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传四方科学精神永弘扬-2018年梁希科普奖名单公布论文

生态理念传四方 科学精神永弘扬
——2018年梁希科普奖名单公布

文/王江江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其中多项涉林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翻开梁希科普奖获奖名册,无数基层林业工作者为科学普及事业奉献的身影光辉闪耀。今天,我们聚焦部分获奖人物、作品以及活动背后的故事,以飨读者。

寒木犹未凋,春华待吐艳。第七届梁希科普奖获奖名单揭晓,7件作品获得梁希科普作品类奖、7项活动获得梁希科普活动类奖、2人获得梁希科普人物类奖。这些获奖项目,犹如一颗颗等待着发芽的种子,为高楼林立的地方带去了生态的绿意,让寒风萧瑟的冬天充满了对春的期许。

梁希科普奖是经科技部批准,由中国林学会申请设立的面向全国、代表我国林业行业最高科技水平的“梁希科学技术奖”的4个重要组成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和奖励在林业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繁荣林业科普创作,普及林业科学知识,提升我国公民生态意识和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从而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

科学普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普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科学普及是科技发展的基石,国家早已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其中多项涉林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翻开梁希科普奖获奖名册,无数基层林业工作者为科学普及事业奉献的身影光辉闪耀。今日,我们聚焦部分获奖人物、作品以及活动背后的故事,以飨读者。

梁希科普奖活动类

中国林科院对外开放和科普惠民系列科普活动广受赞誉的“流动课堂”

围绕“普及林业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生态意识、推广林业科技成果、支援地方生态建设”主题,中国林科院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单位科普资源,面向中小学生、武警官兵、社区居民、林区从业人员开展对外开放进校园、社区及林业科技服务和科普惠民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有以下特点:

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质量的保障,但是习惯不会凭空养成。整本书阅读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必须自学、自读,自己去理解书中的内容,教师不仅会就他们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讲解,还会对他们进行方法的指导。由于整本书在内容上有连贯性,有利于吸引读者兴趣。我们可以从简单有趣味的读本入手,如小说、诗歌、人物传记等,然后随着学段的不同,有针对性的提升阅读难度,增加文章的长度,使学生在不断的过渡中掌握阅读方法,逐渐可以阅读一些难度较大的读本,比如,哲学著作、学术著作等。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对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很有帮助的。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了“点亮少年梦想,振兴乡村教育——走出大山看世界”之咸丰、利川学子北京追梦之旅林科行等各类科普活动,先后在内蒙古、浙江、西藏参与举办全国林业科技周、浙江林业科技周,组织专家参加全国科技周科技列车西藏行活动,开展专家科普报告会、签署院省科技合作协议、专家咨询互动、专家讲座、林业技术现场咨询和指导等科普惠民和科技下乡活动;开展湿地科普知识专家宣讲、林业科普知识中小学巡展活动。

表面润湿是固体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影响材料表面性能的重要因素[1-3]。特殊浸润性是表面润湿的一种极端状态。对特殊浸润性的研究源于自然界中存在的奇异现象,比如,水珠可以在荷叶表面自由滚动,水黾可以在水面快速行走、跳跃等。这些现象中都蕴含了一种极端的润湿行为-超疏水现象。科学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界定,提出了超疏水的概念。超疏水表面是指与水接触角大于150°的状态,水在超疏水表面不能铺展,并可以自由滚动。影响固体表面浸润性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固体的表面微观结构,二是固体表面化学成份。因此,构建特殊浸润性表面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优势突出,效果显著。共举办各类活动15次,受众达上万人。活动得到了科技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海淀区科委和教委、青龙桥街道等部门的高度评价,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西藏自治区等省(区)政府部门认可,赢得了社会公众和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国际植物学大会植物艺术画展清新唯美的视觉盛宴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植物艺术画展,是在国际植物学大会百年历史上第一次由大会组委会组织的国际性大型植物画展,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为承办单位。

经济开放程度(FDI):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与制造业结构紧密相关,本文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衡量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记为FDI。

国际植物学大会是植物科学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被誉为植物科学界的“奥林匹克”。植物艺术画是以植物为对象,以绘画为形式,真实反映植物种类、形态特征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对植物学研究、植物知识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80年出生的赵敏燕身兼多职,她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圭尔夫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也是经美国国家解说协会认证的中国首位“解说培训师”。

