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二次创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乡镇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力量之一。然而,随着我国加快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新的形势发展,乡镇企业由于自身矛盾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正进入一个同前一发展时期截然不同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二次创业”新阶段。本文结合在全国起步早、发展快、影响大的牟平乡镇企业及其二次创业的实践对此进行一些分析思考。
一、从深层次上分析乡镇企业面临的新的矛盾和严峻挑战,正确把握二次创业的本质特性和机遇所在
牟平区乡镇企业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从量到质都有了突破性的飞跃,已经成为整个经济总量中的主体部分。到“八五”末,全区乡镇企业总资产40多亿元,年营业收入130亿元,创利税12.5亿元,可以说是“四分天下有其三”。如果把前一时期的发展称为乡镇企业的一次创业,那么牟平乡镇企业的一次创业成就是辉煌的。这不仅表现在量的发展上,而且表现在这里的乡镇企业创造出一系列省内外闻名的闪光业绩:八十年代初,这里的村办企业在全国第一个闯出了乡镇企业与国营大企业横向联合之路,在全省首开乡镇企业引进外资的先河;宁海镇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中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农民企业家群体”,在全国连续两届乡镇“百颗星”评比中名列“十佳乡镇”之首,被称之为“宁海现象”;这个区的新牟里村和西关村,双双进入“全国十大首富村”的行列;新牟里村还成为“全国出口创汇第一村”,西关村成为1994年全省首届百强乡镇企业排名榜上第一名;整个牟平区到“八五”末已涌现出总收入亿元村27个,连续三届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和省经济强县的行列,成为国家级社会发展实验区,等等。
乡镇企业的发展并非也不可能是直线的、一帆风顺的。到“八五”后期,随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逐步深化,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乡镇企业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开始暴露出来,使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牟平区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将这种矛盾和挑战梳理为八个方面的表现:(1)来自市场转型的挑战。乡镇企业生在计划经济下,长在“双轨制”下,一次创业面临的是短缺经济状况。虽然它比国有企业等早进入市场,但进入的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这就决定了当时的数量型、速度型、粗放型发展方式完成可以合乎时宜、异军突起了。然而,随着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激烈竞争使乡镇企业的发展由单纯的资源制约型转变为市场、资源双重制约型,这标志着乡镇企业旧的数量型发展方式的过时和破产。据牟平对乡镇企业产品的市场适销状况调查,畅销、平销、滞销产品比例为25∶55∶20。(2)来自结构不适应竞争的矛盾。区域性的竞争实力与发展后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合理化,必须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培植起自己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名牌骨干产品,乡镇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性发展的势头。而胶东的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比苏南等先进地区晚了五年左右。(3)来自技术质量上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创新与质量效益,而我们的乡镇企业还相当普遍的低档次、劣质化、粗放型生产经营状况,与这一要求形成了巨大反差,已构成不少企业生存的危机。特别是随着高技术档次的名牌商品垄断、瓜分市场的激烈角逐,使传统乡镇企业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不提高市场竞争力就难免被淘汰。(4)来自体制与机制上的矛盾与挑战。随着改革的深化,乡镇企业体制和机制上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过去我们往往看乡镇企业体制和机制优越性一面较多,对其不足觉察不够。客观地说,乡镇企业的机制相对于计划经济旧体制下的其他企业是灵活和优越的,但它并不等于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企业制度,它所存在的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管理粗放、负盈不负亏等问题并不比国有企业轻,只是被其在用人、分配、决策机制等方面的灵活性所掩盖和冲减。不抓紧改革,后患也是很深的。(5)来自资源配置方式变化的挑战。随着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趋向和企业资本经营日益重要,对乡镇企业的投资方式、经营方式和面向市场吸聚生产要素的能力,都提出了严竣挑战。乡镇企业在过去发展中有几个靠得住的法宝,即靠人际关系、优惠政策、银行举债等在计划配置资源条件下比较有效地寻求生产要素的方式。现在,依赖这些来发展已经走不通了。然而,我们多数乡镇企业仍留恋和习惯于这些旧的方式,对通过资本运营面向国内外市场寻求资本、人才、技术、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既缺乏认识,又缺少办法,甚至有的困难企业已经超出负债率的极限,还在等银行贷款松动来求转机。(6)来自对外开放扩大的挑战。国内外市场的加速接轨,对乡镇企业外向度低、市场适应力弱的状况形成严竣挑战。