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及其原因分析_自闭症论文

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及其原因分析_自闭症论文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及其形成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闭症论文,语言障碍论文,原因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B84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6425(2007)04-0100-05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性障碍、交流障碍和想象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比较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自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学者Leo Kanner首次对自闭症的综合病症进行描述后,精神医学研究者、心理学研究者就陆续对其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整个自闭症症候群产生的原因,而很少对自闭症的某一具体症状进行研究。本文拟在分析自闭症的涵义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及其形成原因。

一、自闭症的涵义与特征

自闭症是一种罕见的身体机能失调的发育障碍性综合病症。“自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瑞士精神病医生Eagen Bleuer于1911年提出的,美国临床医学家Leo Kanner通过对11名儿童的临床观察而于1943年发表题为《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一文,第一次对自闭症的临床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1944年澳大利亚医生Hans Asperger也单独发表了关于儿童期的自闭性精神病的研究论文。自此,对自闭症的研究就逐渐成为精神医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广泛关注的问题。

事实上,自闭症并不是一种新的障碍,因为从过去的历史资料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关行为古怪、不能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的人物的记载,这可能就是自闭症综合症候群的表现,但由于当时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以及自闭症的发病率比较低等缘故,导致研究者一直没有关注这一问题。自Kanner首次发表关于自闭症的研究论文之后,这一问题才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迄今,对自闭症的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研究也不断深入和丰富,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和研究成果。

虽然Leo Kanner和Hans Asperger对自闭症症状的描述并不完全相同,但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认为自闭症者的社会性障碍是天生的且在成人期也会持续不变,并把缺乏视线的接触、言语与动作的刻板性以及对变化的强烈抵抗等看做是自闭症儿童的共有特征[1] P49。但由于Lorna Wing(1981)提出用“Asperger症候群”一词来描述Hans Asperger所说的广义自闭症,并以此来与Leo Kanner所说的狭义自闭症相区别,因此本文所探讨的自闭症将局限于Leo Kanner所提出的狭义自闭症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发展的新观点。

Leo Kanner在其《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一文中详细描述了他所研究的11位自闭症儿童的特征[2] P217-250,如极端的自闭性孤立、保持同一性的强迫性要求、出色的机械记忆能力、模仿言语的迟缓、对刺激的过度敏感、自发性活动类型的局限性、良好的潜在认知能力以及高智力水平的家庭等等。1956年,他又进一步将极端的孤立与保持同一性的强迫要求看作自闭症的核心症状,而其他症状均是由这一核心症状派生出来的[1] P50。由于Kanner当时所研究的儿童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他所概括的自闭症儿童的特征并不完全适用于临床诊断的要求,其后的众多研究成果均说明了这一点。Wing和Gould(1979)的研究发现,除了Kanner所说的特征外,自闭症儿童还有一些其他特征,并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障碍划分为孤立型、被动型和古怪型三种类型,将社会性障碍、交流障碍和想象障碍看做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特征。他们认为“具有社会性障碍的儿童全部表现出反复性的刻板行为且几乎所有的儿童在言语和象征活动上表现出异常或欠缺。这些障碍发生在一起的倾向非常明显”。A.Shah等人(1982)对成人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目前,Wing和Gould所提出的自闭症的三个主要症状已经成为临床诊断自闭症的基础和标准。

二、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及交际问题非常突出,语言失常的程度往往是测定自闭症儿童病症严重性的唯一标准。Kanner所研究的11名儿童中,没有一个属于语言发展正常的。虽然他们的口齿较为清楚,但其语言往往是一些不符合上下文的背诵出的短语及句子,语言完全没有创造性,因此也没有什么交际价值。Kanner之后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有些自闭症儿童终生默默不语,从不说话;有些则说话迟缓、话语所含内容甚少,倾向于以手势来表达其愿望和要求;有些则在语言中缺乏基本的比喻,也难以理解他人语言中的比喻;还有一些则不主动与别人交谈,即使交谈也不能维持话题,出现自说自话的现象,有时甚至出现没有原因的大喊大叫、奇妙的音调以及失去节奏平衡和不同寻常的说话方式等现象。这就说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不仅是发展迟缓、没有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与正常儿童相比,还存在着“变异”状态以及语用功能不全等问题。

