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主管更替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与非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市公司论文,家族论文,实证论文,中国论文,绩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文献回顾与假设
(一)关于高层主管更替的文献回顾
随着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上市公司高层主管变动越来越频繁。因高层主管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战略与发展方向,高层主管的更替对企业经营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就目前已进行的研究情况看,主要包括:
(1)高层主管更替的原因。Denis and Denis(1995)将高层主管更替分为强迫性高职与正常退休,认为强迫高层主管更替的原因是为避免因公司绩效大差而造成股东财富损失。Martin and McConnell(1991)的研究表明经营业绩低劣的公司容易导致并购,发生控股权的转移,从而提高了高层主管更替的可能性。柯江林等(2006)从人口特征差距视角对高层主管更替的原因进行解释,认为团队年龄差距、团队任期差距、教育水平差距这三个人口特征差距对高层主管人员离职存在显著影响。
(2)高层主管更替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根据目前已进行的研究结论,可将高层主管更替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分为显著改善、恶性循环与无影响三类。Denis and Denis(1995)、Khorrana(2001)等研究结果表明强迫高层主管更替可以改善公司经营绩效;Suchard,Singh and Barr(2001)则认为高层主管更替会对企业组织造成伤害从而降低公司绩效;Gamson and Scoth(1964)、Zajac(1990)的研究表明高层主管的更替对公司绩效不会有影响;朱红军(2002)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出发,研究得出由于高层主管人员更换后,继任者多半来自母公司。反映出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的现状,这种更换无法显著提高经营绩效。
(二)关于家族企业的文献回顾
家族企业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企业组织形态,我国家族上市公司大多数都是由家族企业起家,而后在资本市场上市,形成家族形态的上市公司。在家族企业的定义上:储小平(2004)认为家族企业是家庭/家族成员对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持续拥有的一个连续分布的状态;王晓萍(2007)也类似地将其定义为: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可分离地被家族成员紧密持有。根据陈泰和(2001)、Dyer(2006)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出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几点不同之处:(1)家族企业在所有者同时为经营者的情况下,因经营成果归家族所共享,使得家族成员拥有更强烈的工作诱因,更重视股东权益,这时的代理成本相对非家族企业要小得多;(2)家族企业多以家族关系优先,不以个人领导才能为导向的特性,易导致过于滥用亲戚,使得专业人才不易进入家族企业;(3)家族企业的高层主管易将家族利益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4)家族企业高层易过于权威式领导、刚愎自用,造成优秀人才外流等。
国外学者还对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在代理成本、经营绩效等相关领域的区别进行了研究:Maury(2006)指出欧洲企业的家族控制可以增加企业经营绩效,且家族股权可以降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问题;Gomez-Mejia et al.(2001)探讨了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相关问题,得出非家族企业对高层主管的监督比家族企业更有效的结论;Bennedsen et al.(2006)指出非家族公司的高层主管更替会使公司绩效显著改善,而家族公司绩效并未有显著差异。
由于我国家族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家族企业相比,正处于家族企业发展的初期,许多企业创始人仍然处于领导的高端,相对代理成本低,经营绩效高。毕艳杰(2006)通过对沪深两市家族控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家族控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他还认为家族成员担任高层主管职位对公司绩效具有促进作用。申尊焕、郑秋亚(2004)认为家族企业中的“一股独大”现象并没有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得出相似结论的还有孙永祥(2001),宋献中、罗晓林(2003),邓德强(2007)等。结合国内家族企业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家族企业的高管更替更可能表现为企业创始人退居幕后,而新任高管的选择则以家族关系而非领导才能优先,可以预测这种高管更替方式将对家族企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不过目前国内还鲜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三)提出假设
