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徐 敏 金黎明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摘 要: 本文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系统分析了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状、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针对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改善性建议。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实证调研;影响因素分析
1 绪论
母庸置疑,面对面学习方式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学习方式之一,已存在了数千年,即使从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班级教学诞生到现现,也已有500年的历史了。直至今日,在全世界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中,基于课堂教学的面对面学习方式仍然是人们学习和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它自身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以教师为中心的面对面学习方式课程内容固定,难以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培养和全过程的学习评价;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往往使学习者的个性特征缺失、学习兴趣不够、自学能力不足、学习方法单一;学习规模有限,阻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等。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在教育对象已经从“精英”走向了“大众”的今天,在人们对高等教育赋予更高期望的当下,改变现有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正在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1.5 痰菌转阴率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时取患者深部痰,采用痰集菌法进行涂片检测,严格按照痰集菌法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学会利用新媒体,进行校园文化、社团文化、班级文化等文化建设,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与生活氛围。笔者所在的学院,建立的分团委学生会、院社团以及各班级都开启了专属的博客,并与其他学院、校社团以及校团委的博客对接。每个班级每次举办什么活动,都会上传每次活动的照片以及小视频,班级与班级之间也会有互动,有关就业信息以及班级建设有关方案都会上传,在博客上互相学习与进步。每个社团要举办什么大型活动都会通过博客发表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而我院的老师也会在博客中发布一些就业信息以及其他社会舆情对其学生进行引导,与学生一起学习与生活,营造一种魅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是近几年来全球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了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新课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由标准化、专业型向多元化、复合型转变,而知识的生成、获取、发展和传播方式也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发生重大转变,这双重叠加的变化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困境,也带来了机遇。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混合式学习方式与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它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化、学习过程的自主化、学习风格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的全程化以及教学管理的高效化,赋予教育以崭新的内容、全新的观念和科学的方法,重塑了一个开放、共建、共享的教育生态系统,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形态和发展趋势。混合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范式,是“互联网+教育”时代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重大创新与变革。研究混合式学习的相关问题,探索混合式学习的实现路径和评价方法,是实现我国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1]国内各大高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状如何?存在那些问题?影响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因素有哪些?本文将就以上的问题通过实证的方式开展调研与研究。
2 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证调研
本次研究采取实证调研的方式,针对30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访问,共计128人进行了在线答卷。其中,高职院校占比为81.1%,本科院校占比为18.9%。英语教师和公共外语教师占比为55.47%,其他专业教师占比为44.53%。进行在线答卷的多数教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其中10年以上教龄的老师占86.72%。问卷重点从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现状、教师对于混合式教学的关注点和困扰,以及相关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采集,经统计得到以下相关信息。
此外,油气勘查开采理论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我国油气储量产量的增长。天然气水合物系统成藏理论和试采技术方法体系的创新为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的历史性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砾岩油区成藏理论和勘探技术创新助推玛湖凹陷大油气区发现;特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动态物理模拟系统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有效指导致密气开发;针对顺北特深油气田、四川深部气田钻完井技术攻关,大幅缩短了钻井周期;复杂断块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创新,促进渤中西洼亿吨级优质油田群发现。
混凝土的渗透性与孔隙率及含水量等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14],但混凝土渗透性不仅与其孔隙率有关,孔径的分布和连通状态更是其决定性因素[15]。目前,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测定方法主要为压汞法(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1,3-6],但MIP法测试试样体积较小,在某些情况下较难准确反映混凝土渗透界面的真实渗透性及其机理[16],其测试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随机性。近年来,作为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核磁共振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被应用于测定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其非侵入性和非破坏性可获得更接近于真实情况的结果[6,16]。
(6)此外,在参加调研的128名教师中,超过80%的教师也明确表示愿意在未来教学中尝试混合式教学模式。
(3)关于“是否了解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以及是否开展过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的问题,在调研的128位教师中,有83.59%的老师了解慕课,并有部分老师尝试开展过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当然,如下表,虽然大多数教师了解慕课,但多数老师从未开展过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约占比70%。相对于慕课MOOC,教师对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Small Online Private Course)的了解就要少了许多,仅有53位老师比较了解,而大多数老师不太了解,更有17位老师从未听说。能够开展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老师更是凤毛麟角。
(5)关于“是否赞成学校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问题,参加调研的128名教师中,有102名教师明确表态,赞成学校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当然仍有少数教师仍持保留态度。