Hobson等研究者认为,“对人关系性”(personal relatedness)不全是造成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基础和本质性原因[3] P50。Rutter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导致其人际关系经验贫乏,他们很难通过身体接触来丰富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不能解读他人的心灵、不能推断人际关系是如何发生的等等[4] P513-531。徐光兴等学者认为,自闭症儿童的基本障碍是对有意义的刺激形成记号化的能力存在缺陷,他们对外界输入的任何信息,都按自己固有的、单纯的、机械刻板的认知类型去处理,缺乏抽象思考的认知能力[5] P56-60。从智力测验成绩来看,自闭症儿童在语言系列化和抽象能力等项目上的得分最不理想,因此他们很难将自己的语言运用到特殊的场景之中,也难于理解抽象的词语。当要求对抽象词语进行同义词的类推时,他们几乎无从入手。自闭症儿童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上,也表现出独特的异常类型。由于语言应变能力差,他们往往不能准确及时地理解和把握语境和语脉。Baron-Cohen等人(1986)的实验研究则表明,自闭症儿童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方面的平均心理年龄高于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但在心理故事类别中的表现则不如其他两组,他们不能对故事人物的心理进行归因,因此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动。

近30年来,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在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就自闭症儿童的语音发展而言,Bartolucci等人(1976)的研究表明,虽然多数自闭症儿童的语音较为清晰,但其语音发展较正常儿童迟缓,语音错误与正常儿童和弱智儿童非常类似,他们与正常儿童和弱智儿童所犯的语音错误不仅属于同类,而且错误频率也差不多;尽管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让人听懂,但往往缺乏日常生活中人们应有的语调及重音。Baltaxe(1984)的研究发现,与正常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更容易犯重音错误,他们经常错误地将重音放在其他词语之上,着重强调那些不该强调的词语。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仅用语音、语调和重音来表达句子的语法关系,而且也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但自闭症儿童恰好在此方面存在着障碍和缺陷。

就自闭症儿童的语法发展而言,Pierce和Bartolucci(1977)对自闭症儿童的语法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结构与正常儿童和弱智儿童的语言结构差别不大,只是其语言结构和语法发展较为缓慢而已。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结构进行研究时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其语言的重复性,自闭症儿童语言的重复性可分为“即时性重复”和“延续性重复”两种类型,前者是听到句子后即刻一字一字地重复,后者则是重复以前听到的句子和词语,但问题的关键是自闭症儿童的重复性语言所出现的场合都是不恰当的,缺乏把自己的语言运用到特定场景中的能力。事实上,自闭症儿童的重复性语言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重复性的话语并不具有针对性,其目的也不是为了与他人进行交流。Shapiro(1976)等人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自闭症儿童的重复性语言是其语言发展缓慢的一个标志。

从语义发展方面来看,自闭症儿童的语义发展比正常儿童要低很多,Tager-Flusberg(1981)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而且他还发现自闭症儿童很少利用语义关系来理解语言。在1987年的研究中,Tager-Flusberg进一步指出,自闭症儿童的语义障碍在于其对语言概念的高度信息处理和概念的灵活运用等问题上,他们不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会话规则,经常使用一些与社会规则和语境相矛盾的语言,无法理解自己与他人是有区别的这一事实,不能根据会话双方的关系进行会话等。Layton和Baker(1981)曾对一个自闭症儿童进行了跟踪观察,结果发现尽管其大多数语义关系出现时的平均句长相同,但其对语义关系的应用比正常儿童要有限得多,而且进一步的研究也发现,自闭症儿童很难运用两个句子的语义特点分辨出意义差别及语义错误,但其分辨语序的能力则超过正常儿童。

