会,以致自幼便诗名远播,受到多方称赞。
二、淡雅出尘、安之若素的慧女形象
安履贞博学强识、天姿聪颖,成名极早,然能保持自身的纯净,实属难得。她不骄不躁,不慕繁华,依着光阴,把盏品茗,赏风沐月,面对家庭变迁,亲人离世,收起苦涩,不怨不躁,淡然地生活。在诗中一任情感流露,不涂脂抹粉,不装腔作调,全面的向读者展示她的生活境遇、情感历程。其诗作虽不脱清空婉约、含蓄感伤的闺秀风格,但感情细腻,隽雅幽深,为我们描摹出一个有情怀、有才思的古典女子形象。
诗人曾自述:“庚子清明后六日,梦一女冠,布素朴洁,自言能引见姮娥。从至一山,清旷绵邈,殆非人世。山皆兰草,翠绿万顷,芳香袭人。远露殿角,朱门通焉。怯不敢往,却以诗而醒。”[余昭、安履贞著,余宏模整理:《大山诗草·圆灵阁集》,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第317页。]这是诗人的美梦,更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人世间的俗物,遮挡不住诗人澄澈的冰心。安履贞常以菊喻人,暗喻自己高洁的品质。如《菊径》:
古砌苔深满径荒,西风过处暗闻香。
一年一度三秋景,独许寒英傲晚霜。
诗人在萧瑟的深秋,闻菊花之香,赞扬其傲霜挺立的风骨,实喻自己不惧挫折、傲骨铮铮的高尚气节。
安履贞有一首《不俗居》,在其写景诗中显得分外独特:
轩临翠竹午风清,书史闲看少世情。
士到完名千古重,人无俗务一身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诗随水月香花艳,心似冰壶澈镜明。
陵爱春阴常小住,悄听杜宇一声声。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居住环境以及高雅脱俗的生活常态,表明自己清高狷介的坚持和惟适自安的悠然。
看繁花落尽,听子规轻啼,她安然地与时光携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为彝族文学史留下一个美好的倩影。
三、知书达理、温良谦恭的贤女形象
安履贞的少女时代是无忧无虑、远离世俗的,然自嫁余昭后,屡遭变故,兄长锒铛入狱、爱女接连早夭,历经生活磨砺,她仍能静守一隅,不张扬,不做作,不卑不亢,不争不吵,风来面对,雨来不惧,堪称贤妻良母典范。
她是孝女,对于母亲的思念,可谓无处不在。《闻鸟》是其思亲代表作,“慈乌哑哑唬将曙,声声未尽反哺恩。”化用“乌鸦反哺”的典故,表明自己对母亲的思念,更表达了自己因远嫁他乡,而不能于承欢于母亲膝前,恪尽孝道的愧疚之情。
她是贤妻,她对夫君余昭情真意切,对其才华赞赏有加,对其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如《书怀呈子懋》:
忝为才子妇,自顾拙如鸠。书岂前身读,缘疑隔世修。
无心诗易好,不慧语偏投。淡泊安吾素,相将到白头。
一生无所求,只愿恩爱白头,表达了诗人对夫妻情分的珍重与爱惜,深情无限。
她是慈母,她教育子女乃至侄子、孙辈习诗读书,她爱怜子女,舐犊情深,如哭二女端仪、庄仪的《伤心词·其三》:
生前玩物尽销魂,泪湿重衫昼掩门。
偶捡药箱肠更碎,回生无术苦儿吞。
每览女儿生前所用之物,死别之情便涌上心头,肝肠寸断,泪落潸潸,如山的母爱力透纸背。
诗人从小受教于家庭学馆,攻读旧学,“非忠孝节烈之书不读”[ 余昭、安履贞著,余宏模整理:《大山诗草·圆灵阁集》,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第310页。],故她一生恪守封建礼教,这是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然她端庄贤惠,相夫教子,爱怜侍女,妯娌和睦,调理家务,宽以待人,和睦处事,“事姑嫜善察颜色,能屈体欢心;善矜䘏下人,能周知委屈。持家揽大体,不严而整。内外家娣姒姑嫂,皆无间言”,受到极高的赞誉,时人誉之为“女相如”。安履贞对此也十分自得:“才人清福经消受,赢得人呼女相如。”(《题子懋夫子<大山诗草>·其二》,余昭赞她:“才德难逢系我思,良妻良友两兼之。”(《悼亡室安恭人即题其遗稿·其一》)安履贞德以行表,才以文著,是真正的好女子,是爱的使者,是贤良的化身。
安履贞是毕节大屯余氏诗人家族中最早的女诗人,也是乌蒙山区最早的彝族女诗人,她与当时的周婉如、陈枕云并称为“黔中三妙”。她以不俗的才华、骄人的业绩,驰骋在彝族文坛,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全方位地倾诉于笔端,故本文试图从她的生平、诗作入手,展示出女诗人的心路历程、精神面貌,以期对安履贞做出一个相对客观、公正和全面的整体解读。
作者简介:朱明霞(1988—),女,河北邯郸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少数民族汉语文创作研究。
论文作者:朱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彝族论文; 诗人论文; 诗作论文; 形象论文; 毕节论文; 她是论文; 女诗人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