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能源,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对电力资源供给的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现阶段电力资源供给的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的需求,展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优化是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进行了概述,之后分析了其具体的运行管理要点。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运行管理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概述
变电站的自动化改造,指的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根据其变电站设备的实际情况,使用现代化、智能化的设备技术,对其已有的运行年限已长的老旧设备,进行更换,之后将其监控设备与其他的设备进行有效的连接,使其运行中的信号电缆,可以以计算机数据通信形式,进行替代,最后再通过技术网络,实现诸多设备之间信号数据的连接、传输。通过该项改造工作,即可实现计算机监控设备对变电站的运行过程,更加全面的、更加细致的、动态化的监控把握,实现了无人值班[1]。其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电气单元配置的原则,进行相应的设计。该项改造工作工期较长,且施工技术复杂,因此其在改造中,需要有效的利用其原有的设备,在解决其设备问题的基础上,实现设备的有效更新处理;需要在其改造工作中,应用先进的系统技术,提高其设备的使用效果;需要在改造中选用性能较好的硬件设备,且其具备着较好的通信功能,可以和其他的设备,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项目工作的流程,具体如图一所示。其改造工作,需要建设人员具有良好的改造施工技术,因此针对改造的各项工作任务,需要施工方严格控制其施工技术,从改造功能、改造技术出发,实现整个改造工程的顺利建设运行。
图一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流程示意图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运行管理要点分析
2.1改造运行管理中的事先准备
2.1.1 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核
变电站进行的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在对其进行运行管理工作时,首先需要做好全面的事先准备工作。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详细列出需更换的老旧设备及更换原因,需详细说明应用那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对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进行介绍说明,以确定更换的目的和新设备的选型。
2.1.2 改造物资的审核
改造物资的审核是前期准备的重中之重,设计单位需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详细编写改造物资清册,改造物资清册需详细列出改造所要更换的装置、插件、屏体、元器件、电缆、尾纤、箱体以及其他所需物资的型号、数量和尺寸等等。
2.1.3 现场勘察及图纸审核
图纸是改造施工的依据和基准,图纸的设计必须满足技术规范、接线标准、反措文件、便于施工及日常维护等要求。建设单位的项目经理需组织专业专责、项目负责人、设计负责人、施工负责人、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认真的勘察,根据勘察结果、原设计图纸以及厂家技术资料,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核对审查,对设计图纸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方案,并由监理单位记录好图纸审核记录表且跟踪设计单位修改进度,并在施工中实施。
2.1.4 施工单位人员资质审核
根据改造工程的工程量,要求施工单位合理配置施工人员,确定施工主要管理人员:施工项目经理、施工技术负责人、施工安全员、施工队长及调试队长。施工项目经理、施工技术负责人、施工安全员、施工队长均必须具备丰富的二次改造经验,调试队长必须熟练掌握变电继保设备的试验及调试方法及技能,且负责过三个以上的同类型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的调试工作。整个改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电气工作票”制度,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票负责人必须经过安全工作规程“两种人”考核并合格,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均应通过安规考试且合格,且具有特殊工种作业资质及具备进站作业资质。
2.1.5 施工计划及施工方案的编写
施工项目经理根据现场勘察结果,根据施工现场屏位布置情况,编写改造的施工计划及停电计划,制定合理的施工步骤,并编写具体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需认真分析每一施工步骤的工作量、作业风险性、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以及风险控制措施。
2.1.6 验收方案的编写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根据现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方案编写验收方案。验收方案的编写需根据验收规范、技术规范、接线标准、反措文件、便于日常维护管理等要求开展,分为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等。
2.2改造运行管理中的具体改造运行流程
在进行具体的施工改造作业中,需对风险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改造现场进行合理优化的安排,使改造作业安全有效的进行。变电站综合改造的具体内容如图二所示:
图二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系统内容
2.2.1 施工危险点分析
停电施工前需对施工危险点做出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对新设计图纸、原设计图纸、现场电缆走向(如屏顶小母线、PT电压一点接地、联调回路)等资料仔细研究,排查出本次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和危险点,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预控风险,全过程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2.2.1.1 公共回路
如母线电压回路、直流电源回路。在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变电站需正常运行,所以存在部分新老设备同时运行的状态,而母线电压等回路不可能一次改到位,必须存在新的PT电压并列屏与旧PT并列屏同时带电运行,且两屏之间存在临时联络电缆,因而针对该情况相应的安全措施需落实到位。
