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澳大利亚图书馆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大利亚论文,信息技术论文,图书馆论文,背景下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澳大利亚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其图书馆系统也有着联邦制国家的特色。在整个图书馆系统中,起引导和协调作用的是国家图书馆,它既直接为联邦政府和国家政策服务,也开展全国范围的文献收集和服务工作。除国家图书馆外,澳大利亚还建有独立的国会图书馆,8个州立和地方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方面,这些图书馆对所属部门及所在州和地区有所偏重,并在地方政府一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中担当主要角色。除此之外,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起重要作用的当属澳大利亚各大学的图书馆。由于澳大利亚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基地是大学,因此这些图书馆与研究者的联系更为紧密,服务也更为直接。大学图书馆在规模上较之国家图书馆也毫不逊色,90年代中期,各大学图书馆的购书费用总和达到国家图书馆购书费用的20倍,(注:Wainwright,Eric,1996,Towards the 21st Century:The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in a Digital Age,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National Libraries in the 21st Century,Tokyo.)因此澳大利亚各大学图书馆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继续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在澳大利亚,图书馆被认为是保存国家和民族记忆的地方,是启发人们想象力的地方,是连接过去与开创未来的结合点。因此不管是哪级哪类的图书馆,其基本任务都是开展对所有与澳大利亚及其人民有关的信息资料的搜集和保存,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检索和提供服务,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文献和使用这些资源。近年来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1996年,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副主任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题为“21世纪的国家图书馆”国际讨论会,在发言中他就提到了对图书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包括:1.新技术发展的速度——图书馆根据这一发展必须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战略方向,同时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培养图书管理人员和图书馆使用者,大幅度增加购置设备和相关技术的经费;2.“趋同”问题——以前每一个文化机构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现在则处于某种趋同的过程中,如国家图书馆和澳大利亚档案馆在责任与兴趣上的重复之处越来越多。因此在数字化的情况下,图书馆应与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相区别。此外,在整个出版环节中也有一种趋同现象,如果信息创造者本人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和传播自己作品的话,那么这对曾在信息创造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发挥重要中介作用的图书馆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3.多元文化的发展为资料的搜集增加了难度,教育程度的提高意味着来自大学、学院对研究资料和研究支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4.全球化问题——现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图书馆的政策和工作方法更加受到国际发展和国际标准的影响,如果要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图书馆有效地沟通和衔接,就必须朝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注:Wainwright,Eric,1996,Towards the 21st Century:The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in a Digital Age,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esium:National Libraries in the 21st Century,Tokyo.)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因素外,从目前有关图书馆和信息研究的文献中,还可以看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与焦虑,比如最适宜长期保存数据的媒体是什么;如何在技术上解决大量数据在不同代的计算机平台之间转移的问题;而资金问题则是所有信息机构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在澳大利亚,从未有任何一家图书信息部门能够获得足够的经费来购买文献资料。然而有趣的是,在种种忧虑和焦躁的情绪中,有些研究文献却表现出一种明显的乐观情绪,其中的观点认为,减少经费的影响可以因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得以弥补。