现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进程很快,随着关税降低、对外经贸体制改革和国外名牌集团对国内市场的渗入,国际市场逐步来到我们企业的家门口,我们的产品不可避免地直面国际市场竞争的冲击,而大多数乡镇企业既没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也没有实力的准备和营销本领的适应。(7)来自人的素质不适应的矛盾和挑战。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以人为本、依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去取胜,这对我们目前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和职工队伍素质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苏南等先进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已经历了“造厂、造城、造人”几个阶段。(8)来自领导方式和外部环境滞后的矛盾。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对乡镇企业的领导与调控方式,还需要有一个感知、探索的过程,更需要有逐步理性化、自觉化的过程;新的优良的乡镇企业外部发展环境还远远没有形成,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上述种种挑战,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它都已经客观地摆在乡镇企业面前,我们只能正视它、分析它、迎接它、战胜它。
我们深入分析乡镇企业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并非是要贬低乡镇企业的重要地位,也不是要否定其发展前途而得出某种悲观的结论。恰恰相反,我们要从这些矛盾中进一步认清乡镇企业的发展规律,明确其新时期二次创业的本质特性、重要机遇和前进方向。首先,我们认为,目前乡镇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矛盾所决定的。按照唯物辩证法的主要矛盾变化决定事物发展阶段的原理分析,乡镇企业自诞生以来实际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五、六十年代就在某些地方开始了的缓慢萌生阶段。其主要动因来自于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为解决国家计划满足不了的生产工具的制修和农民生活用品的严重短缺的矛盾。这个阶段实质上是自给自足的非企业性质阶段,主要目标追求和功能不是搞商品生产,而是自我服务,弥补计划空缺或降低农村购买费用。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开始的大规模第一次创业发展阶段。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两大现实问题突出出来了: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大量出现;单靠粮棉油种植业只能解决温饱,难以解决致富问题。于是,乡镇企业于八十年代中期应运而兴、异军突起,成为“农村改革中意想不到的巨大成果。”乡镇企业真正作为一支活跃的经济力量登上我国经济舞台,是在这一阶段。这是中国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又一伟大创举,其发展速度、活力、势头都是令人瞩目的。这一阶段,就乡镇企业自身发展的主要矛盾来说,是农民发展企业、追求致富的迫切需要与各种资源条件有限的矛盾,表现为资源约束型发展特性。回顾考察这阶段起步早、发展快的乡镇企业单位,一般都属于在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上有优势的单位。这些优势包括:有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裕的特点;有一定集体积累基础;有一个有胆识、善经营的带头人或其他技术人才;有一定获得外界输入生产要素的条件,如有上级机关中的领导、老乡、朋友支持,有优越地理位置的便利,有横向联合的经济靠山,有退休技术人员介入的条件等等。具备了这些条件或其中部分条件的地方,乡镇企业就迅速得以发展;而这类条件欠缺,主要矛盾得不到解决的地方,发展就慢,甚至迟迟起不了步。第三阶段,是始于“八五”后期的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新阶段。这一阶段,从整体上说,应该是伴随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国家相应进行一系列宏观体制和政策调整而到来的。它与乡镇企业前两个发展阶段有着质的区别,其标志是乡镇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乡镇企业总体上还比较低的素质、比较落后的发展方式与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在主要矛盾变化的作用下,必然带来发展阶段性的转折并相应引发诸多具体的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了对乡镇企业发展现状的严峻挑战;对这些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解决,则构成了乡镇企业爆发新的发展活力的宝贵机遇。这就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辩证法,这就是我们正确认识当前乡镇企业发展所面临诸多令人迷惘、困扰的问题和现象的一把有效的钥匙。由此可见,当前进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历史性任务,就是要找到解决新的主要矛盾的办法和途径,确立新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探索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方式。通过自身的转变、提高,适应竞争性大市场,形成新的更高层次健康发展的态势和水平,这就是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本质特性。可以说,党中央提出的“九五”期间要实现的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转变”,就是我们乡镇企业推进二次创业的主题所在、关键所在和机遇所在。历史的经验证明,千机遇,万机遇,最宝贵的机遇莫过于历史性转折中的机遇,它往往关系到整体性和长远性的发展主动权,影响到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发展进程。过去各地、各企业之间拉开的比较大的差距,大都是在这类转折性阶段拉开的。面对“两个转变”这样一种转折性的历史机遇,象历次大的转折一样,谁反应灵敏、转得及时,谁就能掌握主动,把握机遇,否则就要丧失机遇,陷入被动。对此,我们必须自觉主动地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敏锐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尽快转换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冲出一次创业的旧转迹,实现二次创业的新起跳。这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当务之要,我们别无选择。
