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联合二级预防对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论文_何昕,邓建中,黄晓宇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神经内科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二级预防对降低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效果。方法 将86例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肠溶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用静脉注射血塞通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了解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塞通联合二级预防可显著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血塞通;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心脑血管事件

心脑血管事件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密切相关,而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与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1]。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发生在脑供血动脉系统中的病变,主要特征为进行性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可累及全身大、中型弹性和肌性动脉[2]。对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及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干预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血塞通对降低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均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耳鸣、行走不稳等,未见脑干、小脑、枕叶梗死或出血。均已排除有明显出血倾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入院前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病历资料、随访资料不全。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45-79岁,平均(60.26±6.33)岁,其中有吸烟史21例、冠心病史8例、糖尿病史10例、高血压病史15例、高血脂症18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史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体息,合理膳食,补充营养,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粘度;并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400mg血塞通,1次/d,连续使用2w。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了解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治疗后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63%明显低于对照组30.23%(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多出现凝血、抗凝失衡和纤溶活性降低或抗纤溶水平升高,易诱发血栓、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而脂代谢异常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脑动脉粥样硬化又可进一步促进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增高,抗氧化作用降低,心、脑、肝等器官缺血再灌注失去保护作用,易诱发冠心病、心脏病等;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往往伴随着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进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给予有可能导致并加重高血压[3]。因此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早期及时有效科学的治疗干预对促进患者恢复、预防或减轻急性脑梗死、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血塞通为三七提取物(主要为三七总皂苷)制成的纯中药制剂,中医学认为其有良好的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塞通中三七总皂苷成分具有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具体表现在[4]:(1)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效果,可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和血脂水平,增加组织血流量,改善血循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对抗组织缺血及心、脑、肝等器官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3)明显提高缺氧动物机体细胞的抗缺氧能力,改善人体组织器官血氧供应,增强对抗再供氧造成的损害能力;(4)使血凝时间延长,抗血栓形成,并抑制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胶原、凝血酶等诱导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效果;(5)促进激内皮细胞分泌适量的一氧化氮,且对内皮细胞的生长有维持、保护及改善作用;(6)可阻断肝细胞钙离子内流,可使内皮细胞的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阻滞钙通道;(7)通过减轻膜脂质过氧化,抑制自由基产生,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发挥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故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63%明显低于对照组30.23%,可见血塞通联合二级预防可大大降低治疗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杨建波[5]等的研究表明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张继红[6]在其临床研究中认为血塞通对脑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均与本研究结论大致相符,但研究对象有所差异,因此血塞通对降低或减轻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治疗后心脑血管事件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综上,血塞通联合二级预防对降低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韦宁.应用盐酸氟桂利嗓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84-85.

[2]石越.盐酸氟桂嗪治疗脑动脉硬化症5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452-453.

[3]张泮翠.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2):195-196.

[4]孔凡有.氟桂利嗪与血塞通联合治疗脑动脉硬化性头晕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8):4173-4174.

[5]杨建波,孙薇,张倩,等.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0):5846-5847.

[6]张继红.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治疗脑动脉硬化性头晕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3):86-87.

论文作者:何昕,邓建中,黄晓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血塞通联合二级预防对慢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论文_何昕,邓建中,黄晓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