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建筑工程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地促进了建筑工程的发展。而建筑工程的质量,关乎着国民的安全,更关乎着国家的形象。研究如何提升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显得十分重要。科学有效的进行建筑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项目的效益,还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因此,探究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分析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以及质量管控的重要意义
在建筑下程进行施下的过程中,要全面平衡各个方面进行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应该根据施下过程中的线索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策略,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可以促进建筑下程施下水平的提升,为安全和质量提供保障。此外,施下人员的安排得当,科学的选拔和安排下作人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并且可以缩短施下的时间,得到最优的效果。科学的施下管理方法不仅能够预见管理效果,还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建筑下程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寻找合理的解决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施下队伍的改革和创新,也能够提高整体的施下质量,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取得更高的收益。
2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目前,建筑工程在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为了有效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需要对施工地进行土地条件的勘察,并做好详细的分析,以便于采用合适的材料进行施工。由于前期准备工作的不足引起的建筑工程问题,选用不合适的原材料导致建筑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如某多功能会议中心主体工程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基础垫层C15,扩孔桩护壁C25,钻孔灌注桩C25,桩基承台及挡水板C40,地下一层柱外包混凝土及挡土墙C40,地下室顶板至屋面板C30,型钢混凝土及柱中混凝土C40,基础防水板、地下室外墙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P6。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1994)的规定。厚度不小于40mm的钢板应符合GB5313关于Z15级的规定值。因此施工工程对材料的要求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
2.2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监督体制尚未完善
建筑工程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是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的体量庞大,承包方式多为分包形式,导致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漏洞。分包企业会通过使用不合格材料或者偷工减料等行为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应,造成了极大的安全质量隐患。工程监督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监管力度小导致出现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2.3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人员专业水平低
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人员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表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素养能够极大地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我国的建筑行业管理人员水平整体较低,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过于注重项目的经济效益而忽视项目的安全质量。另一方面,法律意识的欠缺使得其在日常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上不够重视,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专业理论知识的不足,加上实践经验的欠缺,导致了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无法很好的满足行业需求。
基于上述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增强施工管理以及提升质量控制显得非常有必要。为此,对提出建设性的一些策略,以期进行合理、有效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其质量控制策略
3.1充分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使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提高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前期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报建方面,对所承建的建筑工程的造价、设计方案、安全质量标准、工期规划以及环境测评等进行系统地分析,需要与多部分进行协调沟通,准备好相关报建材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报建,避免在日后施工过程中因前期工作中准备不足而出现相关违规等不必要的麻烦;②在建筑工程施工地的勘测方面,需要对施工地进行系统的分析,包括当地的土壤情况以及水文情况;其中,需要着重注意施工地是否属于地质多发位置,这样才能准备好合适的施工方法,以免出现安全质量问题;③在建筑工程施工原材料方面,需要结合整体的造价、设计方案以及质量标准来合理选择原材料,与原材料供应商保持及时的沟通与联系,对原材料进行合理的储存安置。
3.2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一套完善成熟的监督体系,对于有效进行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对施工管理及质量监督的监管,最终还是依靠相关规定来指导实施。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管理。建立完整的“权责统一”制度,将其应用到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去,有效促进监管工作的进行。可以将各个相统一的权利与责任分发到相应的施工部门,甚至可以分发到每个施工个人,做到权责统一,建立起问责制度。另外,加强各个部门的相互监督体制,将这种监督作为一种责任与权力的统一体,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通过对建筑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坚持制度化建设。不管是公共建筑还是私人建筑,质量优先的原则必须放在首位,施工方必须要遵循这个原则。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指导施工的进行,辅以相应部门进行监督,两者相互配合,构建起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
3.3构建施工材料及器械的进场验收制度
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器械对于工程的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材料以及器械的好坏基本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好坏。对于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以及安全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出现不合格的材料,应当及时处理,不可让其储存在施工场地,以免错误地当成合格品进行使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施工所用的器械,必须出具相应的合格证书,有效避免因为器械的故障带来安全事故。合理安置材料及器械,按照规范进行储存及运输,使其达到安全要求。
3.4提高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人员的专业水平
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人员是对施工项目整体进度及质量监督的主体,其专业水平的高低与质量管理的关系密不可分,为此,提高相关的管理者的专业素养是很重要的。①在项目进行前,对实施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以及相关标准,对其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使其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风衣顺利实施。②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职责,实行考核制度以及奖惩问责制度,定期对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对顺利通过考核评估的管理人员进行奖励,相反,对未通过考核评估的管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追责及惩罚。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及责任心,避免因管理人员出现工作懈怠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十分重要,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能够有限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本文对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着重讨论提高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策略,提出了要充分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施工材料及器械的进场验收制度以及提高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有意义的方法,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萧玉瑜.建筑工程前期报建工作的有效策略[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87~88.
[2]张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对策探求[J].四川建材,2016,42(4):241~243.
[3]袁沛光.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8):170~171.
论文作者:姜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质量控制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