从语用发展方面来看,由于语用能力与社会交际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从理论上讲,自闭症儿童在语用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应该最大,其语用能力要比正常儿童差得多。Bartal等人(1975)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通常对语言以及交际没有兴趣,他们很少自发地与别人交谈,谈话时也很少运用手势语;Bartaxe(1977)曾对自向型自闭症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所存在的语用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能区分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不能正确使用对话规则表示客气;不能区分新旧信息以致错误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陶德清(2005)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语用发展方面的最特别的异常是经常出现第一人称代词“我”与第二人称代词“你”以及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和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混用现象;Kanner(1946)在研究中曾指出,自闭症儿童有时会反复、固执地使用某个代词(如“你”),而不考虑语境和语法关系,他将此现象称为“人称代词的固着”或“人称代词的逆转”,这种代词混用现象是自闭症儿童独有的语言发展障碍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障碍,主要是由于自闭症儿童不能正确分辨对话中的各种角色及其功能以及对话中的规则。Hurtig等人(1982)的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基本语言能力发展远远落后于正常儿童,他们在对话中主动引导话题的能力和方式都十分有限,在疑问句的语用功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显然,自闭症儿童语用能力的缺乏是导致其交际功能欠缺的原因所在。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可能会影响其社会交际、沟通交流等心理活动的进行,并进而影响其行为和生活质量,因此,探讨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形成的原因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三、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形成原因

有研究者曾运用“认知语言障碍论”“言语的意义论”以及“言语的语用论”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进行解释和说明。我们认为,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拟对此作一初步探索。

脑损伤或脑发育不全,可能是导致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一个原因。众所周知,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脑不仅是心理内容产生的场所,也是加工心理内容的认知活动发生的场所,因此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自闭症,不仅需要描述受损的心理活动内容,而且还要探究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脑神经基础,只有了解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脑神经基础,我们才能确切地了解其语言障碍。有研究表明[6] P56-61,大脑右皮层受损的患者在社会交流方面出现缺损,特别是他们不能理解比喻、间接表述以及话语的情绪韵律等。Harrison等(1998)发现,右侧额叶机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某种类型的自闭症的原因之一。Minshew等(1999)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前额皮质以及与其相联系的顶叶皮质可能存在机能障碍,从而使空间的工作记忆受到损害,并且不能主动选择正确反应所需的线索。Dawson等(1998)认为自闭症的早期行为障碍可能与内侧颞叶及与之相连的眶前额皮质机能障碍有密切关系,如杏仁核的损伤会使自闭症儿童在对社会刺激的定向上有困难,海马的损伤会使延迟的动作模仿有困难,进而影响到社会互动、移情等社会交往机能的发展。Frith(1989)发现,正常儿童和其他心理残疾儿童对意义信息的加工优于对无意义刺激的加工,而自闭症儿童似乎不能得益于这种意义加工,或者说自闭症儿童缺乏中央一致性。自闭症儿童虽然能够记住所用的词汇,但却不能抽取段落大意[6] P56-61,这可能是由于其脑发育不全而造成的心理状态归因能力的欠缺所致。Rutter等认为,自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是由于先天性器质病变而引起的[7] P60-64。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也表明[8] P249-250,小脑是仅次于额叶的信息加工系统,它能够通过其深部核团发出投射纤维而对运动、语言、认知、记忆等功能进行迅速的加工整合。普肯野细胞是小脑中唯一对其深部核团有抑制作用的神经细胞,因此大量的普肯野细胞丧失,将会使额叶的运动、语言、认知和记忆等功能的执行速度和准确性得不到有效的调节。由于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存在着小脑机能障碍,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小脑病变或小脑机能障碍是导致自闭症儿童在语言发展、联想学习和认知记忆等方面存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Lenneberg认为,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以很多生理上给定的机制为基础的。自闭症儿童之所以会出现语言障碍,一个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他们存在着脑损伤或脑发育不全的现象。虽然我们上面所列举的具体研究大部分是针对整个自闭症症候群的,但由于语言障碍是整个自闭症症候群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脑损伤或脑发育不全有可能是导致自闭症症候的一个原因,我们就有理由假设,它也可能是导致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一个原因。