二、按照“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确立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新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研究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上矛盾的特殊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矛盾的情况变化了,过程和阶段向前推移了,我们研究问题、指导工作的思路必须随着向前发展,及时形成适应新情况的任务、方针、策略和措施。牟平及其他一批乡镇企业发达的地方,在乡镇企业第一次创业阶段,围绕解决当时的主要矛盾,以打基础、扩规模、求发展为主要任务目标,形成一系列适应当时情况的方针、策略、方式方法,从而克服各种困难和矛盾,完成了初始的资本积累、规模扩张、基础形成。现在情况变化了,主要矛盾转移了,发展阶段进展了,过去一阶段的目标异向和各种发展方式必须进行积极的“扬弃”和果断地转变,形成新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牟平根据党中央提出的“两个根本转变”的方针,确定了“九五”期间以至更长一段时间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规划。概括起来,就是努力实现“六大跨越”。
第一,向骨干集团化的跨越。市场经济讲求规模效益。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必须首先在摆脱目前普遍存在的小型化、分散化、低档化、雷同化的企业结构状况上下功夫,大刀阔斧地进行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要通过产权重组和技术改造,尽快培植起一批规模大、集约性强、竞争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牟平规划,“九五”期间,重点培植100个利税过千万元的骨干乡镇企业,其中利税过5000万元和1亿元以上的达到15个以上,逐步改组、发展规模化集团50个。要通过骨干集团化战略实施,彻底改变目前“有群山而无高峰”的结构状况,形成二次创业的骨干支撑层。
第二,向科技主导化跨越。乡镇企业在一次创业阶段,内无基础条件,外无市场巨大压力(卖方市场),因而对科技创新和产品科技含量要求不够强烈。现在,市场转型了,竞争压力加大,乡镇企业自身也有了一定的实力基础。因此,二次创业应该把注意力突出地放在由资源加工型向科技主导型转变上。这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题中应有之义。向科技主导型转变,就要大力强化乡镇企业作为科技进步主体的意识,自觉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增强科技开发、创新和技术改造能力,把企业发展和效益提高的着重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牟平区提出,“九五”期间乡镇企业要实施“1883”科技进步工程,即培植高新技术生长点100个以上,形成高新技术企业80个,建设技术密集型乡镇企业园区8个,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3000名以上。要力争经过“九五”的努力,使乡镇企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第三,向经营市场化跨越。面向市场、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利用市场、占领市场,将是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中必须着力突破的重点课题。乡镇企业要在一次创业已具备的发展基础上,练就三项市场化经营的基本功;一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创优、市场创名能力。二是提高资本的市场化运营能力,积极改变乡镇企业的投资方式,努力提高面向市场寻求和吸聚生产要素的能力,学会多运用资本经营、直接融资的途径,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发展壮大自己。三是变革营销方式,提高开拓市场和驾驭市场的能力。要通过自创品牌和借用品牌两条途径,进行商品营销的市场重组,将尽可能多的乡镇企业产品纳入垄断竞争型市场营销体系。
第四,向区域布局集中化跨越。在二次创业中,要针对过去乡镇企业发展分散化的状况,一方面倡导骨干企业和集团跨区域、跨行业多角化经营;另一方面对各个区域的发展,则应下决心引导产业相对集中、企业建设相对集中。通过这两个集中,努力培植一批主导产业群、乡镇企业小区,坚决扭转目前存在的产业乱、布局散的“散兵游勇”状态,从而以龙头企业和骨干名牌产品为中心,形成区域性专业化协作,推动各具特色产业区和小城镇发展。牟平区规划,从“九五”开始,将主要围绕六大主导产业,集中建设两大经济带、14处小城镇。其中,北部城郊与沿海5处乡镇,努力形成工业加工和旅游三产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科技密集经济带;在中南部9处山丘乡镇,以新修文朱线公路为轴线,建设上百个农副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牵动的,以农果牧矿业为基础的创汇特色经济带。应该指出,扎根于农村、作为于农业,是乡镇企业的长久性方向。当前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乡镇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更广阔的用武之地。牟平规划了农村十大农牧产品种养加一体化产业群,力求形成“内联千家万户致富、外联国际市场创汇”的新格局。
