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现代人本主义管理的辩证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本主义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辩证关系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企业已进入战略竞争时代,对于面临权力构造、市场竞争力培育和能力形成,以及应对WTO冲击等多重压力的国有企业来说,加紧确立长远发展战略,努力建立起培育企业核心能力(Enterprise Core Competence)的创新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选择。而一切创新起源于观念的创新,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实现其“经济功能”,为股东、员工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第一资源,始终是企业创新力的源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教育人、凝聚人和管理人”的科学,其活力就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从“做人的工作”的意义上讲,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过程,而且是体现现代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的重要管理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和现代管理的中心任务都是对人的管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目标取向相同
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同时又是由人组成的通过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社会组织,有着其特定的经济利益目标。企业所能拥有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就在于将有限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力求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专业、一种社会劳动,是社会和企业系统内部分工的产物。它同其它专业、其它劳动和其它工作部门一样,其存在的理由就在于它有其无法替代的特殊本体功能:首先是要向组织的个体成员传授和灌输科学的理论和进步的思想,帮助组织成员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其次,要使组织成员在现有觉悟的基础上提高觉悟层次,化解妨碍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害意识,实现员工队伍理想、道德、文化和纪律素质水准的升华;三是要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摒弃病态的组织文化,培育和弘扬企业精神,倡导企业文明。
“管理就是通过他人把事情办好”。管理就是要使组织(比如一个企业)中所有的人,为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而奋斗。此外,从管理模式的演变过程来看:自管理先驱罗伯特·欧文创立企业管理制度开始,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再到今天管理理论学派的林立,管理的模式大致经历了传统/等级管理模式、人际关系模式、系统模式和现代人本主义管理模式。传统/等级管理模式侧重于组织内管理体制和管理技术的提升与完善,强调组织内正式、非正式组织(团体)的适应;在系统模式下,管理注重组织的整体性和目标性,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整体协调,对员工实行协作互动式管理;而现代人本主义管理模式则强调个体在组织中的作用,强调对员工实行民主的、开放的管理,其中心任务是围绕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展开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目的在于使组织更富有活力。因此,无论从管理的意义到管理的模式,还是从管理的基本任务到人力资源重要性角度来说,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涵是对人的管理,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本质同根、价值同源、目标同向。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战略,共同构成现代企业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和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战略工作
进入新的世纪,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卖方市场已被买方市场所代替,市场的选择性愈来愈强,消费者愈来愈挑剔;国有企业既面临着非国有经济强有力的挑战,也面临着强大的跨国公司在同一国民待遇下平等竞争的巨大压力。就汽车行业来说,中国正从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逐渐变为现实的市场。从长期战略的角度来看,加入WTO无疑有利于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但在短时期内随着非关税壁垒的取消和关税的降低,进口车比例的大量增加,必将表现为中国本土内国产车市场占有率的下降,综合实力薄弱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基于以上基本分析判断,有关方面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国有企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为有效推动政企分开,也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退出”,由政府或政府机构单独出资建立的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必将逐步被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所取代,从而真正实现多元化投资主体存在的前提下,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规范动作;(2)随着产权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国有企业分配方式必然由过去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向按劳分配与按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多元化分配方式转变;(3)市场约束的增强,企业竞争的加剧,使国有企业不得不从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转向注重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战略管理经营;(4)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方式也不再仅仅停留在国际贸易层面,而是转向以开展全球开发与配置资源为目的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融资相结合;(5)以“敏捷制造技术”(Ag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为标志的大量“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的出现,使得企业不得不更加注重对资源的整合,更加注重对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尤其是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汽车行业必须义无反顾地坚持走国际化道路:首先,国内企业(集团)要敢于打破地域和所有制的界限,以资产为纽带,进行多种方式的联合,组建具有相对竞争实力的“战略集团”;第二,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积极与国际上强势企业进行多种方式的联合,努力建立起面向全球市场的战略伙伴关系;第三,要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全面实施战略,努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强化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来凝聚员工的意志,激励员工对本企业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使员工在努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同时又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必须借重于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培养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并与管理者共同建设安定、和谐、同舟共济的企业文化,从而使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战略共同构成企业战略的强有力支持和保障,而这些正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和持久竞争优势来源的基础,是以整个企业为载体的,从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积累产生,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才获得的企业综合“学习能力”,也即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重要来源。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定位、评判标准、工作目标和创新机制,目前还缺乏权威性、系统性的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远远未能达到支持企业战略的实际效果
