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对策_太平天国运动论文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对策_太平天国运动论文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应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太平天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十余年,对太平天国运动“质疑”甚至“否定”的声音一再出现。毫无疑问,“质疑”太平天国运动研究中的某些“史实”、某些“结论”,是严谨的学术争鸣。而希图严厉声讨太平天国,全盘否定太平天国运动,难以为人们所认同。在这种情形下,高中历史教学必须积极应对。

一、弄清几个基本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领域中研究得最为广泛和深入的课题之一,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太平天国的研究的确出现并存在“拔高”、“溢美”的现象,存在某些偏差。“文革”结束后,太平天国的研究也痛定思痛,拨乱反正,做了大量正本清源的工作,力求客观公正地探讨太平天国史,不仅肯定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的历史功绩,而且剖析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的若干阴暗面。这些应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起注意。其中包括:

1.关于《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明确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土地分配原则,规定了“国库”(即“圣库”)制度,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大大发展了过去农民战争提出的均贫富和均田的思想,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天朝田亩制度》的理想没有能够实现,也不可能实现。为了适应当时的特定需要,太平天国不得不采取“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这一仿照清朝的办法,表明太平天国承认地主占有土地,并允许地主收租。封建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虽然受到冲击,但并没有改变。尽管如此,在太平天国辖境内,由于很多地主被杀或逃亡,原来耕种的农民不再向地主交租。留下来的地主也失去了昔日的风光,不少佃农拒绝向他们交租或少交租。这些表明农民的生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P150)。

2.关于社会管理。太平天国一度在天京、镇江、扬州等地完全废除私有财产,废除商业,生活必需品由国库按定额供给;统一经营管理手工业;居民按照性别分别编入男馆或女馆,参加军队或劳动;男女异地,夫妇不得同居,否则有杀头之祸。这种社会管理方案的目的是增强太平军的战斗力和加快战争胜利的步伐,但导致有城无市,没有家庭,亲人近在咫尺却无法交流,因此,伤心万分,民怨很大。一些人心怀疑惧,或者东躲西藏,拒不入馆;或者联络亲友,自组可男女聚居的“私馆”;甚至出现全家自缢、投水自杀的现象。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趋势的措施造成天京城内经济萧条和人们强烈不满。1855年春,太平天国调整政策,开始允许居民恢复家庭生活,承认私营工商业,天京城的秩序逐渐恢复原来状态[1](P151)。

3.关于尊重妇女的政策。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曾疾呼:“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妇女和男子同样分得土地,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废除买卖婚姻。太平天国还曾提倡“一夫一妻”,禁止娼妓、缠足、买卖奴婢等封建陋习;建立了女军、设立女官,妇女有权参加考试。这些充满了平权意识和尊重妇女的措施冲击了封建宗法制度。但是,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者却未能彻底摒弃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很多行为还停留在深受三纲五常影响的低水平状态,他们在作战途中就沿袭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妃嫔制,建都天京后更是妻妾满堂。洪秀全还宣传“妻道在三从,勿违尔夫主”之类的封建伦理道德,与他曾倡导的“天下男女皆兄弟姊妹”相距何等遥远[1](P152)。

4.关于文化政策。洪秀全的反孔思想十分明显。太平军所到之处都扫荡庙宇、毁灭偶像和孔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之为“妖书”,禁止阅读。后来还在太平天国辖区掀起搜禁“妖书”的高潮,对儒家经典毁弃严重。这种全盘否定古代经典的态度和简单毁弃的做法,实属过激行为。太平天国主张改革文风,提倡“文以纪实”、“朴实晓明”,并对科举制度作了某些改革,取士标准不受出身门第的限制,考试命题皆出自太平天国文献。太平天国虽然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传统文化,但并没有对儒家思想中的封建糟粕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批判,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了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或做了些枝节的文字变动,而把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内容都保留了下来[1](P153)。