这一观点的基础在于放弃一种观念,即一个图书馆或信息服务部门有望以自身馆藏来满足使用者的所有需要。现在的主导信念是,任何一个保存知识文献的机构的目的都是随时随地方便读者获取信息。在这个框架中,不能设想一个图书馆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而图书馆员们必须将注意力转移到开发相应的机制和战略,使他们的图书馆能够与其他图书馆和信息源相连接,并从这些地方找到研究者所需的特殊信息和资料。因此,图书馆管理的核心工作已经从大量采购、扩大馆藏转移到获取其他机构所拥有的信息上面。
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及其最新战略计划
1.国家图书馆概况
1960年,依据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法案,国家图书馆形成一个独立实体。虽然它的规模不是全国第一,但由于处在国家图书馆的地位上,因此负有对澳大利亚整体的思想发展、学术研究和创造活动给予支持的责任,并在全国图书馆体系中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同时促进澳大利亚各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和信息网络的发展。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在资源共享和网络化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图书馆在互联网上设有网站,键入网址便可轻松进入。图书馆主页既包括有关图书馆的开放时间、馆藏服务指南、阅览室设施、图书馆政策和计划、组织与人员等基本情况的链接,还包括有其他图书馆的馆藏、索引与数据库、参考书架、澳大利亚政府信息和互联网信息等链接,为在网上使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比如通过该馆开设的澳大利亚图书馆网关(Australian Libraries Gateway),人们可以获得5400多个澳大利亚图书馆的信息,甚至了解到澳大利亚在海外的图书馆(比如设在使馆中的图书馆)的情况,查找拥有特殊馆藏的图书馆,查询澳大利亚图书馆的网上目录,与澳大利亚出版社和书商建立联系,并进入澳大利亚学科主题网关(Australian Subject Gateways to the Disciplines),以获取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信息。通过这一图书馆网关还可以进入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图书馆,例如亚太地区的中国、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非洲的埃及和南非,欧洲的英国、比利时、丹麦、芬兰、德国、希腊、冰岛、荷兰、挪威、俄罗斯、瑞典、瑞士等国家的图书馆。这一网上通道给澳大利亚研究者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海外的学者了解澳大利亚图书馆情况、利用其资源提供了机会。
2.国家图书馆最新战略计划
为实现其工作目标,国家图书馆每5年进行一次战略计划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图书馆工作的要求。在1993~1998年间,国家图书馆的战略口号是“为国家服务,成为进入世界的通道”。而最近国家图书馆又颁布了2000~2002年的主要工作方向,其中描述了图书馆面对新技术的发展所需应对的挑战和图书馆未来的工作重点。透过这些重点战略和计划,可以对澳大利亚图书馆体系的今后走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战略计划指出:目前,图书馆工作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技术不断涌现,互联网作为一个重要运载工具已经使图书馆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成为现实。澳大利亚社会本身的一些问题也对图书馆政策和活动产生影响,而图书馆赖以为基础的传统价值体系正在遭遇挑战。在未来10年,国家图书馆面临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是,充分利用这一新的环境所提供的机会,确保国家图书馆继续为国家服务并提供获取世界信息资源的途径。围绕这一目标,国家图书馆必须继续将其主要任务定位于:发扬光大澳大利亚文化与传统,继续关注图书馆用户,并对他们不断变化的需求作出迅速反应,在所有服务、产品和计划中体现国家的重点,与目标相一致的机构团体合作互助,保持客观性和专业性。在此基础上,国家图书馆在2000~2002年的特殊战略目标是:让所有澳大利亚人,不管他身在何处,都可以直接地获得印刷的和电子的信息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标,国家图书馆确定了2000~2002年的5个工作重点:(注:Directions for 2000-2002,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in http://www.nla.gov.au/library/directions.html)
1)为确保完整地搜集有关澳大利亚历史和所有创造性的文献以及有选择地搜集人类知识成果,国家图书馆将独立地或与相关机构合作来全面收藏澳大利亚的出版物和重要资料,包括电子信息资源以及澳大利亚所有图书馆和非澳大利亚重要图书馆内的资料。
2)为确保图书馆的资源可以有效地被利用,国家图书馆将有选择地将澳大利亚原始资料数字化,使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这些资料,通过在线目录确保所有图书馆的收藏被编目和易于查找,利用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向用户提供专家咨询和信息服务。
