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领导:知识管理的视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点论文,知识管理论文,课程论文,领导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校课程领导的知识管理内涵
(一)学校课程领导中的知识管理对象
将知识纳入学校管理对象首先消除了知识浪费。展开新课程培训以来,由于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的限制,大多教师没有及时获得应有的课程知识,以致很难落实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和校本课程的科学开发。知识管理则可以把某些优秀教师的经验、方法、技能转化为学校知识,供其他教师学习并使用,使其尽快熟悉和掌握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或者是其他同事面对新问题、新任务时,可以有所借鉴并创新性地解决,避免知识闲置。同时还可避免同事之间闭门造车、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因成员变动而造成的知识流失。其次,知识管理可以激励学校成员的课程参与。知识管理注重开发个体的潜能,在参与课程实践中贡献自身的知识,并将个体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被共同体成员所赞同和遵从,这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实现,以此激发个体的参与热情。最后,知识管理有效促进了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学校有权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需要对课程计划实施、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自我监控,责任与任务比以前更重了。在学校成员没有数量增加的前提下,知识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现有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将其视为重要的人力资本,实现个体潜能的充分挖掘,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学校课程领导中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
学校课程领导需要校长与教师以及教师与教师的互动与沟通,他们通过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或共同承担某项研究任务,或那些教学理论比较深厚、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成绩比较突出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帮助和指导新教师或年轻教师等方式相互切磋、合作研讨、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最终将个体知识与经验转化成学校公共知识,避免因不被分享和使用的知识老化,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但新课程改革出现了不利于知识交流的情况:许多教师怕自身知识经验一旦被其他人分享就会影响其优势地位;还有一些教师因日常工作已相当繁忙而担心分享知识会增加工作量;那些自认为自身知识与经验不足的教师则没有勇气与他人交流与共享;此外,“许多教师还缺乏运用信息科技及知识分享、知识创造能力。”[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决定了学校课程领导中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
(三)构建学习型组织:学校课程领导的知识管理目标
学校课程领导要求减少管理层次距离,便于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学习,校长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丰富的教学信息与决策支持,教师也可直接获得有关学校课程的信息,并与其他教师在相互学习、协调合作的过程中交流、共享与创造知识。这样,学校课程领导要求下的学校组织便是学习型组织,学校成员都是学习者,并将学习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此外,学校课程领导需要建构诸如课程目标厘定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等课程团队,这是学校下位的一种学习型组织。这些学习型组织通过搜集信息、共同学习、讨论主题、解决问题,旨在发展学校成员相互配合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的学习活动及其过程,它要求成员之间克服防备心理,相互学习和工作,使团队智商大于个人智商,形成共同的团队价值观念。
二 促进学校课程领导顺利实施的知识管理策略
(一)辨别关键知识,建立学校课程领导知识库
知识库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推动知识的共享,把学校现有的知识分门别类,进行加工和提炼,形成有系统、不断发展的知识资产。其核心在于捕捉和整合新的学校课程所需的显性知识,诸如学校所储存的图书资料、专家的报告文件、手册、文件、记录、教师之间的正式与非正式交流材料、校际交流的一些文本等。成功而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需要涉及学校的所有领域,但我们不需要对每一个领域的所有知识都进行管理,而是通过理论分析、调查、专家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学校已具备或有助于学校课程领导实施的知识来源以确定学校的关键知识,把主要资源和力量集中到这些重要领域,进行知识管理。
确认学校课程领导所需的关键知识后,学校领导者需要对撷取到的知识进行形式化,再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存储,形成知识库,将其“存放”于学校网站、图书资料室等容易获取的地方。在知识形式化的过程中,其中显性知识是可以编码的知识,容易以具体的方式储存及流通。而隐性知识多以个人的经验、习惯等方式表现,难以将其形式化。这需要对其进行故事性的描述或是写成条例式的原则,譬如小结、事件报告、轶事等,还可建立博客等技术让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给予积极的反馈,将其存储于学校的数据库上,以供交流和学习。最后,知识库的建立需要制订总体规划和开发策略,使其自始至终有一个总的指导性纲领,并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来划分内容,构建良好的知识管理支持平台。
新课程改革中,学校课程既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也包括对校本课程全方位的建构,如需要通盘考虑学校课程的科目、课程表以及各科的性质等,以及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过程、评价主体等实施方案。这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以便校长与教师能够及时提取和使用,建立知识库可以使学校成员在课程实践活动中能够清楚辨认不同课程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有助于明确自身的课程责任和角色。同时,构建知识库可以高效利用学校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学校可以运用知识库承担培养与培训专家型教师的作用,将更多的学校教师培养成“生产者”和“研究员”,弥补学校课程专家和专家型教师的不足。最后,知识库通过知识的共享以知识为纽带重建了学校新的信息传递模式和人际关系,改变了以往科层组织结构交流信息的局面,使教师可以避开行政壁垒而直接获取知识与信息,避免了信息和知识的失真。
(二)发挥学校课程领导者的知识管理长职能
学校课程领导的核心是专业领导,即领导者通过自身的专业引领,利用其专业知识优势,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思想碰撞,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并结合对学校外部知识的筛选,进行知识领导。长期以来,学校缺乏从事专门知识的管理人员(即知识管理长),加之知识散布于每一个成员身上以及相关的教研组织中,学校并没有一个功能部门足以承担知识管理的相关任务,即使是学校领导也并不清楚学校到底有多少知识存量以及未来知识发展的方向与策略。这就需要课程领导者承担起知识管理长的职责,确认提升知识管理价值的各种机会,交流最佳惯例,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提供评估知识领导作用的衡量标准等,[2]以激励组织成员从事知识的建立、分享和创造等工作。
学校课程领导是团队领导,学校成员在不同的课程任务团体中一起工作和学习,这样,学校课程领导的知识管理便是个体知识管理与团队知识管理的结合。个人知识管理与团队知识管理不是冲突对立的,个人知识管理可以促进和提升团队的知识能力,学校课程领导者的知识管理长职责在于首先为个体成员提供合宜的知识,协助、支持、鼓励成员分享、讨论建构属于个人的知识,最终将各种有效信息用于增进团队组织的表现。[3]个体知识是团队知识形成的基础和条件。由此,学校课程领导者还需要擅长发现、收集知识,并能对知识结构进行整理,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个体知识的分享,扮演知识服务员与向导者的角色。例如:通过专题研讨和教师的日常交流、学校会议讨论等方式建立关系与信任;提供知识分享的场所与时间,鼓励知识分享活动;奖励教师有创意的错误等。
[收稿日期]200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