画展主题为“科学与艺术,过去与未来”,共展示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植物画作260余幅,其中包括了中国植物艺术画发展史上最重要画家的优秀作品,如冯澄如、冯晋庸、陈荣道、邓盈丰、余汉平等大家的珍藏作品首次面世;画展专家委员会专家、代表当今中国植物艺术画最高水准的画家曾孝濂、余峰、李爱莉、马平、李赞谦为画展创作了新作;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上海植物园等国内著名植物科研机构均选送了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植物艺术画作;本次画展还展出了来自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优秀植物艺术画作。

这次画展呈现了100多年来中国植物艺术画的完整历程,也展示了植物艺术画的生命活力和创作成果。画展架起了全球植物科学画画家沟通交流的桥梁,更让植物艺术画走出科学殿堂,回归公众视野。展示自然之美,让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植物艺术画大放异彩,惊艳了世界。

内容分析法是基于定性研究的量化分析方法,它将文献中用语言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内容转换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进行分析[2]。由于智慧城市概念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本文通过识别智慧城市概念样本中的关键特征,将其转换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并进行统计描述;在对样本内容“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探寻反映智慧城市概念本质特征的类目并根据文献对其进行解释。这能够克服定性研究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并有助于对不同的智慧城市概念进行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普及与推广活动为产业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生态文明的发育程度。科普作品正是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唤醒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从而以切身行动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队伍中来。此次的获奖作品采取了诸多创新模式,旨在以更生动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动植物及生态知识。

“一亩山万元钱”林业科技富民模式主要有近野生栽培型、竹林覆盖型、高效生态栽培型以及林下种植(套种)型等。

富有创意,实用性强。将科普宣教与科技下乡结合,将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机组合,组织成果推介,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发挥了中国林科院科技人才、成果产出、信息资源等优势。

这是浙江省林业科技人员践行“两山”理论的一大创举,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是新时代林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行动,是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浙江样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举措。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对实现优质高产、安全生态林产品和农民增收具有深远的意义。

梁希科普奖作品类

丰富生动的科普作品“润物细无声”

第七届梁希科普作品奖中,获得一等奖的是张赫凡的《新疆野马回归手记》,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获得二等奖的是由张贵、刘夏导演,解卫勇、谢美容编剧,科学普及出版社出品的电视剧《酷杰的科学之旅——森林探险》,以及浙江省林业厅出品,谢盼盼编剧、导演的公益微电影《宝贝回家了》。

近年来,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针对林农收入增长缓慢、后劲不足以及林业资源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为导向,以林业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锁定林农增收致富为第一目标,创新林业耕作制度,组织全省林业科技专家充分挖掘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根据各种资源、植物生长的时间节律,对土地、物种、时空进行了科学配置,探索出易学、易懂、易操作的“一亩山万元钱”十大林业科技富民模式,让科技在现代林业中发挥出“乘法效应”,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在实现精准扶贫和持续推进农户增收致富中开辟了林业富民的新路径。

《新疆野马回归手记》是一本介绍关于普氏野马——世界唯一幸存的野生马种回归故土后繁衍生息和野放的故事。作者张赫凡以自然科学的思维尺度、扎实严谨的专业态度以及文学的视角观察大自然,观察科学进程、科技人物、描绘动植物,思考积累,以作家的心灵致力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思考。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1986年成立至今,走过了30多年的坎坷历程,野马拯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先后引进24匹的基础上繁育了近600匹野马,野马种群不断壮大。历经15年的野放生涯,野放试验取得探索性成功,提升了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国际地位,为其他物种的重新引入起到了借鉴和示范作用。这是长年坚守戈壁荒滩、日夜守护野马的保护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寂寞,陪伴野马的时间远远多过陪伴亲人的时间,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野马事业。这本书正是反映了野马的苦难史、野马拯救者艰辛的奋斗史以及野马野外放归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可以警醒世人,带给读者很多关于物种保护的思考。

二等奖作品《宝贝回家了》是浙江省首部以呼吁全社会保护环境、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公益微电影。该片主要围绕主人公飞飞与国宝朱鹮3个不同时期的故事展开,向公众介绍了朱鹮在浙江的生存情况和其周围生态环境的变迁,呼吁全社会要保护环境、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该片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对于科普传播的创新与探索,每集都含有一个严谨生动有趣的科普知识,充分地尊重孩子们的审美习惯,符合孩子们的需求。把科普传播与推广做得更有针对性,更加深入人心。