3)为保证澳大利亚人——不管他们在何处生活和工作——都可以获取澳大利亚和国外的信息资源,国家图书馆将继续支持澳大利亚各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提供利用新技术的机会,重新思考和发展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
4)促进对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国家图书馆在支撑澳大利亚文化和知识生活方面的作用。
5)积极参与国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数字化图书馆发展中发挥作用,以确保澳大利亚人更有效地获取信息;在国际论坛上充分展现澳大利亚图书馆,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解澳大利亚的机会并从澳大利亚的发展中获益,继续对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图书馆提供帮助。
国家图书馆认为一些细节问题对全面实现重点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表述挑战和目标的方式上应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性;改进图书馆的内部流程,实现减支增效;确保员工掌握综合技能和专长,圆满完成战略目标;采用新技术,实现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确定主要合作伙伴、战略关系和提高合作水平;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进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和评价。
三、图书馆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资源特点
新的电子技术的发展不仅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人文社会科学家使用信息资源的传统方式也产生了冲击。澳大利亚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冲击迅速作出反应,他们意识到整个信息结构正处在变动之中,他们要求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使发展处于互动的状态,引导信息结构向着更有利于研究的方向发展。
1993年,澳大利亚人文学院曾召集若干专家讨论这一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创建了全国学术交流论坛。他们讨论的问题包括学术交流模式的变化、澳大利亚电子图书馆问题、获取公共信息的问题、学者著作传统出版形式的变化问题。论坛特别指出,从印刷到电子媒体的转变应是一个建立在决策者和系统使用者需求基础上的有序的过程。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人文科学家视所有从事相关研究的人为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他们重视学习他人的经验,确立共同的战略,发展共享的词汇,并推进独特的思维方式,而图书馆汇集了人文学科各个流派的学术成果,它是人文领域中一种最理想的交流方式。
同样,在使用资源方面,人文社会科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对人文社会科学家来说,所有资源,一切信息,不管位于何处或来自何方,都可为他们所利用,因此他们要求无遗漏地搜集资源,但在目前,这一要求对图书馆而言是个沉重的负担,是一个不可能的梦想;其次,人文社会科学家十分关注资料的出处,因为这是了解这一资料的重要线索,如它的权威性、作者的意图、传播的历史,而这些在网络中常常难以得知;第三,人文社会科学家,特别是人文科学家,使用书籍更多于杂志,据1959-1990年间各种信息利用的研究表明,在人文科学家所利用的印刷资源中,平均72%是书籍,21%是刊物论文。鉴于目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最终结果必然是传统书籍的出版越来越少,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将包括获取越来越多的电子文本,将它们下载并打印出复本。
最后,接近“资源”被许多研究者视为基本的原则,因为这样做有助于产生直观的认识。学者认为人与证据的交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们不喜欢图书馆中的代用品,有时甚至不愿意委托图书馆员或研究助手代为寻找资料。对人文科学家来说,文摘也是不够的,他们认为,文献的全文里面永远存在着隐含的、尚需探索的意义,因此要保存并留待未来的学者们去发现。此外,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也需要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源。这些都对图书馆提出了特别的要求。
2.“虚拟图书馆”呼之欲出
尽管人文社会科学家对图书馆更情有独钟,然而在未来20年,他们将不得不更多地利用数字媒体,因为限于经费和其他诸多原因,要全面地搜集高水准的文字资料,其可行性越来越小,而虚拟图书馆的发展可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为存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信息提供解决方法。
“虚拟图书馆”表示的是一个逻辑体系,它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一系列服务和资源,包括模拟的和数字的资源。虚拟图书馆中数据库或电子文本的实际位置——不管原始资源是当地的还是远距离的——不会影响使用者获得它的能力。因此在虚拟图书馆中,在相同的计算机终端,研究者既可以利用当地大学图书馆的收藏,也可阅读来自远距离馆藏的数字化形式的文本,或非常便捷地从海外提供者那里调来某个研究报告,还可以馆际互借的形式借到印刷文本和原稿。