根据上述文献回顾,可以看出高层主管更替的影响与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相关性,本文将就我国家族与非家族两类上市公司来对比分析高层主管更替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成果,我们提出三个假设:
假设1:高层主管更替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
假设2:就家族与非家族两类企业而言,高层主管更替对家族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要大于非家族上市公司;
假设3:对中国家族上市公司而言,其经营绩效要好于非家族上市公司。
二、实证分析
在企业经营绩效指标选择上,我们以净资产收益率(ROE)及主营业务利润率作衡量标准;因上市公司对董事及副职高层主管更替相对频繁,考虑到总经理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决定作用,我们以企业总经理更替代表高层主管更替。为了减少市场及产业被动对所选指标的影响,我们以高层主管更替当年为时间轴中心,进行前后会计年度的比较。相关数据均来自wind数据库及锐思数据库(www.resset.cn)。
在样本选择方面,家族上市公司的选择标准是:(1)最终控制者能追踪到自然人或家族;(2)最终控制者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为样本公司的第一大股东;(3)wind数据库“家族”概念板块所列举的上市公司。
为使研究具针对性,我们剔除了三类家族上市公司:(1)从上市到现在并未进行高层主管人员更换;(2)考虑所研究的时间段约束,我们剔除2005年以后才进行高层主管更换的公司;(3)在研究期内高层主管更替过于频繁,要求一任高层主管任期大于两年。
为使研究具可比性,我们从样本家族上市公司所在行业(依wind行业分类标准)中随机提取相同数量的非家族上市公司作对照组(各47个),并在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剔除了三个奇异样本(其中家族企业剔除2个,非家族企业剔除1个)。
为了检验高层主管更替前后对样本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是否最著,我们进行更替前后样本公司经营绩效均值差异性分析。考虑到新任高层主管政策的生效具有一定时滞性,我们就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进行替换前两年与后两年、替换前一年与后两年及替换当年与后两年的差异性分析,结果如表1~表6所示。
表1 样本企业在高管人员替换前两年及后两年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差异性分析
年份NMeanMean difference t df Sig.(2-tialed)
家族企业前两年 45
28.50512.6170 0.754
88 0.354
后两年 45
25.888
非家族企业 前两年 46 24.5424 1.6611 0.496
90 0.621
后两年 46 22.8813
注:以上表由SPSS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的结果整理得到(下同)。
表2 样本企业在高管人员替换前一年及后两年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差异性分析
年份N MeanMean difference tdf Sig.(2-tialed)
家族企业前一年
45 27.8357 1.9477 0.553 88 0.582
后两年
45
25.888
非家族企业 前一年
46 24.5778 1.6965 0.511 90 0.611
后两年
46 22.8813
表3 样本企业在高管人员替换当年及后两年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差异性分析
年份N MeanMean difference t
df Sig.(2-tialed)
家族企业当年45
27.9223
2.03430.553 88 0.581
后两年 4525.888
非家族企业 当年46
22.9905
1.10920.032 90 0.974
后两年 46
22.8813
表4 样本企业在高管人员替换前两年及后两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差异性分析
年份NMeanMean differencet df Sig.(2-tialed)
家族企业前两年 45 14.3006
4.42691.673 880.098
后两年 45
9.8737
非家族企业 前两年 46
8.3583
1.83260.668 900.506
后两年 46
6.5256
表5 样本企业在高管人员替换前一年及后两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差异性分析
年份N
MeanMean difference tdf Sig.(2-tialed)
家族企业前一年 45 10.032 0.1584 0.058 88 0.954
后两年 45 9.8737
非家族企业 前一年 46
4.852 -1.6736-0.473 90 0.638
后两年 46 6.5256
表6 样本企业在高管人员替换当年及后两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差异性分析
年份NMeanMean difference tdf Sig.(2-tialed)
家族企业当年45
8.076 -1.7977-0.637 88 0.526
后两年 45 9.8737
非家族企业 当年46 4.4462 -2.0795-0.739 90 0.462
后两年 46 6.5256
分析以上六个表格,我们可以得到
