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罗定市 527200
【摘 要】目的 探究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这一时段内,在我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60例纳入研究,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将之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随访三周,观察组血液透析当日应用胰岛素剂量为常规、减半、对照组不使用,对比治疗前后血糖变化。结果(1)对照组血液透析前后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在第一周、第二周血液透析前后血糖显著下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周血液透析前后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对照组血液透析后有2例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6.66 %;观察组第一周血液透析后2至3h,有9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30.00%,第二周血液透析后有5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第一周(P<0.05),第三周血液透析后有1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3.30%,显著低于第一周、第二周(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可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糖,所以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当天胰岛素用量可减半或不使用,以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糖;影响;干预效果;分析
终末期肾脏病(ESRD)是一个与尿毒症相类似的概念,属于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5期的终末阶段[1]。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以血液透析为主要方式,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较高,而据研究,低血糖发生率与病死率相关。此次试验旨在探究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及干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这一时段内,在我肾内科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60例纳入研究,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将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下:①对照组,无糖尿病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8:12,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1岁、72岁,中位数年龄(57.26±4.37)岁,平均血液透析时间为(61.35±5.28)个月;②观察组,糖尿病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9:11,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2岁、73岁,中位数年龄(57.90±4.12)岁,平均血液透析时间为(61.73±5.14)个月,糖尿病病程为(8.21±2.36)年。从性别及年龄分布、血液透析时间等基本资料上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对比研究的意义。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肾功能检查确诊为终末期肾病,观察组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有糖尿病;②将试验内容告知入选者,经其同意后采集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
(2)排除标准:①心肺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3]。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应用标准碳酸氢盐无糖透析液,透析液流量设置为每分钟500ml,温度控制在36℃至37℃之间,以每周3次的频率进行治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患者均于饭后接受治疗,治疗期间无进食。在上机时、上机2h、上机3h、下机前10min检测两组血糖水平,其中对照组随访3周,监测血液透析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观察组随访3周,第一周血液透析当日常规应用胰岛素,第二周血液透析当日胰岛素用量减半,第三周血液透析当日不使用胰岛素,监测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以及发生低血糖的例数。
1.4判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前后血糖数值变化,对比低血糖发生率,评价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及干预效果。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次试验获取的基础数据,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两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以(?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血液透析前后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在第一周、第二周血液透析前后血糖显著下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周血液透析前后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x±s,mmol/L)
2.2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血液透析后有2例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6.66 %;观察组第一周血液透析后2至3h,有9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30.00%,第二周血液透析后有5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第一周(P<0.05),第三周血液透析后有1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3.30%,显著低于第一周、第二周(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低血糖是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这一疾病会导致患者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病理性变化,影响患者智力水平,应加强防范。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虽然较高,但是由于口服降糖药,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在血液透析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反而会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所以,在血液透析当日,最好能够降低胰岛素用量,甚至不使用[4]。
此次试验结果表明,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治疗当天胰岛素用量可减半或不使用,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晓华,周亚男,王荣荣,聂屾,李石磊,王博,李勇.2型糖尿病并重症肾衰竭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瘦素和微小RNA-30a水平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02):45-49.
[2]杜丽,祖明辉.个体化饮食指导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钙磷代谢及血糖管理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8,22(11):2206-2210.
[3]韦振忠,宋雪霞,廖红霞,王培燃,谭鹤长.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以及anti-ox-LDL-Ab水平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8,17(09):900-904.
[4]李佳,庄乙君,李军,陈文.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16):1772-1775.
论文作者:陈翠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血液论文; 低血糖论文; 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两组论文; 肾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