尽管有着诸多优势,但在目前,这个系统的使用者之间可能仍存在着不小的差别,而且这些系统是如何提供给澳大利亚研究者的也还有待于了解。因此有学者指出,计划中的虚拟图书馆,其中介入(即图书馆员)应该直接为使用者提供指导和建议,也就是说,协助寻找信息,使学者注意到新的资源,调节和控制存取,在线和现场培训使用者,保持信息的搜集,向网络智能终端发送文件,并继续出借印刷资料。
针对虚拟图书馆,澳大利亚人文社会科学家还提出,这一图书馆方式应与现已确立的研究基础相结合。对学者来说,虚拟图书馆的优势之一是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但当诸如电话和电子邮件这些媒体都被考虑进去后,则很难判定“正式”和“非正式”网络或“个人的”和“非个人的”之间的界限——虽然在人文学科中,个人之间的网络一向是分享资源的途径。因此,虚拟图书馆将给学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更多的机会,然而又很难评估这些网络的重要性。
在多数人文社会科学家看来,目前他们自己收集的印刷文本资料仍然是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此外这些学者希望便捷地开展馆际互借和拥有影印本,当人文科学家使用数据库时,他们宁愿将文本打印下来阅读和保存,也不愿坐在终端那里从屏幕上直接阅读,因此虚拟图书馆的发展还必须满足学者便捷获取和拥有打印的文本。
3.图书馆应与人文社会科学界加强沟通和协调
许多澳大利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对未来图书馆的变化心存忧虑,他们认为,图书馆没有将它们要采取的方向与学者的工作方式很好地衔接起来,并就改变其工作方式的目的、实际做法和对研究者的影响,进行很好地沟通。
悉尼技术大学的M.布朗在他的《图书馆与档案馆》一文中(注:Browne M.,,1998,Libraries and Archives,in The Academ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in Australia:Challenge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Australia.Vol.2,pp.307-310.)指出,首先,图书馆人员未能向社会科学界表明,电子网络——如互联网——已经对知识创造和交流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让研究者清楚地认识到,知识创造和传播方式的变化意味着他们必须改变其获取信息和资料的方式。此外,图书馆人员没有对学术界就自给自足的观念作出说明,最近的研究表明,目前仅有非常少的国外大型图书馆可以使自身馆藏满足所有研究者的需求,而在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达不到自给自足的水平,学者必须清楚,他们需依赖其机构之外的信息资源。
就这些问题,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在其研究战略报告《对社会科学和澳大利亚的挑战》中就图书馆和信息资源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1)大学和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鼓励在社会科学研究者和图书馆员及档案员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机制;2)建立一个全国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向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提出报告,就全国需求提出建议,发展和落实改进国家信息基础的计划;3)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寻求资助建立一个网站,该网站可提供;澳大利亚所有的最新出版物,包括所有期刊论文和专著,囊括所有社会科学的学科与研究领域,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领域中所有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这一网址还应与澳大利亚之外的相关网站建立链接;4)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和其他相关单位研究系统评价新的电子资源质量的途径,以及在这些资源基础上的学术成果。
报告指出,这一特别与社会科学资源有关的网站除了列出澳大利亚新的出版物、所有社会科学学科和研究领域中的杂志论文及专题著作外,还应给出可获得的在线杂志,以及杂志中的专题论文。此外,虽然澳大利亚一些大学收集了本校学生的学位论文,但并不完全,这一网站应包容整个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学位论文和成为国家数据库的一部分。
电子资源的质量评估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大量的社会科学数据现在都可以以电子的形式获得,主要通过万维网。众所周知,这些资料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澳大利亚学者认为现在急需在整个社会科学系统的基础上评价电子资源的质量。这一评估应撇开机构利益,鉴定资源的质量与可靠性,以及它们对学术成成的潜在影响。此外,社会科学研究者是澳大利亚统计局和其他官方机构所提供的统计资料的最重要的用户,大学图书馆在方便使用这类信息中起着主要作用,还可以通过各种电子媒体获得这种资料。但根据目前的协议,个人研究者必须承担获得这些文件的费用,这约束了对这些重要的活生生的资源的利用。
总之,学者们认为,经费问题虽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对图书馆的工作有相当大的影响。目前,有许多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要使这些方案行之有效,就必须促进各信息机构和学术团体之间的沟通,以弥补经费的不足,使信息机构和学术团体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