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分析论文_冯春娣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外科门诊 冯春娣 213000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设置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占据30例。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基础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3.3%与96.7%,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血糖值、TG、TC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策略十分重要,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荐采纳。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对该类疾病给予切实可行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择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设置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临床常规诊断显示疾病被确诊,均符合糖尿病的判定标准。

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占据30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33岁,平均年龄(50.3±5.2)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34岁,平均年龄(49.8±4.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其可比性良好。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基础护理方案,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依据患者实际心理状态(如:紧张、焦虑、顾虑、不安等)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知患者合理搭配饮食,避免高糖分与高热量饮食的摄入等。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值、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值、甘油三脂(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试卷进行满意度调查,共发放试卷60份,回收60份,试卷题目均为选择题,用来判定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指标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其中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2]。

1.4 数据处理

将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均严格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非常满意23例,满意6例,满意度为96.7%;常规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11例,满意度为73.3%。由此可知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2.2 血糖值、TG、TC水平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TG、TC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由此可知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空腹血糖值为(7.40±0.7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8.78±1.26)mmol/L,TG为(2.28±0.77)mmol/L,TC为(4.76±1.05)mmol/L;常规组:空腹血糖值为(8.78±1.2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10.72±1.45)mmol/L,TG为(2.61±0.76)mmol/L,TC为(6.19±1.20)mmol/L。

3 讨论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3]出现胰岛素功能障碍,并伴有相应的糖毒性作用,患者表现为症状进行性加重,长此以往,且长此以往将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患者除了及时遵医嘱服药外,还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所以说,切实可行的临床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患者的疾病治疗过程中是必不可缺的一项临床工作。在患者的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及时同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慌、紧张、顾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应及时告知患者病情的进展,告知患者应建立疾病治疗的信心与勇气,乐观看待自身疾病。本次研究对糖尿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3.1 护理干预:近几年俩我国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究其主要因素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环境等。患者入院后要求护理人员对其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告知患者合理服用降糖药物,不可自行改变药物剂量与药物使用疗程,每日定时对血糖进行测试[4];日常饮食上注意合理搭配,减少高热量、高糖分饮食的摄入[5];嘱咐患者依据自身病情合理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保持室内合理的通风环境,控制合适的空气温湿度;同患者及时家属进行简单有效的沟通,在详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前提下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积极面对疾病治疗。

3.2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积极同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服药方法、注意事项等。并依据医院实际情况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之后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调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的知晓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后,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达到96.7%,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护理方案的常规组(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TG、TC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策略十分重要,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荐采纳。

参考文献:

[1] 孙胜男,赵维纲,董颖越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9-233.

[2] 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4-976.

[3] 林小红,吕丽雪,叶雪萍等.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18-20.

[4] 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25(7):1095-1097.

[5] 范福玲,徐琳.糖尿病连续性护理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2):1674-1677.

论文作者:冯春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分析论文_冯春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