2.2.1.2 联跳回路
如主变联跳旁路和母联,母差失灵保护跳各个间隔开关,低频低压装置联切回路等等。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主变停电改造时,旁路、母联等均处于运行状态,主变联切其回路应在工作票及安全技术交底中进行相应的风险点分析和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而母差失灵保护改造中,出线间隔均在正常运行状态,其相应的跳闸回路需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预控误动风险。
2.2.1.3 保护通道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保护屏位的更换需更换相应的保护通道的尾纤,然而其他出线间隔的保护通道尾纤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中,所以亦需要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误断运行间隔的保护通道。
2.2.2工作票、安全技术交底单及二次措施单审核
施工前建设单位还应与施工方履行专项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过程履行工作票制度,避免其在施工改造中,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结合新设计图纸、原设计图纸、现场电缆走向、现场接线以及现场危险点排查结果对施工单位工作票、安全技术交底单以及安全措施单进行严格的核对审查。
2.2.3 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改造施工的安全进行,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完成以下工作:
2.2.3.1现场工作工前工后会。
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应在当日开工前计划好今天的工作安排,并根据工作票和安全技术交底单对当日的停电范围、工作内容、工作中各个环节的风险分析以及安全措施进行详细的交代,使现场工作的每一个员工均清楚明白。
2.2.3.2合理安排工作人员
由于施工单位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施工单位的技术骨干、亦有刚参加工作的、更会有负责劳力部分的民工,能否合理的安排人员,直接影响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2.2.3.3二次安全措施的落实
由于综合自动化改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二次安全措施的落实(如母线电压部分的封红胶布、联切出口压板的封红胶布、同屏运行装置的封红胶布等等)是二次工作的安全进行的基础保障。
图三 现场施工管控流程
2.3改造运行管理中的验收与试运行工作
在进行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中,其施工活动结束后,需要对其设备,进行相应的调试、验收工作,在其设备运行无误的情况下,施工人员需要在其施工前准备的验收方案上,进行验收结果的填写,然后对其施工现场的施工物料,进行全面的清理。之后就要对其设备,进行试运行。此时进行的试运行工作,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监控系统来完成,其可以对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精确的把握,并能够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将其存在的问题,及时传输至计算机监控运行平台上,便于施工改造人员,尽快采取对策,将其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对于试运行中,存在的程度较小的问题,则可以对其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在其重要问题解决之后,再对较小的问题酌情进行处理。在对其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变电站需要停电,以此来保证其处理的效果[5]。
此外,在该项改造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变电站的负责人,对其具体的改造工作内容资料,从施工改造方手上,进行相应的交接,便于管理人员在该项设备系统运行中出现问题时,可以将其问题,及时进行定位,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其解决处理完毕。变电站的负责人,还需要对其设备的管理人员,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使其能够对该项运行工作的全过程,设备的详细资料有所了解,便于其对该项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管理。最后变电站的负责人、管理人员还需对其屏柜,做好封堵情况的详细调查,避免该处存在火灾风险,或者是小动物侵入造成电气短路事故。变电站还需要邀请技术人员,对其改造工作,进行全面的技术性能检查,检查该设备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隐蔽性问题,并加以解决。
3.总结与展望
在目前的各级变电站运行中,大多进行了综合自动化改造,以此来促进其电力输送工作的顺利运行。该项改造工作的顺利运行,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有了可靠的保障,也为电力企业获得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电力企业在其改造运行的过程中,对该项工作加强重视,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当地变电站运行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自动化的改造,以此促进电网稳定、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黄亮浩.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项目过程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2]尹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运行管理[J].民营科技,2011,05:185.
[3]李德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项目过程管理与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2:141-142+145.
[4]刘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项目过程管理与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36:224-225.
[5]张玥,陈丽君.谈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J].民营科技,2013,05:70.
论文作者:冯胜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变电站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对其论文; 现场论文; 该项论文; 回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