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100年前的5月4日爆发了以广大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群众运动,迅速蔓延全国燃成熊熊烈火。这场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时代赋予五四精神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新生命力。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必须以此为动力,抓住机遇,勇于改革,破除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五四运动;精神意义;浅析
五四运动狂飙般的呐喊声早已散去,五四运动精神却一直沉浸在中华民族奋斗的血脉里。我们回望那段历史,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可以更好推动新时代中国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继承五四精神,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指出:“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由此,它在推动中国历史又尤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下面本人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感想:
一、思想文化新启蒙
从思想文化维度来看,五四运动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破”的是几千年来束缚中国人民的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旧礼教,“立”的是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在破旧立新的思想解放基础上,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航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探索目光由欧美转向俄国,思想焦点由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五四运动中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分子逐步在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下集合在一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标志着中国开始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批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改造社会,向国人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当时最流行的社会思潮。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共识,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变,加速推进了中国人民思想解放和文化启蒙的进程。在1939年五四运动20周年时,毛泽东同志发表纪念文章指出,五四运动 “表示我们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快要进到一个转变点了。几十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屡次地失败了,这种情形,现在要来一个转变,不是再来一次失败,而是要转变到胜利的方面去了”。五四运动成为近代中国人民走上彻底反帝反封建斗争道路的历史起点。
二、进一步促进中国人们的觉醒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思想的演进,长期面对着一个“先生”与“学生”关系相处的难题。当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本国的落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走上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后,西方国家就成为中国所拜的“老师”。学西方的船坚炮利、声光化电、经济贸易以及议会制和政党政治,很多中国人以为只要把这些东西学到手,就能拯救国家,振兴民族。然而,实践让人沮丧,中国向西方学了不少,却于事无补,就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先生为什么老是侵略学生呢”?五四运动发生之前,“先生”与“学生”关系发生的冲突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陷入困惑、怀疑、迷茫的思想困境。
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理念很执着,态度很虔诚,思想认识上一步步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发展。但是,“师夷”的思维和路径夹杂着对西方国家的幻想,一些先进中国人总是以为“先生”会帮助“学生”。这样的幻想束缚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本质的认识,因而也影响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彻底开展。辛亥革命谋求民族独立,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可是,包括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内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人士没有真正看清楚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揭示反帝的斗争纲领,致使一场伟大的革命以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妥协的结果而收尾。
三、为中国后来的革命运动谱写新篇章
从革命运动维度来看,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运动由旧转新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革命运动史上,五四运动之所以能够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主要在于它不仅推动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掀起了革命运动新高潮,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进而改变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布局,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在五四运动中,真正担负起组织和领导运动使命的是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北京的邓中夏、瞿秋白,长沙的毛泽东、蔡和森,天津的周恩来等是典型代表,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骨干。他们密切联系工人群众,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使广大工人群众的政治觉悟水平达到新境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条件和干部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第一,掀起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五四运动前虽然也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个案,但它主要倡导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民主政治以及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五四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急剧转向。1919年5月,李大钊主编的《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还在专号上发表了两万多字的长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此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觉悟社等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纷纷出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日渐增多。其结果是,“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
第二,推动了青年学生的思想转向。许多青年学生在经过五四运动洗礼之后,政治思想发生了明显转向。早年参加中共的周新民在回忆安徽五四运动时就说:“我在五四运动前,思想还是很落后的,处处为了个人打算,只希望做个有品有学的好学生,将来能在社会上站住脚。到了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我才为爱国热情所驱使,走出学校大门,参加了学生运动。在学生运动中,使我不断地受到教育和锻炼,我的眼睛才明亮些,我的头脑才清醒些,逐渐认识今后应走的方向。如果没有五四运动来引导我,我一定要走不少错路和弯路,决不能早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三,促进了青年知识分子与广大劳动群众的结合。五四运动中,特别是“六三”以后,知识分子的学生运动与工人阶级结合起来,这一结合使运动得以进一步发展,也使青年学生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他们感悟到,“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自此以后,“有革命觉悟及了解世界革命意义的青年……逐渐集合在革命党的旗子之下,在劳动阶级中间尽宣传与组织之力,以求中国民族革命的胜利”。
总之,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五四精神的弘扬的目的就是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培养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胡少诚.做弘扬五四精神的当代青年[J].党建,1999(5).
[2]陆士桢,吴庆.简论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2000.
[3]于云洪,杨爱华.五四精神的时代意义[J].理论学刊,2004,(5).
论文作者:郭海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马克思主义论文; 中国论文; 思想论文; 精神论文; 爱国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帝国主义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