中央处理能力的欠缺而导致的“元表征缺失”,可能是引起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另一原因。Leslie(1991)和Frith(1992)提出,自闭症是由“元表征缺失”所造成的,而元表征的缺失是由于自闭症儿童缺少一种与生俱来的大脑机制,这样他们就会缺乏中央信息处理的能力,无法将分散的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信息。由于自闭症儿童缺乏某种综合的动力,因此他们会出现社交孤独、语言交流困难等症状。因为在社会交往和语言交流中,人们并不在乎单个的行为,也不是只对字面所说作出反应,而是借助综合的中央动力,在综合有关人物、事件和行为的信息,在考虑了字里行间的上下关系之后才对其整体作出反应的[9] PP77-80。由于自闭症儿童存在着由中央处理能力的欠缺而导致的“元表征缺失”,因此他们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意义的编码,不能将学过的词通过编码形成能进行交流的语言,不能理解对话中的细致精妙之处如玩笑、双关语,对幽默、客气的理解也非常有限,语言沟通能力很差,无法完成正常的社会交往和沟通交流的任务。

异于常人的生活经验可能是导致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又一原因。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自闭症并不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一种静止状态,而是发生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即自闭症并不是发生在某个个体头脑中的问题,而是因为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出现了障碍[10] P64-70。自闭症儿童的异常行为导致其生活的社会环境也不同于其他群体,由于自闭症儿童的交流存在着困难,因此家长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语言和社会行为,使之更加直截了当,更加适应自闭症儿童的需要。这样,自闭症儿童从小就经历体验着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非自闭症儿童所体验的语言社会环境。从这种迥异的语言环境中所获得的经验必然会在修正自闭症儿童的大脑结构、建构其心理活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脑的发展和成熟不仅仅是生理驱动的拓展过程,大脑皮质的总体结构也因接触学习机会和在社会情境中的学习而发生改变,而大脑结构的变化又是大脑功能组织变化的基础。因此,自闭症儿童异于常人的经验必然影响其神经发育及心理结构,并进而诱发或加剧其语言障碍。

缺乏学习语言的内部装置也可能是导致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原因,自闭症儿童可能先天就缺乏学习语言的内部装置。Chomsky.N认为,儿童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极其复杂和抽象的语言学习,是因为在儿童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天生的语言逻辑装置:“心理语法”和“普遍语法”,从而使语言的发展表现为一系列层次,并随着成熟与学习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逐步展开。他认为,幼儿最初并没有语法基础知识,但在获得大量词汇的同时,却能在无形之中迅速获得各种语法结构,说明儿童天生就具有这种获得语言的装置。Steven.Pinker认为,语言的学习是我们大脑中预先设定的一个特别“装置”。语言获得理论中的“制约论”则认为[5] P56-60,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初期,受到一种内在的认知机制的规定,因此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其学习语言的“潜在能力”。幼儿在开始学习语言时,没有基础的先导知识,要掌握每一个语汇都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在实际生活中,儿童几乎没有反复“尝试错误”,就迅速获得了大量的语汇,说明儿童内部有一种正确学习语言的机制在起引导作用,它规定着儿童语言发展的方向。自闭症儿童未能发展出正常的语言能力以及由此而导致语言障碍,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先天就缺乏一种学习语言的内部装置和认知机制。

当然,我们在此所探讨的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形成原因,只是一种推论。这种推论有可能与导致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真实原因相符合,也有可能不一致。我们认为,这种探讨是有意义的,因为它毕竟为进一步研究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形成原因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我们相信,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真正原因一定能够昭然于世。

标签:;  ;  ;  

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及其原因分析_自闭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