第五,向优势产业外向化跨越。沿海发达地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要扬长补短,作好两篇外向延伸的文章。一方面,继续引进外资,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和原有企业,并努力把经营触角伸向国际市场,发挥乡镇企业许多独特优势,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另一方面,积极向区域外异地发展空间延伸,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扶贫政策,把参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当作一大发展机遇,选择适宜产业和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或辐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牟平区的计划是,“九五”期间,乡镇企业兴办“三资”企业300家,在农副产品加工、轻纺加工产业门类基本实现产品经营外向化;在国内异地兴办的乡镇企业由目前近百家发展到300家以上,国外境外办企业由目前不足10家,力争发展到30—50家。
第六,向体制管理科学化跨越。乡镇企业要在保留原有体制和机制中有活力成分基础上,按照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进行企业制度的再创新,同时坚决向粗放型管理告别。要通过改组改制,使乡镇企业形成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导形式的企业体制,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方面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靠拢,创造新的生机和活力,要在推行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和生产标准化上下功夫,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乡镇企业文化。
三、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新的创业实践,扎扎实实抓好乡镇企业二次创业重点环节的突破
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是在第一次创业基础上的继续创业,是一个继承、发展、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否定、转变、创新的过程,是唯物辩证法“积极扬弃”原理在乡镇企业发展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过程。当前,如何按照“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尽快抓好关键环节突破,从而迅速走出一次创业的旧轨迹,步入二次创业的新天地?牟平区近两年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与努力:
(一)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一位的是促进骨干队伍的思维观念先转换
新的事业、新的辉煌,要靠人去创造。牟平区乡镇企业一次创业的辉煌,得益于适时造就了一个企业家骨干群体。这支骨干队伍的观念、素质能否与新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是二次创业成败的关键所在。牟平区委、区政府从调查研究中发现,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变化,部分骨干村、企单位的发展出现了“强者落伍”现象,而有些过去基础不够雄厚的单位反而后来居上。这种“交替超越”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经营决策者的观念差异。有些一次创业中成功的企业家,恰恰因为固守过去成功的发展经验,形成了与旧的增长方式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因而束缚了二次创业的手脚,导致了落后。这说明,观念的东西一旦形成,往往有其延续性,它并不因客观条件变化而自然地得到替换。牟平的乡镇企业骨干队伍在二次创业的“门槛”前,首先面临的是一个“如何超越自我”的问题。为此,牟平区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联系推进“两个转变”,实施二次创业的新形势、新任务,对过去一次创业阶段的老经验、老传统进行梳理和反思,效果十分明显。通过学习、反思,大家对乡镇企业发展阶段的变迁,特别是新旧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有了清醒的认识,进而对以往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三分法”对待的科学态度。即第一类是应作为传家宝继承发扬的。如敢闯敢试的胆识,审时度势的明智,不甘落后、勇创一流的气魄,创业精神。第二类是可以继续利用,但需改进、提高的老经验和做法。如,重视投入、举债经营的做法,不能完全否定,但要按照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加以改进;重视提高村企和企业家知名度的做法,不应否定,但要与扩大产品市场宣传营销相结合;重视借助外力、横向联合的做法要继续坚持,但应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更多地注重资本经营,以产权为纽带积极参与市场资源的配置,等等。第三类则是必须迅速转变的已过时的,甚至已成为有害障碍的老做法。如片面追求企业数量和产值增长速度,而忽视效益的做法;只想靠减税让利求发展、完全靠举债进行无本经营的做法;不计消耗成本、牺牲环境和社会效益求发展等做法,再也不能那样干了。有了骨干队伍这样的思维转轨,对于乡镇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加快二次创业步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以超强的力度抓骨干企业培植,千方百计凝聚起二次创业的支撑带动力量
