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师生语言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论文_邹桂萍

优化师生语言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论文_邹桂萍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阳朔镇第二中学 541999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中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师生之间的理性和情感交流的动态过程。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把美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像导游一样,引导学生感悟美、鉴赏美、拓展美,使学生的性格、气质得到发展和完善,在现实生活中追求更高层次的美,从而不断地去创造美。而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与和谐一致,则是与课堂教学语言行为密切相关的。

一、语文教学语言方面存在的现象

1.教师语言黯然无色。通过多课堂听课,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教师的课堂语言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状:(1)“流水帐”语言:一堂课,教师表情严肃,语调平淡,没有重点突破。一堂语文课教师问“是不是呀?”“对不对呀?”“懂了吗?”等等毫无语言价值的问题,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率。(2)“指令性”语言:“我再说一遍。”“请大家给我听好了。”“打开书,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动手记笔记”,如此的指令性语言,真的很让学生厌烦。(3)“处处铺石搭桥”:生怕学生回答不出,教师说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学生因为受教师的前半句的牵绊,后半句的回答往往毫无深度,说法单一,毫无个性。(4)简单打断: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你能不能多想想?”“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那么重要的知识就忘记了,你们头脑里到底记什么东西去了?”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能有更好的回答。长此以往,学生爱说、爱动、爱幻想的天性,就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渐泯灭。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到比较枯燥,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2.学生语言贫乏单调。教师教学语言贫瘠,直接受损者是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学生的语言必然苍白或“金口难开”。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的课堂语言如何呢?(1)静静等待。教师在讲台上使出浑身解数,引、导、等待,学生依然静悄悄地坐在那里,右手握着笔,用期待的眼神等待着老师“口吐”标准答案,时刻准备着记录。他们已习惯于被动、依赖。如此沉闷的课堂,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2)“我怕说错。”如果老师说要朗读某段话,很多同学会把手举起来。如果老师问的是一些简答题,整个课堂都会“冷场”,课间私下里我找学生聊:“读课文只需张口,说感受,你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这些都不难吧,何以大眼瞪小眼呢?”学生怯懦地说:“怕读不好,怕说错,同学们会笑,老师也会怪。”小小的心里居然藏着那么多的顾虑,何以敢坦坦荡荡地说话呢?(3)无奈“指点江山”。课堂上我们也常常看到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或埋头“无动于衷”,或一副“爱你在心口难开”状,教师无奈“指点江山”。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独具魅力,在语文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她认为:“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她正是用自己优美生动富有魅力的语言去粘住学生的。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往往听得如痴如醉,久久回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产生“一人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语文教师的语言美应当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1.准确真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语言构思时,必须对教材语言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做到概念明确,把握住问题内在的规律和本质联系,形成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转换阶段,教师要将已经确定的思想内容进行语言编码,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在语言实施阶段,教师要利用合适的方式,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正确无误地表达出教学内容信息。原广西南宁二中特级教师田济川老师就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他主张语文教学给予学生乐趣,以艺术享受,让学生与轻松愉悦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难怪他的学生称赞:“听田老师的语文课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我想,这才是对一名语文教师的最高评价。

2.亲切自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语言必定是亲切自然的,教态总是让学生感到和蔼可亲的,他们十分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总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3.优美生动。同样的语文课,有的教师上得平平淡淡、枯燥乏味,学生索然无味,如同嚼蜡;有的教师上得妙趣如生,学生也学得主动积极、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相同。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教师语言平淡无味,僵化呆板,有的教师的教学语言优美生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三、培养语言美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语言死板、僵化、霸道,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教学效率低下,面对这种情况,如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语言,显得尤其重要。

1.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从审美的角度看,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的丰富感情。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像诸葛亮的《出师表》、朱自清的《背影》……这些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师在讲解这些作品时,首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对所教内容融会贯通,然后以满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的真实情境,不仅可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这种特定的教学氛围,还会不断地诱发教师的灵感,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更加生动、透彻而充满情趣,使学生受到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乐于接受教学内容。

2.教学语言要形象直观、幽默风趣。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还未成熟,特别是初中学生,较易被直观形象的事物所感染。而语言毕竟不同于绘画、雕塑等,它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形象。喜欢幽默风趣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教师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自然会使学生喜闻乐道。但是,要使这种幽默风趣真正能够产生出美感来,让学生的的确确觉得是一种享受,打心眼里佩服。同时还必须把握好一个“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不能刻意追求幽默风趣,更不能以庸俗的笑料或者是用损别人的手法去迎合少数人的不健康心理。风趣幽默的语言必须以丰厚的学识和机敏的应变能力为前提,应通过一些随机的“点化语”或“插入语”化平淡为神奇,才能产生魅力,使学生在欣赏美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3. 教学语言要富于变化,利于激趣。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变换自己的表达方式,把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尽力体现出来。仅就一节课而言,教师亦可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调和语气,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而活泼、时而严肃……依此激起学生的兴趣。讲解是如此,提问也是如此,不要总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地发问,适当变换一下角色,效果会大不一样。我在教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说:“这篇文章的末尾有这样一句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老师对这两个‘痴’的意思不十分明白,谁能帮我解答这一疑问?”由于教师站到了学生的立场上说话,首先会使他们感到亲切、新颖;同时,问题有一定难度,诱发了学生积极探求的欲望,人人力争帮助老师解决眼前的疑难,从而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状态。由此可见,语言表达形式的新颖多变,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有力因素。

当然,提高教师课堂语言表达技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领会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必须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掌握语言的余地。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体现一个“精”字,不但讲解要精,言简意赅,而且还应该极具启发性,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把教师的语言表达技巧,转化为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果每位教师平时都能注重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修养,把爱的光辉撒向每一位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感染熏陶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你一定会赢得学生!赢得语文课堂!

论文作者:邹桂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  ;  ;  ;  ;  ;  ;  ;  

优化师生语言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论文_邹桂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