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中的慎独观及当代价值论文

《中庸》中的慎独观及当代价值论文

《中庸》中的慎独观及当代价值

胡治艳,徐蓉蓉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0)

摘 要: “慎独”是儒家传统修养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庸》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其它诸多古典文献中也都出现过对慎独的论述。本文探究了《中庸》中 “慎独”思想的内涵及其特点,以及“慎独”思想的理论背景。“慎独”思想在当代仍对我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庸;慎独;诚;自律

一、《中庸》慎独观的理论背景及其历史地位

“慎独”是儒家传统修养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在《中庸》中有对慎独的重要论述,在其它诸多古典文献中也都出现过对慎独的论述。“慎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学者对它的研究和发展足以证明其历史地位。那么,它为什么能够一直被学者们研究,为什么能够一直被人们所践行?接下来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中庸》中“慎独”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中庸》中的“慎独”的内涵及特点

我们先从“慎”的字形上对其本义有所了解。“慎”由“忄”和“真”组成,从心,从真,指对待任何事都要一心一意,做事讲求心诚,《尔雅》中云:“慎,诚也”① 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16。 ,因此“慎”有“诚”的含义。 “慎”还有“谨”的含义。 在《说文解字》中云:“慎,谨也”②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3。 ,认为“慎”是小心、谨慎的意思。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ecological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in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existing buildings

“独”的繁体是由“犬”和“蜀”组成。“蜀”本指“带孔眼的网罩”,“犬”和“蜀”连起来表示:犬关在带格栅的犬舍里。犬性好斗,所以一犬一笼,多为独居。在《说文解字》中:“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③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3。 因此,“独”有单独、一个的含义。在《礼记·儒行》中云:“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④ 胡平生·张萌·礼记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7.11。 ,认为“独”有独特、独有之意。

在今天,提起慎独,我们常常把它理解为谨慎独处,即主体在无外在条件约束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德行。这种理解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道德儒家。儒家是一个看重人的德和行的学派,认为修养之道在于拥有良好的品德,强调在践履中能够由内而外的去做符合德性的、不逾礼的行为。因此,儒家认为君子不管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做到慎独,《中庸》首章便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赌,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⑤ 王文锦·大学中庸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14。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知:“君子慎其独”是为了达到“道”的境界。

其二,“慎独”是自律的体现。儒学“内圣外王”的终极理想区别于其它学派的主要因素,特点为:其所有的道德修养都是为终极理想而服务。《中庸》中的“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方式也不例外,表现为不仅强调主体要内诚于心,更要外形于行,在践履中保持自律,到达慎独的高度。这是一个主体意志外化为行为实践的过程。帛书《五行》中论“慎独”:“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③ 廖名春·“慎独”本义新证〔J〕.上海:学术月刊,2015.12。 “舍夫五”指身体五官,引申为身体对物质的欲望,按照这样的逻辑,“慎其独”就是指 “慎其心”,而“舍夫五”是“慎其心”的修养工夫,也就是说,保持“舍五夫”是一种为了达到“慎其独”的途径,这是一个由外至内的推致过程。《中庸》中的“慎独”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更加强调“慎独”在个体实践中的外化。因此自律是“慎独”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郑玄对“慎独”的注解基本沿袭了《中庸》中的慎独思想,其发展之处在于更加详细的解释了“慎独”,但是他对“慎独”的理解与《中庸》中“慎独”的本义也有一些偏差,比如他把“独”完全的理解为物理空间上的独处,但实际上应该还有精神上独处的意思。顺着他的逻辑,主体在独处的条件下,保持“慎独”只是一种外在行为,这无疑否定了“慎独”内在的诚。这样的偏差使郑玄之“慎独”偏离了《中庸》之“慎独”。朱熹对“慎独”本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如:“隐,暗处也。微,细事也。独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⑤ 朱熹·四书集注·中庸章句〔M〕.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这里明确指出慎独之“独”是指“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朱熹认为“独”并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独处,更是“心的独知”。我们认为《中庸》中的“慎独”是“诚”的表现,以“诚”之心“戒慎恐惧”隐微处自己觉知的恶念,朱熹正是循此以发挥自己对《中庸》“慎独”的理解。这与汉代的郑玄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郑注与文本的矛盾。

其一,“慎独”是“诚”的体现。 “诚”是《礼记,中庸》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全文中多处出现与“诚”相关的内容,如:“诚者,天之道也”① 王文锦·大学中庸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14。 ,“诚”是超越万物的天道之本,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不可须臾离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② 王文锦·大学中庸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14。 ,能保持“诚”的人,自然可以达到“中庸之道”,内心存诚的人,也就是圣人;等等。所谓“诚”就是不自欺,也不欺人,也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坦荡荡,所以君子以成就“诚”为崇高。而“慎独”正是“诚”的表现,人的恶念出现,他人未知,但自己已经觉知,以主体“诚”之心 “戒慎恐惧”隐微处的恶念,以“慎独”遏制将在萌芽的恶念,使其远离“修道至诚”之境。因此,“诚”也是“慎独”的一个显著特点。