(4)关于“混合式教学的优点”的问题,参加调研的大多数老师对于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优点持肯定态度,超过80%的教师认为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网络课堂与实体课堂相结合,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有着很多不可替代的优点。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们觉得混合教学模式的优点主要在于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等。
(2)教师对于混合式教学法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于此教学法的认可和推进。关于“学校有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展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问题,大多数院校还是比较鼓励的,占比为72.65%,当然仍有一些学院对此持保留态度。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各大高校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仍然是高校主流的教育教学形式。从调研结果来看,多数教师对于混合式教学、MOOC和SPOC等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基于MOOC、SPOC、翻转课堂或者云班课等混合式教学的老师仍为少数。在128名教师中,有103名教师(比例高达81.47%)也明确表示愿意在未来教学中尝试混合式教学模式。这也就表明高校教师充分意识到了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构建混合式学习平台,探索混合式教学,可以更好地融合传统课堂和线下教学,把不同的学习方式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进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和提升。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随着网络课程的开发、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推广,以及云端课程的运用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会完全改变现有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
(9)通过调研发现,如果教师自己开展混合式教学,他们会更加关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视频的制作、教学素材、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习效果。当然,开展混合式教学,必然涉及在线学习这一环节,因而线上教学平台的易操作性也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8)通过调研可以发现,教师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时,希望学校可以给与多元支持,尤其是在技术、经费、软硬件、教学资源和教学团队方面的大力支持。当然,也有部分老师希望可以结合绩效考核,给与业绩奖励。
(1)关于“是否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问题,给与肯定答复的教师占到了74.22%。但仍有24.22%的老师不太了解,甚至有2名老师从未听闻混合式教学法。
3 总结与启示
3.1 高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现状
(7)关于“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困扰”的问题,参加问卷调研的老师也反馈在开展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可能在于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的耗时费力,技术难度大,学生的参与度低且效果未知。此外,经费不足也是难以推进混合式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未能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原因分析
虽然多数教师表明赞成学校推进混合式教学,也愿意在未来尝试混合式教学模式。但仍然有许多教师未能开展混合式教学,从调研结果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是一件非常耗时费力的事情,工作量非常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在保证传统面对面授课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个人还需要在课前课后花大量的时间投入线上平台的构建和完善,设计线上课程的课件和微视频、教学资源、适时与学生互动、及时给予反馈等等。其次,部分学校虽然推广混合式教学,但在实践过程中,在政策、经费、技术、团队等各方面给予老师的支持甚微。最后,在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与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度不符,学习效果未知等情况也抑制了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积极性。
3.3 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相关建议
第一,教师自身态度和能力准备。混合式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仅要求课程具备良好的资源结构体系,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以此帮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构建、情感交流、学习辅导。[2]与此同时,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大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能力准备,取决于教师如何从传统面授课堂的角色过渡、转化到混合式教学所需要的更为复杂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精进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反思、持续改进和创新、沟通能力,以及具备混合式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策略、混合学习经验的管理、应用教学工具的能力等等,为开展混合式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学校需要给予教师多元支持。大多数高校对于混合式教学表现出的态度是较为积极的,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混合式教学带来的巨大挑战,包括对开展混合式教学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师资、人员、技术准备等诸多的条件准备和要求。[3]因此,如若想要更好地推进混合式教学,高校自身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尤其需要给与教师多元的支持,包括学校相关政策的制定、基础设施的提供、技术团队的组建、科研经费的投入、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业绩评价等。此外,学校还可以为在职教师提供相关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掌握设计、实施和评价混合式教学的方法与能力。
首先是国际贸易政策上的不对等,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于进口商品进行了详细的划分,酒类商品通常被划分为特殊食品,不仅流通受到限制,还会面临严格的监管,且往往被征收更加高昂的税收。而中国则将酒类商品划分为普通食品,目前对酒类仅征以5%~14%的关税,国内外在对待酒类商品的政策上便存在着不对等,对中国白酒的普及和国际化造成一定的限制,削弱了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三,学生的态度和能力培养。虽然多数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持肯定和积极的态度,仍然有部分学生更加偏爱传统面授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对混合式教学的认可和接受度也都成为了混合式教学成功地关键因素。学生是否能否通过混合式学习,取得更好地学习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己是否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素养等能力。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面临四个方面的困难:管理、学术、技术和心理困难。为此,开展混合式课程的教师或团队需要相应地为学生提供教学上的支持、社会交往上的支持、时间管理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支持。[4]
参考文献:
[1]杜世纯.混合式学习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4-5.
[2]李小龙,曾兆敏.基于SPOC的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0):27.
[3]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6.
[4]陈丽,冯晓英.网络导学中辅导教师角色能力条件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7):73.
中图分类号: H319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SJB0606)
作者简介: 徐敏(1979-),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翻译;金黎明(1977-),国际物流工程硕士,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
标签:混合式教学论文; 实证调研论文; 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