我国国有企业所体现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所有制形式的特征,以及企业本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使得国有企业员工长期以来难以摆脱计划经济时代固有的认识、观念的禁锢,人们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本体功能定位的认识,更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尽管多年来理论界和国有企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做了不少有价值的探讨,但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定位、评判标准、工作目标,特别是创新机制等问题的认识,还非常缺乏权威性、系统性的理论思考和研究归纳,因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严重缺乏有效和可操作性的指导,其表现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段,很难解决当今企业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此外,随着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单一股权结构向股权多元化方式转变、构造国有资产营运主体、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以及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等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所有权虚置”或“管理者缺位”的现象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等等这些,又都客观上使本来已十分脆弱和无奈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诸多矛盾与困惑,使得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远远未能达到支持企业战略的实际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在国有企业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机制的过程中,企业政工队伍中“传统型”政工干部不在少数,而其中不少人的思想认识还停留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条条框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和现代管理理念联系不多或联系不深的空洞说教、干巴巴的政治概念,自然是难以达到教育、灌输和感染的效果。
第二,由于企业的“所有者缺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驱动动力不足,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主人翁”应该是企业明确的利益和风险责任者,利益驱动是主人翁的动力,积极参与管理是主人翁对自我利益的管理。而普遍存在的现实情况是,目前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仍然不清晰,造成的最直接表现是管理者缺位。这种“缺位”,一方面带来企业家的短期行为和对风险的规避,另一方面则是对社会责任和政治义务的淡漠。从理论上讲,国有企业职工是企业资产的主人,但实际上却不可能享有真正意义上的资产收益权,“主人翁”非主人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无利益的驱动只能靠崇高的思想和道德来维持,却不能从根本上确保长久的激励,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不能不大打折扣。
第三,市场导向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导向,思想政治工作的非显性效益,在某种程度上被等同于非效益劳动。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完全行政化,企业管理者(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政府官员化,企业只需对让级负责,根本不存在“上帝”。而现在企业的好坏必须让市场来确认,企业的发展需要消费者来追捧,“上帝”已成为左右企业生命的“第三只手”,而且也是左右经理人命运的手,由此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导向,更多地关注和重视显性的效益活动,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其非显性效益,在某种程度上被等同于非效益劳动而被人为地削弱。
第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不足,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所创造的竞争优势的凸现。当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已进入全球化和知识化阶段,持续成长已成为管理的目标,知识管理已成为管理的主题。无论是在软件、网络等智力密集型企业,还是在钢铁、石油、汽车这样的资本密集型行业,知识的创造、传播、共享和利用,都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在这种背景下,那些缺乏较全面知识结构和现代管理思想武装的政工干部,必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客观需要。而思想政治工作正是在这种客观背景条件下,呈现出其现代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的重要内涵来。
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机制的建设;要以激活生产力为最终效果,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全面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
企业思想政治的工作最终效果,体现在激活生产力、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热情,关键则在于建立起有效的创新机制。具体来讲,要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定位、激励机制、评价标准和目标设定等方面,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创新。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定位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生命线”的内涵真正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曾教导我们:“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1](第449页)。邓小平同志强调:“一定要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2](第342页)。1991年1月,江泽民同志也一再告诫:“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成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它的职能和作用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的正确方向,……从而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证。”具体到国有企业而言,就是要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与推进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紧密地渗透和融合。比如,要用创新的精神解决好企业的“新三会”与“老三会”问题,注重从源头参与等等。
第二,必须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念,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内在激励机制。一方面,要重视把高素质的人挑选到思想政治工作岗位,同时要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广泛吸取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等管理应用科学理论营养,以促进工作方法创新。如:心理学侧重于对个体行为的关注;社会学主要侧重于组织中群体行为,包括群体动因、工作团队设计、沟通、权力与冲突、组织文化等的研究。此外,任何组织实际上都是一定的“政治实体”,政治学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包括政治倾向、权力意识和行为冲突等组织中人的行为。特别是,组织行为学对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等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以及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等等。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约束,使从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历成为企业管理者培养、晋升的必需经历,以强化企业管理者的人本观念。此外,真正按照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战略思路,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业生涯设计,切实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来做,也是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内在激励机制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第三,要用实现企业生产力发展、管理水平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的最终结果,来评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具体体现在要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战略深入人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有较大增长以及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企业综合创新能力也有明显的增强。
第四,要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创新。彼得·圣吉(PeterSenge)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中,建议使用系统思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和团队学习的“五项”修炼技术,以建立一种全新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查尔斯.M.萨维奇(Charles M Savage)则在其所著的《第五代管理》中写道:“当我们学会相互重视并认真对待对方时,未来的经济就会繁荣。加入进来吧,为我们的未来打基础!”从做好管理创新中人的工作的意义上讲,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企业经营理念、锻炼企业精神、塑造企业文化和培育企业道德的实践中,首先要敢于对企业中落后、保守和已经病态了的“痼疾文化”开展批判,以扬弃的精神保持企业文化创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创造新的企业文明;其次,要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如:非正式组织管理、冲突管理、激励有效团队等行之有效的理念和方法,大力倡导学习型组织的建立,营造企业员工的共同愿望,培育企业及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第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应该设定明确的“修炼”目标。笔者认为,在中国加入WTO,在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形势下,不断“自我超越,改善心智”,也应该和必须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第六项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