为了理解“慎独”,我们先要明白上文所提到的“道”究竟是指什么。《中庸》有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又有:“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⑥ 王文锦·大学中庸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14。 。由此可知“诚”就是“道”,既是人思想行为的内在准则,也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根本规律。如此,“诚”既是“道”,也就是说,不可离之道也就是达到“诚”的境界。因此如果仅仅结合“不睹”、“不闻”等词把“慎独”理解为一个人在独处时仍能够保持谨言慎行就有失全面了。《中庸》倡导君子孜孜以求永恒存在、隐微莫显的“道”,其“慎独”思想不仅指出人要回归本性、表里如一,还强调人要以诚立身,达到内外合一、诚化天下的境界。

(二)《中庸》“慎独”的历史地位

近几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共享经济”的热潮,共享经济的规模体量和类型等都获得长足发展,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共享餐饮、共享房屋等共享经济新形态不断涌现。从《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来看,我国2017年参与共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7亿人,这表明:我国共享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并且是最活跃的新动能,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缩影。但是在这个领域的道德失范现象依然存在,如共享单车被占为私用、网约车安全事故频发、达达众包外卖配送人员持刀威胁女顾客等类似的事件,不断在以共享经济为名的平台上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主要是现代人缺乏“慎独”精神,在无人监管的环境下,为了所谓的一己之私不惜践踏传统的道德准则。

传世文献直接阐发 “慎独”之义始于东汉郑玄。郑玄在《中庸·首章》里对“慎独”作了如下解释:“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小人于隐者,动作言语自以为不见睹,不见闻,则必肆尽其情也。”④ 郑玄·礼记·中庸注。 郑玄把“闲居”理解成独处,“慎”解释为“谨慎小心”,“独”理解为“独居、独处”,把两者结合起来,即“慎独”意指主体在独处时,其行为也要符合客观的道德规范。

2.慎独的特点

《中庸》中的“慎独”修养要求个体在没有外在道德约束的情况下,仍能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严格按照道德规范、道德准则等做人与做事。因此,“慎独”对提高人们的道德自律能力、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

刘宗周的学说直以“慎独”为标宗,并以此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哲学体系。刘宗周也是“慎独”思想发展的集大成者,把“慎独”上升到了本体论高度,说:“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① 刘宗周·刘宗周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反复强调慎独的重要性,说:“慎独是学问第一义。”“君子之学慎独而已矣。”② 刘宗周·刘宗周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等等,强调对本体的自我把握、自我觉悟、自我回归。他说“千古之学,只慎独二字要诀”③ 刘宗周·刘宗周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把“慎独”说成是最重要的修养方法,甚至认为由“慎独”可达到道的境界。

在实际养殖中可能导致猪患病的因素非常多,通常猪高热综合征症候群主要包含猪流感、非典型性猪瘟、乙型脑炎等,病因十分复杂,而对于防治工作的展开,提升猪群整体的免疫能力则是降低这一疾病影响范围的主要途径。为达到这样的要求,相关养殖场应能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结合当地猪高热综合征整体的流行情况,选择数种疫苗有目的地进行预防,猪瘟、猪口蹄疫、猪链球菌等都能通过疫苗注射得到有效的控制。通常这些疫苗的接种时间应选择在猪高热综合征发病高峰前期。其次,对于新购进的生猪,养殖场应及时进行疫苗补种,严格避免携带病毒的或已患病的猪进入到健康猪群中。

三、《中庸》慎独观的当代价值

(一)《中庸》慎独观对个体道德修养的启示

“慎独”是《中庸》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儒家传统修养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成为历代儒学家必研内容。

现代人正是因为缺失了儒家《中庸》的“慎独”精神,没有保持住自己内心深处的“诚”,在追求物欲的过程中丢掉了本我,以至于在共享经济中为了增进自己的利益而做不到“慎独”。《中庸》中的“诚”是毋自欺,毋欺人的表里如一,也是不愧屋漏,不欺暗室的光明磊落。“诚”是《中庸》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诚”既是人思想行为的内在准则,也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根本规律,“慎独”的修养方法也是为了达到“诚”的境界,发现真实自我,实现真实自我。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做到“慎独”,那么就能在共享经济的发展中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就能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一种信念,从而外化为一种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就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中庸》慎独观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启蕴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繁忙和最具活力的系统,它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它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为我们带来了从未有过的便利,但也带来了新的道德问题,比如侵犯他人隐私、恶意暴力、恶意诈骗等等,这使得网络道德建设尤为重要。鉴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自由性、隐匿性的特点,人的身份变成了一个符号,南京师范大学的鲁洁教授说:“鉴于网络众人的符号化身份,在“‘反正没人认识我的’情况下,他绿道的都可能陷于无效,人们可以逃脱舆论和利益机制的制裁,在一个无人控制、干预、过问、监管的‘自由空间’中活动……自主、自律性的道德教育更显得必要”④ 鲁洁·当代教育基本理论探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19。 。因此对人们的“慎独”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2.检验假说2的模型。假说2以货币增长率MP替换式(2)中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建立式(3)。根据假说2,预期投资过度时,回归系数α1显著为正值;投资不足时,回归系数α1显著为负值;无论是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的分组中,国有企业样本的回归系数α1的绝对值大于非国有企业样本回归系数α1的绝对值。

