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虚无主义不仅造成了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混乱,而且误导了大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认识。以事实求是的原则加强大学生的历史教育、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主题加强学术研究、以社会主义优势增强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以此,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健康的环境,扫清障碍。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不良影响;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1]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社会传播和蔓延,抓住历史人物的偶然性行为或历史碎片重新构架或解读历史,否认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严重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我们需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当代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氛围。
一、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导致大学生对中国历史、英雄人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知模糊化、错误化,使其在政治信仰和道德认知上陷入虚无境地。
(一)历史虚无主义会引起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模糊化
历史虚无主义不断歪曲党的历史,质疑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恶搞历史英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使当代大学生对历史知识和思想观念产生混乱,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将会降低。只要政治认同感降低,那么政治信仰就会动摇。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否定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2]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3]部分大学生不懂得识别各种各样的信息,很容易不信赖我们的党,抛弃我们的民族文化,进而在自己心中产生疑惑之心。
(二)历史虚无主义会导致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偏离
道德教育并非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与主体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学习氛围有很大的关系,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使道德认知外化于性,并内化于心。课堂上的道德教育只是让学生接触到道德认知表面,并不能让其成为学生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现实生活的案例或标杆更能直观地让学生体验,将其进一步升华为引导主体行为的道德原则。然而,历史虚无主义从纯粹的、抽象的人性论中歪曲历史人物的本质,去否定历史事件的行为。这直接损坏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名誉,让大学生对一直心中敬仰的英雄人物产生道德认知偏差。此外,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势力的入侵,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和道德传统不断遭受挫折和屈辱,导致大学生对从小接受的历史文化教育和遵循的道德准则产生质疑或否定。历史虚无主义对道德、价值的否定使人心混乱,最终将中华民族引入歧途。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应对策略
历史虚无主义故意诋毁中国的近现代史,直接指向中国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其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以事实求是的原则加强大学生的历史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同样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论。列宁说过:“每个小学生都知道的东西,即真理通过论战而确立,历史事实从矛盾的陈述中清理出来。”[4]显而易见,要实事求是,就必须敢于争辩,敢于直面矛盾。通过从矛盾的陈述中把历史事实清理出来,在实事求是中寻求真理。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污蔑历史英雄人物等行为,我们应该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端正自己的态度,敢于承认问题,敢于批评错误。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因此,必须强化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历史教育。各大高校必须加强对《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史》等课程体系地安排学习,高度重视中国近现代史,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将历史与现实相关照。如此一来,让大学生在政治信仰上做到不动摇,树立一个正确的道德认知。
(二)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主题加强学术研究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资,大学生更是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硬件设施,加之,各大高校都配备有学术知识和素质极高的师资队伍。这些都能为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便利的资料。因此,学生在这样优越条件下,以中国的近现代史等为研究主题,在探讨和研究的过程中自己去寻求历史的真相。其次,学历资深的教师也要推动研究历史书籍的编写和出版。通俗的历史读物更有助于让各个专业的大学生直观地了解我们的历史,心中更加熟悉历史事实。近年来,很多学者致力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研究领域。同时,很多学者也开始将研究重心转移到民国时期。对于这一学术研究趋势,我们应该持肯定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在国家历史上和党历史上扩散,在一定程度上也与这些研究领域薄弱有关。所以,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我们民族的历史,为被“冤枉的”历史的正名。
(三)以社会主义优势增强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充满中国智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道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攻击方向就是质疑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引导中国走向全盘西化的道路上。此刻,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发挥中国智慧,坚持中国道路。因此,高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其次,理论上的自信是对中国历代执政思想所具有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和深刻认识。高校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的建设,使大学生在思想上信任中国共产党,行动上跟随党走。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6]历史虚无主义者遵循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高举私有制的旗帜。青年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对我们的特色制度保持自信。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结晶。”[7]无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如何歪曲历史人物和历史细节,我们都应该认清自己的立场,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伟大人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辩证地看,我们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更加有效遏制历史虚无主义。
参考文献
[1]余斌.历史虚无主义批判[J].社会思潮研究,2018(4):68.
[2]于晶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影响极其对策[J].学校党建遇思想教育,2018(10):2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339.
[4]列宁全集(第39卷)[M].人民出版社,1986:286.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9,11.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7]董振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点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6(5):22.
作者简介:罗莎(1995.12-),贵州省遵义市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罗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虚无主义论文; 历史论文; 大学生论文; 中国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道德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