5.关于对外关系。太平天国虽然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但他们反对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输入,坚持了反对外国侵略的立场。1853年至1854年,英国公使文翰、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使麦莲为试探太平天国对西方国家的态度,打着“中立”的幌子到了天京。文翰把《南京条约》的中文本交给太平天国,企图诱使太平天国承认他们从清政府得到的侵略特权,并扬言如果触犯英国的利益,他们将会像发动鸦片战争那样来对付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等人没有屈服于列强的压力,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而对于正当贸易,太平天国则加以鼓励。当时中国大宗出口的丝、茶,一部分产自太平天国的辖地之内,另一部分则必须通过太平天国占领区才能外运。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丝、茶的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逐年上升。以丝为例,1853年以前的10年中每年平均出口在16000包至25000包之间。1853年为25571包;1854年增至61984包;1860-1861年为69137包;1862年为88754包;1863年是太平天国极为困难的一年,也还有83264包。同样,茶叶的出口也明显增长。1852-1853年,茶叶出口为72900000磅;1853年为77210000磅;1862年增至118692138磅[2](P544)。这与清政府闭关自守、丧权辱国的情况恰成鲜明对比。

二、关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对一些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有争议的“问题”,作为中学历史教师也应有所了解。但要注意弄清基本观点和价值取向。

1.“拜上帝教”是不是“政治性邪教”?这首先涉及太平天国运动是不是一次正义的农民战争?大量事实表明,太平天国起义者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寒苦之家”,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使他们难以度日,无以容忍。“官逼民反”,他们不是无理取闹。所以,著名清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戴逸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学术讨论会的小组会议上发言时明确指出:“太平天国拜上帝会不是邪教”;“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面旗帜,一项战斗武器,并不是邪教。只要承认太平天国是一场正义的反压迫的农民战争,就不能把拜上帝会视为邪教。”“洪秀全初创拜上帝会也还只是从基督教中吸取了平等的教义,劝人尊拜上帝,行善戒恶,待人平等。由于当地阶级斗争的推动,拜上帝会迅速地革命化,成为反封建的锐利武器。”[3](P283)

2.洪秀全是否是“先进的中国人”?洪秀全的早期思想经历了从追求功名、以道德说教手段改造世道人心到立志反清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的刺激和洪秀全救世怀抱的升华起了决定性作用。尽管他无力挣脱封建制度的六道轮回,原先闪亮的思想逐渐被岁月所磨钝,取而代之的是重建旧的封建统治秩序,营造了新的不公正、不平等。但是,他在中国灾难深重之时举起了武装反抗清王朝的大旗,动摇了清朝腐朽统治的根基;他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要解决土地所有制问题,这毕竟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而洪仁□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最早方案《资政新篇》的封面上显赫地印着“旨准颁行”四个字,其中的“法法类”28个方案有25个直接得到了洪秀全的同意[4](P6-8)。从这些方面看,洪秀全仍不失为近代向西方国家摸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之一。

3.太平天国是否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回答也是否定的。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十分腐朽,又拒绝任何实质性的改革,成了中国社会前进的阻力。只有推翻这个腐朽政权,扫清社会发展的障碍,才能推动社会前进。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清朝封建势力,搅乱了封建统治秩序,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这是历史的进步。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禁止妇女缠足;禁止吸食鸦片;禁止娼妓;禁止人口买卖;禁止赌博;割掉辫子等等。还要看到,《资政新篇》引进洋枪洋炮和“火船技艺”,在太平天国后期是部分实行了的,并不是“一纸空文”。李秀成最关心外国武器,大量购买洋枪洋炮武装太平军。当时有外国人估计“苏州城中可能有三万支外国枪,四分之一的兵士佩带步枪和来复枪,忠王的一千名卫队完全佩莱福枪[5](P73)。太平天国还雇用外国军官训练军队,当时在苏州一地的外国军官即达120人之多[6](P22)。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军火工业。其中有主要生产火药的“硝粉营”,建立可生产抬炮、冲天炮的“长龙馆”,负责修理洋枪洋炮的“洋炮馆”。这些表明,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不仅起源于清政府内的洋务派,也发端于太平天国内一些主张洋务的官员,其时间比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还要略早一些。在当时的太平天国辖地,有人学习外语,有人关心西方的机器和地图,还有人讲论欧洲的政治和发明,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柏杨说:“太平天国所作的改革,至少使中国跃进一百年。”[7](P233)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太平天国的确有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

