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个性心理护理;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
肺癌属于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发病率,直接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以咳嗽、咳痰、胸痛、气闷、低热等为主要表现,在治疗中,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在手术治疗前,患者由于自身病情的影响,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易影响手术的顺利开展[1]。有计划的、针对性强的心理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院外四科在肺癌手术患者中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有效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8月外四科收治入院肺癌手术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49.3±6.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癌的诊断标准,均经胸部 CT 等检查证实为肺癌,均接受肺叶切除术,均 知情同意;将肺部良性肿瘤、有肺叶切除术禁忌证、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患者排除在外。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之上应用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与患者沟通时,护士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在患者提出问题时,给予正面、肯定的回答,指出其对疾病的认识偏差和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对不同性格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教育方式,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帮助患者分析所面临的生活及心理问题。
(2)认知心理护理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向患者一对一讲述肺癌的个性化治疗及预后,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术后放化疗中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等,向患者讲解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
(3)行为疗法护理干预
渐进性地指导患者进行心理放松,鼓励患者使用转移注意力法减轻疼痛,如感到疼痛时采取听轻音乐等方法进行缓解。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暗示,以有效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时转换不良心境[2]。
(4)需求家庭社会支持
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及安抚工作,鼓励家属多陪伴、关爱患者,理解患者内心感受,给予患者心理和精神支持,在术前鼓励患者和家人、病友聊天,以减轻心理负担,鼓励患者将内心想法、感受倾述出来或写下来,适当发泄内心情绪。
1.3 观察指标
①术前焦虑评估[3]:在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采用焦虑量表和深睡眠量表对其焦虑程度和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深睡眠量表评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好,焦虑评分越低表示焦虑程度越低。②术后恢复评估:统计胸腔闭式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心电监护时间三项术后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配对X²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深睡眠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前,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肺癌患者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深睡眠量表评分 护理前 术前30min 护理前 术前 观察组 22 68.42±2.25 40.56±2.07 46.34±3.58 77.64±4.09 对照组 22 68.61±2.31 51.76±2.28 46.81±3.62 56.93±3.87 t 0.2764 17.0588 0.4330 17.2515 P >0.05 <0.05 >0.05 <0.05 2.2 术后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肺癌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胸腔闭式引流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min) 心电监护时间(d) 观察组 22 3.66±0.84 65.09±13.27 2.08±0.73 对照组 22 8.42±1.47 95.44±15.80 4.58±1.06 t 13.1592 7.0868 9.1108 P <0.05 <0.05 <0.05 3讨论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近些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源于社会工业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损伤。由于肺癌病情发展迅速,能在短时间内发生转移,因而对患者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患者容易在患病期间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对患者的治疗极,为不利[4]。个性化心理是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背景制订的个性化方并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协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负性情绪干预 症状护理干预、成功恢复的例子讲解等途径进行[5]。本文通过研究后显示,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前30min焦虑评分、术后深睡眠质量评分、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心电监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术前心理状况,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 何丽云,董玲琴,刘美梅.个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的效果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10(1):60-62.
[2] 陈维维.心理干预应用于肺癌围术期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35):69-78.
[3] 谢晓,陈卓萍,陈淑芳.个性心理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8):58-59.
[4] 招菲菲.个性心理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8,2(5):144.
[5] 孙兆玲.个性心理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4):291-293,296.
论文作者:李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2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患者论文; 肺癌论文; 术后论文; 焦虑论文; 心理论文; 术前论文; 统计学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112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