“诚”在《中庸》中确有本体论的意义,如:“诚者,天之道也”,“诚”是天地万物不可须臾离也的“道”,既是万物的本原。而“慎独”修养正是为了达到“诚”的境界。刘宗周发挥了这样的思想,把“慎独”上升到了本体论高度,认为“慎独”是“心之本体”,简单的说,慎独是时刻把握住本心的独体。

明代王阳明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学说独树一帜,认为良知是心的本体,主张在心上做功夫。在其著作《传习录》中对“慎独”也做了详细解释:“正之问:戒惧是已所不知时工夫,慎独是己所独知时工夫,此说如何?先生曰:只是一个工夫,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真是莫见莫显,时无处,无终无始,只是此个工夫。”⑥ 王阳明·传习录·卷上〔M〕.北京:中国书店,2008。 他强调“戒惧”不但是在独知处用功更是在人所共知处用功,认为慎独是一种在心上做功夫的修养方式,即致良知。又曰:“格物即慎独,即戒惧。”⑦ 王阳明·传习录·卷上〔M〕.北京:中国书店,2008。 慎者,谨于良知也,独处时亦能以良知自制,戒者,恐其良知有伤,断其非分之想也,显然,在此“慎独”和“格物”是一回事,即正心诚意、为善去恶。

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究《中庸》“慎独”思想对人们网络道德自律能力形成的作用。

轮流座位制,归根究底只是座位排列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吃“流水席”式的排座方法。其实,座位的排列方式多种多样,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班级人数的逐渐规范,我们完全可以考虑其他的排座方式,如“分组模块式”排座就是当下流行的排座方式。

第一,以“慎隐”促使网民自觉遵循网络道德规范。虽然网络社会相对来说具有更大程度的自由,比如发表言论更加自由,但是网络社会的自由依然是有“边界”的,即是网络道德规范,那么如何使网民在享受网络自由时还能保持在网络道德规范的“边界”内?这就要需要“慎隐”思想,所谓慎隐是指隐处自律,即在无外界监督时,也不无所顾忌、为所欲为。“慎隐”的道德修养方法,不仅引导网民即使是在自由的网络世界里也要保持自律,遵循网络道德规范,而且能够使个体在反复以往的自律中形成道德自觉。

第二,以“慎微”培育网民的网络道德意识。网络生活的“微”主要体现在个体在网络世界中活动或行为的“微”,并不是每个网民在网上的活动或行为都会成为热点关注,事实上大多数网民的在网上的活动或行为都只是在自己的网络空间中“至微至隐”,那么如何保证每个网名的 “至微至隐”都能遵循网络道德规范?这就需要“慎微”思想。朱嘉有言:“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隐微处亦如此”,所谓“慎隐”是指在微小的细节上保持自律,要求个体即使

根据卷积运算定义,首先对输入序列进行翻转得到,输出序列的第一个值为翻转序列与对应元素相乘并求和得到的值。随后,翻转后的序列依次向右移位,每移位一次,得到新的序列与对应元素相乘并求和,从而得到的一个新的值。输入序列可以理解为无限长,在整个运算过程中,相当于一个滤波装置,不断对输入序列移位后进行相乘及求和运算。

由于培养温度,pH值等条件会影响其降解效果,因此需进一步优化其培养条件。以培养温度、正丙醇含量和pH值3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该实验极差R可知,3种因素对菌株MBM-7正丙醇降解率的影响主次因素为B>C>A,即正丙醇浓度>pH值>温度,同时,比较同一因素在不同水平下所对应正丙醇降解率的大小,从而得知本试验的最佳水平组合为A2B1C3。因此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2℃、正丙醇终浓度0.1%、pH7,降解率达到91.2%。

第三,是在微不足道的细节上也要用道德、意志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实践。“慎微”的道德修养方法,启发网民形成“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内在道德准则,以自觉规范其网络行为。

中图分类号: B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234(2019)05— 0030— 03

收稿日期: 2019— 05— 03

作者简介: 胡治艳(1963—),女,湖北松滋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学。

〔责任编辑:侯庆海〕

标签:;  ;  ;  ;  ;  

《中庸》中的慎独观及当代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