4.如何看待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人口急剧减少?有著作说:“由于太平天国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当时中国人口最为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五省,导致五省直接死亡于这场战争的人口竟达5400多万,另外因饥荒或瘟疫而间接死于这场战争的人口也达数千万之巨。”[8](P109)如何看待这一情况?的确,人烟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太平天国战争的风暴中心,每一次太平军与清军的殊死较量,都使这里庐舍为墟,遍地瓦砾,生灵涂炭。太平军有过错杀无辜,如天京变乱有两万多人遇害,但这一时期中国人口的过量死亡并非都是太平军所致。许多史料显示,太平军在一定程度上同情穷人,有时甚至宽容富人,而曾国藩和李鸿章们则坚决主张将太平军斩尽杀绝。1863年12月,淮军攻占苏州后进行“大清洗”,至少有3万太平军将士被押至刑场处死。据说,屠杀发生20天以后,抛满尸体的河道仍旧水带红色,地下深处都浸染了鲜血。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破天京,随即进行大屠杀。“南京太平军十余万人,全被曾国荃军屠杀,或聚众自焚……三日夜火光未息。”[9](P1085-1086)

在这里有必要提到华中师大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章开沅和南京大学教授茅家琦的见解。章开沅教授指出:“太平天国可以说是14年与战争始终相伴,在战争中兴起也在战争中衰亡。太平天国并不太平,他们虽然期望在人间建立幸福美好的天国,但由于始终处于清朝围困与镇压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要求他们在浴血奋战之余营造偏安于江南的局部盛世景象。”[10](P2)

茅家琦教授指出:“哪一次改朝换代的战争不是死伤无数、社会生产萎缩、文化破坏而领导人却占有财富与女色。”“秦统一战争中杀死多少人?黄巢、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死亡多少人?南京被破坏始于太平天国吗?不是,始于隋炀帝灭陈。朱元璋上台后,除汤和一人善终外,所有当年共患难、出生入死的‘穷朋友’,都被他杀光了。清军入关,顺康雍乾鼎盛时期,杀死多少人?‘剃发令’害死了多少人?扬州、江阴、嘉定屠城死了多少人?”“对这些暴行进行分析批判,是历史学家应该做的工作,但不能以这些非人道的事否定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的正义性质……同样也不能以这些非人道的事否定中途失败的农民战争的正义性质及其领袖的历史作用”[4](P6-8)。

三、可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一次蔚为壮观的伟大斗争,自金田起义而东乡建制,至天京定都而终归失败,前后14年,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就是可引导学生探究的重点:太平天国失败内因的多维度透视。

问题1: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腐败与天国梦的破灭。

材料一 “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卑鄙尽绸缎。男着龙袍女着花,各做忠臣劳马汗。”

——摘自《天命诏旨书》(1852年永安突围前),转引自钟文典《太平天国开国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91页

材料二 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军中大小官员如不回避,冒冲仪者,斩首不留。

——摘自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种《太平天国》第3册,神州国光社1952年版,第230页(以下引用此书均简称《太平天国》)

材料三 由广东跟出来的都封王,本家亲戚也都封王,捐钱粮的也都封王,竟有二千七百多王。

——《太平天国》第2册,第857页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说明:洪秀全以此鼓舞士气,梦想升官发财,表现出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一旦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定都天京,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就开始向封建统治者方向转化,导致太平天国走进了封建腐朽统治的死胡同,某些方面甚至比封建统治更严重。