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系统工程。在进入和开辟新阶段的过程中,必须首先使关键的少数率先突破,起到探索闯路、示范引路的作用,才能有全局性的跟进突破。从适应竞争性大市场的要求看,乡镇企业也必须在二次创业中首先形成具有竞争实力的骨干支撑层。牟平区在抓好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普遍性指导的同时,坚持以超强的力度抓骨干,把骨干培植作为新创业阶段的重中之重来对待。区里把规划的“九五”期间107个利税过千万元和15个利税过5000万、超亿元的骨干培植任务,层层分散落实到有关镇村,并实行层层“保、包”责任制。他们将推进“两个转变”、实施二次创业的各项重大措施,如改组改制、开放引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优化、政策保障等,都紧紧围绕新型骨干群体培植来展开。两年来,这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到目前,全区已涌现出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强村、强企32个,组建企业集团21个,其中3个成为国家级集团,7个成为省级集团,4个企业进入全国10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行列,形成大宗骨干企品50个。这些迅速成长的骨干,成为全区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率先开拓者、适应者、成功者、示范者,正在发挥着巨大的支撑、辐射、带动作用。
(三)注重老优势的利用和转化,千方百计塑造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新优势
乡镇企业经过多年的创业发展,特别是它作为最早进入市场的活跃经济力量之一,已经形成了许多自身独有的发展优势。但随着发展阶段的推移、变化,这些老优势不少已经过时、失效,急需再造适应新阶段的新优势。新优势如何塑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决定因素还要从事物内部去找。乡镇企业的新优势要靠内造,而不能靠外塑;要在老优势的基础上去转化、生成,而不应抛弃原有基础,重起炉灶,从零做起。牟平区委、区政府形象化地提出一个“从八十度烧水”的事半功倍的思路。按照这样的思路,牟平区引导乡镇企业实施了三大老优势向新优势的“转化工程”;一是开辟区外异地发展的“第二战场”。通过产业转移,延长老经营项目的赢利期,再以其效益反哺本地新兴产业和“大高外”项目的发展。现在,全区已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兴办异地企业70多家,投资近7亿元,这些在本地已无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源项目,借助内地丰富、廉价的资源和优惠的政策,取得良好效益,并带动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开发。去年,全区异地乡镇企业创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3亿元,占区内利税总额10%。二是利用已形成的镇村和企业家知名度创造新的产品名牌效应。过去已在全国创出知名度的人名、地名,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使其与产品创名牌结合起来。三是作好已积累资本的经营和重组的文章。在一次创业中,牟平一批骨干乡镇企业靠自身的积累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形成较大规模的资产总量。但是,其中有些企业由于银行负债较高,宏观环境偏紧,近两年经营艰难、发展后劲不足。这类企业走出困境、创造新优势的出路在于转让股权、活化资产,进行债权和产权重组,通过资本的放大功能,借助国内外有实力大企业集团的外力和社会资本的参与,来启动新的发展冲力。目前,全区一批这类村企正在走出一条“让产权、让利益、得资金、得技术、得名牌、得发展”的“两让四得”新路子。按照这样的路子,乡镇企业的老优势得到发掘和转化,新的优势正加快形成,第一次创业与第二次创业的阶段性衔接和嬗变,变得更加顺畅和自然。
(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努力启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新的机制和活力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乡镇企业是在原高度集中的老计划体制之外形成、兴起的新经济形式,它在决策、用人、分配、经营等方面具备较多的非计划经济因素,这也正是它比国有经济较具活力的原因所在。但是,现行乡镇企业从质的规定性上来说,还不属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制度。我们必须破除乡镇企业“体制优越论”和保守不前的思想,不失时机地加大深层次改革力度,使其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新机制的质的飞跃。牟平对乡镇企业改革主要通过四个途径去进行的:(1)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导形式,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有售股配股改制、增量积累分配入股改制、集体控股职工参股改制、多元集股新办、法人相互参股改制、出售或租赁转民营等六、七种形式。全区目前乡镇企业改制面已达70%。(2)理顺镇企、村企关系,加强集体资产经营的监督与管理,努力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3)多元产权主体合股组建企业集团。主要采取相互控股参股组建集团、兼并合并组建集团、产品协作加参股组建集团等形式,推动了乡镇企业的资产重组、结构调整。(4)狠抓科学化管理,扭转管理粗放和单靠个别能人的经验型管理格局。这些改革措施,使乡镇企业以往体制中的弊端得到解决,焕发了新的发展生机。
拓宽开放型发展路子,面向国内外市场吸聚要素、配置资源,这是牟平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中一大新的特色。新形势下的乡镇企业对外开放、借力发展,不能仅仅拘限于引进外资、出口创汇和浅层次的横向联合,而应是面向国内外大市场参与资源配置的系统性开放。近年来,牟平在乡镇企业中广泛掀起一个“联外商、联强企、联名牌、联科研、联资源”五联热潮。以产权转让、资产联结为重点手段,面向国内外市场寻求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名牌和多种生产要素。目前,全区乡镇企业已与日本东棉、韩国大宇、香港发景、台湾隆柏等集团,国内“三九”、华联、哈慈和北方工业公司等一批大企业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合股、联营合作;与全国88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