《酷杰的科学之旅——森林探险》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制作,主要讲述了神奇超能力世界的三人组——酷杰、糊涂蔡和疯狂安娜因为超能力考试成绩不合格而来到地球,收集能量晶体,提升超能力的故事。他们的任务是破解地球生物16个秘密,找到16颗能够提升他们能力的水晶。在探索过程中,他们用智慧和科技解决一个个难题,最终依靠着自己的能力回到了神奇世界。

影片采用叙事的方式向观众娓娓道来,生动且形象。该片先后荣获2017年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浙江省微电影大赛三等奖以及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颁发的2017年度浙江省优秀科普作品金奖。片中的朱鹮形象已广为人知,生态文明建设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理念也已深入人心。

出租车来到一个街口,蒋大伟问:告诉我,往哪走?郑馨还在抵抗:我不知道!蒋大伟不耐烦地:咱不是说好了吗?要了钱就去兰江大桥。郑馨道:我说过,他不会给你钱的。蒋大伟不信她:那可不一定,他现在傍上了富姐,有的是钱,还在乎那一点?郑馨说:有钱的人没良心,你去了也白搭!蒋大伟说:凭什么呀?你曾经是他的恋人,他就得替你买单!郑馨一哼:我就是告诉你他在哪儿,你也找不到他。蒋大伟自信地:你这话说错了,这几年我开出租,哪没去过?他就是在老鼠洞里,我也能把车开进去!郑馨说:他呆的地你就开不进去。蒋大伟:胡说!你说出来试试?郑馨道:他在十八层地狱里!

梁希科普奖人物类

赵敏燕:中国首位“解说培训师”

如:《一幅画》可放置略读课中,《盘古》、《赵州桥》、《孔子》三篇课文可安排在精读课中。每篇文章至少占用1节课时为精读课,课前应提醒学生搜集神话故事,赵州桥及孔子的相关资料。如《孔子》文章为例,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引发学生对其仰慕尊敬之情,为本篇学习营造情境,之后让学生课文朗读,让对课文进行初读感知,掌握大意。然后重点段落导读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锻炼口语能力加强传统文化的认知,其后对课外进行扩展,如收集孔子拜师的老子的资料,讨论对老子的认识。下堂课,可进行读书汇报,总结阐述对孔子和老子更多的体会认知情况。

解说员以观察、感受、倾听、体验、阅读、欣赏、保护为职业理念。“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解说,改变游客的态度,让游客产生自觉保护森林的行为,从而达到解说效果。”赵敏燕说。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基础治疗方案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 肖 巍等(1): 85

近年来针对全市气候,土壤、耕作制度及茬口布局,结合无架双胞山药的生育特性,先后进行了品种的适应性、播种技术、培管技术、肥水运筹、病虫防治、收获方式、保存技术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

从事林业科普工作研究和推广工作15年来,她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国本土化的林业科普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她致力于林业科普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自然教育国际合作模式,创新性地尝试“生物圈保护区”林业科普国际化建设路径。她建议从非人员解说和人员解说两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行动,并发动志愿者、当地居民的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该行动计划受到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委员会的高度认可,环境解说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已启动,部分成果已在2018年7月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成立40年庆典”展览会上进行展示。

目前她还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生态营地自然教育专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旅游和森林公园自然教育专家,连续多年辅导国家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开展科普活动,累计培训各级林业自然解说员500多名。

2017年赵敏燕撰写的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建议被国务院办公厅采纳。此外,她还参与制订《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规划技术规程》《森林体验基地质量评定》《森林养生基地质量评定》等标准,并积极推动中国与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际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让“解说培训师”的国际经验有了中国特色。

赵敏燕长期以来积极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部门对接,探讨如何有效发挥林业自然教育的重要功能,多年来积极为森林公园科普解说系统示范、自然解说人员培训、森林体验基地等工作推进提供技术咨询,为森林公园主任培训班做自然教育专题报告。

(1)各领域持续不断进行跨条线业务及数据分析整合,发挥公司的协同效应;(2)凸显“数据信息流”在水务公司运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实现数据驱动运营。

2018年起,她推进林业自然教育的全国调查研究工作,与国内林业高校及相关机构共同制定《林业自然教育导则》,对多处保护地的自然科普系统规划、解说人员专业培训等提供业务指导。此外,赵敏燕的林业科普理论研究成果显著,科普实践探索社会广泛好评,更积极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培训林业一线科普集解说人才,推进中外交流合作成绩突出,社会反响良好。

标签:;  ;  ;  ;  ;  ;  ;  ;  

生态理念传四方科学精神永弘扬-2018年梁希科普奖名单公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