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在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风景园林的建设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相关部门应该重视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质量提升,正是由于风景园林的设计能够提升人们的精神享受感觉,所以重视人们精神满足、强化风景园林设计是非常关键的。本文主要论述的主要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希望通过相关论述能够给我国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优化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引言
在设计风景园林植物景观时,必须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布置、规划自然植被以及后续人为移入的景观,塑造更为合理、更能满足视觉审美的景观。同时,还应考虑是否能适应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1植物景观的特点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质量,应该重视植物景观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应该在如何规划和设计园林方面重视景观绿化,这样才可以明确植物景观的内在含义以及对植物景观的设计有更深的理解。首先,应该明确了解什么是城市绿地,所谓城市绿地就是指在城市中将该区域用绿的植物覆盖,这样的区域就被成为城市绿地,重视城市绿地建设能够强化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对于城市美貌的优化也是有很明显的作用。与此同时,城市绿地能够为公民生活提供休闲娱乐的场地。为了能够提升城市绿地建设质量,首先应该明确植物景观的特征。城市绿地具有一定的生态特点,也就是说,城市绿地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水土的保持能力,保证水土平衡,还可以净化城市空气,对城市的空气温度湿度进行调节,这样一来就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其次城市绿地还具有一定的生物特点,由于城市绿地中的植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因此具备生物本身拥有的生长和枯萎等特征;城市绿地还具有多样性特点,由于城市绿地在建设过程中会选择许多种不同的植物,数量也不是一定的,因此比较多样化;最后一点就是具备文化特点,由于城市绿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2现状分析
对现状的分析属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植物景观立意形成的关键,其深度与广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各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主要内容包括:(1)资料收集。地方城市绿地的系统规划、区域性植被分布情况、气象情况、地质及水文情况、地方志当中所提及的植物典故等。(2)现场调研。针对场地信息进行收集的过程,主要包括植物资源、土壤、地形以及水文条件等。(3)周边考察。除了需要对场地范围内的相关基本情况加以充分了解之外,还要分析场地所在城市绿化的用地情况,从而更为精准的对规划用地特征形成全面把握。现状分析属于对场地进行解读的过程,应用人工判读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所收集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对植物景观加以营造的优势以及限制条件等。
3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
3.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主题风格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沿袭可持续发展路径,确保各种植物能够在本地区景观设计中发挥出艺术价值。一旦所选植物并不适应本地区气候或其它外部环境,难免提高后续的环境维护成本,令初期设计的艺术设想消耗大量资金。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才能突出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特色主题风格。如果脱离了实际种植环境,一味强调稀有植物品种的审美价值,也无异于增加了设计成本。因此,需要在设计前期,详细考察本地区植物生长环境。在适应本地区生长环境的景观植物中,合理搭配并甄选成活率较高的植物类型,丰富园林植物的多样性。而突出设计主题风格需求,需要依据城市环境的人文价值取向为依托,尽量选择能够代表本城市精神文明的植物品种,增强城市文化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注重文化的沟通
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文化精神也在向国际化发展,不过不能忽略历史文化的影响。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和外来的文化融合还要合理的和我国传统文化相融,不过历史元素和现代景观重组融合,改变了景观园林的风格,将我国的历史文化体现在景观园林中,风景园林的发展有很好的前景。风景园林是地区特色的体现,不仅要体现出人文,还要表现出地域的特色。景观园林和人文相结合,为游客带来了意境美,将历史和民族丰富相结合,体现了设计的以人为本。景观园林设计符合地理条件,与当地的气候相符,建立具有传统特色的景观园林。
3.3规划景观设计方案,关注实施过程
重视设计方案过后,还需要回归工程实施。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后期实施的便利性,还需要从整体出发,利用现有的施工工艺提升施工效率,与此同时还应该将植物景观和其他元素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确保各个设计元素之间可以密切配合,对于提升整体效果有很好的优化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临时有变,应该确保设计人员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及时更改设计方案,从实际出发,强化植物景观的整体效果,这样才能够优化植物景观的最终效果。
3.4合理搭配,提高城市生活体验
以往,设计师认为园艺植物景观设计所能够提供的主要功能在于庇荫,选择了大量容易成活、生长较快、树干较高的植物品种。但是在实际应用之后发现,这些植物品种占用了大量公共空间,令社区公共区域的整体光照水平有所消耗,甚至造成了与居民楼光照度的冲突。因此,这样的设计体验效果并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功能需求,需要在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中,尽量参考社区居民的生活体验需求。如对于所选植被的色彩搭配,必须秉承协调性基本原则。关注植物色彩的对比效果,如落叶树可搭配部分常绿植物,包括葱兰、麦冬、沿阶草等。常绿树植物也可选择更多的耐阴性、明亮花色、花期较长的植物,包括彩叶草、竹桃等。合理搭配所选植被,能够更加突出其审美价值,为该地区创造绿色的自然风貌,加强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植物,种植密度疏密得当,才能真正加强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舒适度,为当地居民带来舒适感。
3.5引入园林全局景观设计,处理好植物种类及数量上的选择
(1)结合园林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标准,推进不同种类植物的有效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既能够发挥优化环境的作用,又能够实现降噪、抗风等功能。所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当依据所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标准,选择植物种类及数量。例如,在某些工业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园林中,可适当种植一定数量的桧柏、龙柏等植物。(2)结合园林绿地分类标准开展植物景观设计。对于一些园林景观的绿化改造,应当有效依据绿地分类标准合理配置植物。例如,在儿童园林绿化改造过程中,应当尽量选择体态偏矮、色彩绚丽的植物,如金森女贞、红花檵木等。通过设计多元丰富的色彩,有效提升园林全局景观活力。
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植物景观设计方案的完善和优化,从根本上提升植物景观的设计优势,结合实际情况转变设计思维,这样才能够优化我国植物景观建设质量,强化该行业的发展,推动植物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发展,总而言之,相关部门一定要对此提高关注度,这样才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娱乐场地,优化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袁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造景的配置[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4).
[2]孟雪.城市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分析[J].科技资讯,2018(20).
[3]徐凡.浅谈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农家参谋,2017(24):115.
论文作者:周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植物论文; 景观论文; 绿地论文; 城市论文; 园林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