特点:①森严的等级制度。起义之初“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几乎荡然无存。定都后,等级贵贱愈加分明。②大兴土木,生活腐化。大肆营造天王府、东王府,江浙一带到处都有王府官舍,富丽堂皇。生活奢华,妻妾成群。③争权夺利,自毁实力。洪秀全隐居深宫,不思进取。杨秀清居功自傲,不满“位子”,发展到“逼封万岁”,终于酿成天京事变。导致2万余人被杀,石达开负气出走,太平天国元气大伤。④任人唯亲,滥封王爵。洪秀全称天王后,其子为幼主。天京变乱后,又封其妻弟为王。后来封王竟达2700多个。

结论:太平天国因反对清政府的腐败而兴起发展,却因领导集团的腐败而最终失败,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最大教训。

问题2:太平天国的军事决策失误与天国失败

有学者指出,纵观太平天国的14年,它始终处在与清政府的军事对抗之中,虽然取得了金田起义、两破江南大营、两次西征等军事胜利,但出现了不少军事战略决策的失误,成为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试分析,太平天国的军事决策失误与天国失败有怎样的关系?

见解:①定都南京是一大失误。太平军攻克武昌后,折而东进,攻占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虽然可能切断江南粮食对京师的供应,威胁清政府,但失去了集中兵力直捣北京、推翻清朝的机会,清军赢得了喘息和调整的时机,太平天国则满足了营造“小天堂”的欲望。②偏师北伐是又一大失误。2万余太平军北伐,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太平军元气大伤。③洪秀全拒绝了李秀成“让城别走”的建议,死守京城,城破失败。

问题3:太平天国“照旧交粮完税”与失败危机

材料一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颁布一个《百姓条例》,宣布“不要钱漕,但百姓之田,皆系天王之田,收取子粒,全归天王,每年大口给米一石,小口减半,以作养生”。

——《太平天国》第4册,第750页

材料二 咸丰四年(1854),东王杨秀清等以“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为由,特向天王奏准:在安徽、江西地区“晓谕良民,照旧交粮完税”。

——《太平天国》第3册,第203-204页

材料三 太平天国后期,混进军政部门的地主、商人等,利用职权,发给地主田凭,令其“永远收执,取租办赋”,并设立租局,强迫农民向地主交租,甚至派兵镇压农民的抗租斗争。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11卷(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43页

想一想:材料一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有什么不同?材料二的要害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能看出什么变化?材料三又说明什么?有什么教训?

分析:①《百姓条例》在土地公有、征集剩余生产物和不要钱漕等三方面与《天朝田亩制度》的精神基本一致,但没有提到平分土地问题。②推行《百姓条例》有阻力,为了解决军队给养问题,杨秀清经洪秀全批准,实行“照旧交粮完税”政策,即照旧办法直接向太平天国政府交粮完税。这一改变虽是时局要求的必然,但却成为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③“照旧交粮完税”政策允许中小地主收租,促使部分中小地主向太平天国靠拢,甚至参与太平天国政权,担任乡官,使基层政权逐渐封建化,并离间了农民群众与太平天国的关系。④“照旧交粮完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太平天国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但由于战争和灾害影响,部分农民的租税负担仍难以承受,一些地方发生反抗太平天国租税政策的斗争,有的遭到镇压,这成了太平天国的悲剧。

问题4:简单粗暴对待传统文化与天国的衰亡

材料一 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

——《太平天国》第1册,第313页

材料二 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

——《太平天国》第3册,第232页

材料三 太平军“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

——《太平天国》第4册,第735页

简要分析以上材料,这些材料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分析:①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去掉孔子牌位,捣毁神庙,以立拜上帝教,表明与清朝势不两立,对于宣传、发动穷苦群众,起到一定作用。②金田起义后,对庙宇寺院的焚毁和对传统文化尤其对儒学的批判几乎贯穿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始终。③太平天国将一切书籍宣布为“妖书”,除了焚毁外,还以死刑禁止读书、藏书和买卖书籍,这是历史的倒退。

教训:太平天国简单粗暴地对待传统文化,引起封建士大夫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不满,读书人投入太平天国的很少,成为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标签:;  ;  ;  ;  ;  ;  ;  ;  ;  ;  ;  ;  ;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对策_太平天国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