(1)在表1到表3关于主营业务利润率差异性分析中,若以p(Sig.(2-tialed))=0.05为检验水平,则没有一项检验结果是显著的。从高层主管更替前后主营业务利润率均值差异绝对值看,高层主管更替前的平均值都要大于更替后第二年的平均值,百家族企业的差异绝对值要大于非家族企业。通过数据对比可以说明:高层管理人员更替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具有消积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这与朱红军(2002)的研究成果相似;高管人员更替对家族企业的消积影响及时效都要大于非家族企业。其原因可能是:对中国家族企业而言,家族企业特性决定了新上任的高管人员并不一定具备突出的领导才能,所以会在高管更替后出现深度调整,但前任高管仍具一定影响力,所以这种调整并不显著;中国的非家族公司大多数为国有控股公司,企业经营战略具有较强的延续性,这减弱了高管人员更替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2)表4到表6衡量了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前后差异。从检验的显著性看,p值仍大于0.05,说明高管更替对样本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差异绝对值分析,ROE在高营更替前后两年对比中出现下降,其中家族企业降幅大于非家族企业;更替前一年与后两年的均值差异家族企业缩小到0.1584,而非家族企业则在更替后ROE均值上升;家族企业更替后两年的ROE比更替当年上升1.7977,非家族企业的升幅度更大。以上数据分析进一步说明了高管更替影响的不显著性及家族企业对高管更替的调整要大于非家族企业。相对于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分析,净资产收益率(ROE)在高管更替后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状态,其原因可能是主营业务利润率的改善涉及企业经营战略、方向的重大调整,其效果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体现,而在短期时,新任高管可以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提高净资产收益率(ROE)彰显其领导能力。
综上所述:首先,从T检验结果看,高层主管更替对家族公司与非家族公司经营绩效提升的影响都不显著,这证实了假设1;其次,从绝对数值差异看,高管人员更替对家族企业影响要大于非家族企业,这证实了假设2。为了衡量高管更替对样本企业经营绩效的整体影响,我们在所选时间段内以净资产收益(ROE)、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平均值为纵坐标,高层主管更替前后两年为横坐标,做净资产收益(ROE)、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平均值走势图,如图1、图2所示。
图1 家族公司与非家族公司在高层主管更换前后的ROE走势
图2 家族公司与非家族公司在高层主管更换前后的主营业务利润走势
由上图可分析得到
(1)从ROE走势图分析,不论是家族还是非家族公司,在进行高层主管人员更替之前;都经历了一段时间内业绩的持续恶化,更替后经过一年的调整,第二年业绩开始转好,该结果与Denis and Denis(1995)等学者的研究相似,但这种提升水平仍要低于高管更替前两年,说明在短期内高管更替对企业业绩提升有限。非家族企业在高层主管更替前后三年,ROE上升的趋势好于家族企业,说明非家族公司高层主管人员调整的延续性使其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管理层。(2)从主营业务利润率趋势图看,高管人员更替前后,无论家族公司还是非家族企业在所选时间段内走势都不明显。这佐证了高管人员更替影响的不显著性。
(3)以上两图显示,家族企业ROE及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平均值都要大于非家族企业,说明中国上市公司中,家族公司的经营绩效要普遍高于非家族公司,这一点与申尊焕、郑秋亚(2004)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合,即中国家族公司大多数属于成长期,第一代创始人仍然影响着家族公司的经营战略,所以相比于其他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更低,经营绩效相对高。同时也证实了假设3。
三、结论
本文针对中国上市公司中家族公司与非家族公司各自特点,用实证分析法探讨了高层主管更替对这两类企业经营绩效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通过对所选样本ROE、主营业务利润率的T检验,得到高层主管更替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说明中国企业经营战略在高管更替后仍具延续性,同时实证结论认为中国的非家族企业比家族企业更重视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2.在高层主管更替对企业影响的正负性方面,ROE走势虽表现出高管更替前企业业绩下降,更替后业绩回升,但提升水平低于更替前两年,同时样本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前后变化趋势稳中略降,所以我们不能认为高管更替对企业存在正的影响。不过样本数量多寡对此结论的影响较大,同时若将高管人员更替分为强迫性与非强迫性,其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变化。
3.对样本ROE、主营业务利润率均值的绝对数值差异性分析支持高层主管更替对非家族企业的影响大于家族公司。
4.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相对较晚,大多数家族上市公司仍由其创始人或亲密伙伴管理,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及我们所作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家族公司的经营绩效要好于非家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