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美_政治论文

清风徐来水波兴——谈政治课堂的教学语言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波论文,清风论文,课堂论文,政治论文,语言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教学语言是语言这一人类的交际工具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说明美的语言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消除学习疲劳,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培育健全的人格。

一、透彻之美,即教学语言具有逻辑性、精炼性和准确性

思想政治课向中学生展示了优美的社会生活和人生生活的画卷。但是,这些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认识上、思维上的差距,还显得抽象。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进行一番思考: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即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而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这一切都可以讲解得合乎科学的可靠性、理论的系统性和教学论的循序性……我们的任务正是在于:让学生一边感受教材,就一边探寻问题的答案,只有这样,知识才会变成有意识地被思考和被理解的东西。”把教学内容用逻辑推理出来能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语言的逻辑性要求语言逻辑严密,上下连贯,推理有力,论据清楚。精炼性要求抓住要点,言简意赅,惜“语”如金。有些教师上课讲得很细,大大小小的要点不停地强调,极易形成满堂灌,引起学生精神疲劳并养成不爱动脑筋的懒惰习惯。准确性要求确切表达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力求有深度。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用语言的知识力量吸引学生,用已知知识同化未知知识。一个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会让学生体验钻研的痛快。教师对教材要经过懂—熟—化的过程,认真思考教材中的每个概念、每句话,甚至每个关键的字和词。如,讲解“适量的储蓄可以调节货币流通”的道理时,可以用以下推理说明:

二、铺陈之美,即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广博性和艺术性

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该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总称。运用启发性原则,就要善于使用教学语言,设立情境,引人入胜。教师要博闻强识,并善于将与教材知识密切联系的古诗词、格言警句、成语俗语、叙事等巧妙地引入课堂。

古诗词琅琅上口,美妙动听,感染力强。教师可有的放矢地选择紧扣教学内容的优秀诗句加以朗诵,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语言氛围中,并从感性到理性,完成知识的迁移和顿悟。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说明时局变迁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事物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说明金属货币的产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说明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花开尽芳菲——说明社会主义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的。

格言警句出自名人之口,具有深刻的哲理。适当地嵌入到课堂教学语言中,可增强说服力,增加可信度和感染力。如,讲“艰苦奋斗可以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时,我引用了孟子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讲“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时,我引用了卢梭语:“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讲“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时,我引用了孙中山的话:“世界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叙事即讲故事,或类似于将故事之类的事件和行为用来描述前后连续发生的系列性事件。运用叙事方式设立情境,如行云流水,悠远而清新,其实质是通过故事理解道理、增加趣味,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拓展思维。如,讲“市场交易原则中的诚信原则”时,我通过叙事巧设疑问:某甲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房屋,某乙希望购买。甲明知乙购买此房主要是因为海景好,也明知附近即将有另一栋房屋建起,建成后自己的房屋将看不到大海,可是仍然将房屋卖给了乙。在双方的合同中,并没有将周围的环境规定为合同条款。后来合同签订以后,乙发现上当受骗,要求甲退回房款,遭甲拒绝。乙以购房合同无效为由,请求法院撤销合同,要求甲退还房款。请问,法院会不会支持乙的诉求?(会的。这是因为甲明明知道乙之所以购其房的根本动因是其有海景,而却不能有效提供,并且故意隐瞒这一重大事项,以欺骗的方式达成购房合同,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的重要作用是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如果一方因为恶意损害他人,即使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当事人之间也无明确规定,仍然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三、幽默之美,即教学语言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愉悦性

课堂语言幽默,可以造就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美学意义上的幽默,实际上就是“在生活中认清并在艺术中再现喜剧性的特征、方面和现象的能力”。幽默要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增加趣味性。在教学中,我巧用比喻,把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称之为“八宝粥”;把银行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概括为“蓄电池”“气象站”“调节器”作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引入顺口溜、歇后语、谚语、谜语等,以增加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愉悦性。如,在哲学常识教学中讲“感觉”与“抽象思维”的区别时,我跟学生开玩笑说:“假如现在我们看到一位陌生的女孩会脱口而出说:‘哇,好漂亮的女孩子!’那我们的这种意识属于哪一种意识呢?”同学们都笑着说:“感觉。”“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们又说:‘她真善良而且很优秀!’这种意识属于哪一类呢?”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说:“抽象思维。”

教师的教学语言倘若能恰到好处地融入时尚元素,则崇尚流行、个性鲜明的少年的心会舞动起来,他们喜欢有情调的老师,喜欢与时俱进的老师,不再称我们为“马列主义老太”“马列主义老头”了。他们喜欢老师讲课新鲜、有时代感的语言“外壳”,就会乐于跟随老师思考诸如“三农问题”“国企改革”“西部大开发”等社会热点问题,这时候就连爱做小动作的学生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如,有次课堂讨论“消费者喜欢购买广告产品”时,有学生就有购买的冲动。我接过话茬说:“噢,冲动是魔鬼(黄宏小品《浪漫的事》)啊,之所以广告产品能PK(决胜)一般产品,是因为那些做得起广告的大企业往往很重视产品的信誉和形象,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同样重视产品的质量。不像小地摊上的‘三无’产品,很垃圾(废物)。”

四、人文之美,即教学语言具有民主性、情感性和教育性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新课程的设置是学生成长、成人和成才的统一。我们需要课堂教学中完整的人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思想政治课堂面对真实的、现实的、鲜活的心灵,必须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关注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和谐人格的建构。教育的真谛,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真谛是育人。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宽容、温馨的课堂氛围,充满人性关爱的教学语言,可以温暖学生的心田,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

记得有一次上新课,我正背对着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教室静悄悄的。忽然,“砰”的一声,不知是谁飞来一个纸团,重重地砸向讲台。谁人竟敢如此大胆?同学们齐刷刷地抬头看。坐在前排的一个小调皮眼疾手快地把那纸团展开来,旁边的几个同学也都把脑袋凑过来。他们大声地念着“我爱你美娟”,班上顿时炸开了锅。“美娟,可是我校的校花——大美女啊!”不知哪个学生响亮地冒了一句。我目瞪口呆,课堂严重失控,每个同学的脸上都露出无法抑制的兴奋和惊喜,把目光投向老师,好像在说,看你怎么发落!简直太不像话,竟然在课堂上“谈情说爱”!不过,我没有发作。冷静想一想,哪个少男少女不怀春,或许还是恶作剧呢。思想政治课的最终目标就是对人性的关爱。我何不把它当作现成的教学资源,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呢。我认真地接过那张纸条,把它整整齐齐地叠起来,语重心长地说:“爱像炭一样,它需要冷却,否则会把我们的心烧焦。要是上了大学后,在某月某日的大学校园里把这张纸条递出去,那该有多好啊!”我的这一即兴发挥,同学们竟然鼓掌赞同。我没有拿“不守纪律”的招牌训斥学生,也没有羞辱那位扔纸团的“元凶”,而是遵循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原则。教室里很快恢复了宁静,同学们的注意力投入到听课中,更重要的是,我帮助他们认识了什么是正确的恋爱价值标准。

苏轼诗云:“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拥有深邃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幽默的情怀、深切的人文之心,还必须潜心锤炼教学语言,用美的语言激励、唤醒、鼓舞、熏陶和教化爱美的人。我要说,政治课堂上“清风徐来水波兴”“洪波涌起”“波澜壮阔”是可能的!

标签:;  ;  ;  

论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美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