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信息应用问题的背景设置分析_科普论文

例析阅读理解类信息应用题的背景设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用题论文,阅读理解论文,背景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阅读理解类信息应用题是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教育性等特征。熟悉该类题目的常见背景设置,可以提高学生解决该类试题的能力。

一、科幻背景型

例1 (2004河北省)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找“往日之光”

在科幻小说《往日之光》中,作者鲍勃·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

“想象有一种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过半厘米厚需要10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得多。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出来时,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还没有光穿过它。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林中、湖边,带着这美丽的景致的光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年也出不来。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年的玻璃镶在城市住宅的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10年的过程中,这个窗子外面便仿佛呈现出林中湖泊的美景。各种动物无声地前来饮水,空中百鸟飞翔,日夜在交替,季节在变化。身居闹市,犹如别墅。”

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幻想,但关键是要降住飞驰的光。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部分科幻已经开始变成现实。

(1)本文作者进行科学幻想的依据是什么?

(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简要写出一种想象及其依据。

解析:该类题目的信息背景是科学幻想故事。此题描述了一段有意思的幻想,让学生识别、判断、联想,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联想能力。

参考答案:(1)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常温下制成超导体。依据是超导材料与温度有关。

二、科普背景型

例2 (2004南通市)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型发热材料——PTC

PFC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陶瓷材料,它以钛酸钡为主,渗入多种物质后加工而成,目前家用陶瓷暖风器、陶瓷电热水壶等就是用这种材料做成的。

PTC是一个根据需要设定一个特定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我们把这个设定的温度叫“居里点温度”。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具有发热、控温双重功能,应用十分广泛。

(1)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就使用了PTC陶瓷电热元件,图1为其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PTC材料的居里点温度为____℃。

图1

(2)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工作时的温度基本恒定在165℃左右,若它的温度高于165℃时,电阻____,功率____,使其温度____(以上均填变化情况);反之,也能自动调节。因此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3)某同学利用PTC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将FTC电阻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PTC电阻的居里点温度时,由于电阻变化,导致电磁铁磁性减弱,使警铃响。请帮他将图2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

图2

(4)你认为该“过热自动报警电路”设计或在使用过程中有何不足?(指出一点即可)。

解析:该类题目的信息背景是科普文章。此题介绍了一种新型发热材料——PTC,既让学生学到了科学知识,又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1)100。(2)变大 变小 降低。(图略)。(4)控制电路的电池长时间工作,电流会减小,磁性减弱,可能造成误动作。控制电路部分始终耗电。

三、生活背景型

例3 (2004芜湖市)我们的家乡——芜湖,一直以来就是长江下游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芜湖长汀大桥,这座目前我国科技含量最高的特大型公、铁两用斜拉索桥梁的建成,使得芜湖这座占老的城市义焕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大桥的建设,用到了很多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1)在铁路桥引桥靠近居民住宅区一侧,建成有高3m左右的板墙(图略),其作用是____。

(2)汽车过桥时,每隔一段距离会有明显颠簸,这是大桥桥面上的缝隙所致。这些缝隙是()。

A.一种交通标志,用于确认距离,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B.来往车辆过多,造成路面损毁

C.避免司机开车由于过分平稳而瞌睡

D.伸缩缝,用于允许桥面的膨胀和收缩

(3)将大桥的结构简化,取其部分可抽象成如图3所示的模型。

图3

①可以看出它用到了____的相关知识。其中O是____,____代表桥重和过往车辆等产生的对桥的作用力。

②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在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桥塔的高度。请分析原因。

③假若让你来设计新的斜拉索式大桥,你还能提出什么方法可以减轻钢索承受的拉力?(说出一种方法即可)

(4)你知道吗?在上述的研究中,我们用到了物理学中很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建立模型。建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透过现象,忽略次要因素,从本质认识和处理问题;建立模型还可以帮助人们研究不易甚至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想想看,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你在研究哪些问题时也用到了这种研究方法?请举一例进行说明。(第(3)题实例除外)

解析:此题把生活中的大桥呈现出来,让学生识别、判断,提出新见解,从而养成自觉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习惯。

参考答案:(1)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D.(3)①杠杆 支点 。②增加桥塔的高度,可以增大钢索承受拉力的力臂,从而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③可以使用硬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做桥面。(4)在学习光学的时候,用一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线,就用到了这种方法。

标签:;  

阅读理解信息应用问题的背景设置分析_科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