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安仁县人民医院超声科;2湖南省安仁县疾控中心 湖南安仁 423600
【摘 要】目的:探讨彩超浅表探头经腹部探查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经采用低频及高频探头超声检查后,临床怀疑为肠套叠的68例患儿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儿的诊断,符合者64例,符合率94.12%,其中肠套叠类型为回盲型36例,回结型26例,结肠型6例;剩余4例中漏诊2例,均是由于腹腔内有肠气较多,故而存在干扰,误诊2例,则是由于阑尾炎症的肿块,或者是阑尾炎包裹性的脓肿患儿。肠套叠主要表现为腹腔内横切面呈现“靶环状”或“同心圆”状包块,即为大、中、3个环构成,圆心内呈现强回声团,而外侧为低回声圆形环,中环与内环的局部可见实为肠系膜回声的强回声团,纵切呈高低相间的混合回声,或呈一致性高回声,显示为对称的多层平行结构,远端多呈腊肠样结构。本研究中22例患儿呈现上述声像,经过加压复位后肠套叠复位。亦有表现为回声降低,虽然环中环的影像仍较为清晰,但肠壁较之正常者增厚约3mm,血流信号增强。本研究中有32例患儿呈现上述声像,经空气灌肠加压后复位;剩余患儿由于发病时间较久,肠壁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甚或坏死,且增厚明显,回声降低明显,“靶环状”影像模糊不清晰,有些患儿的肠壁因严重水肿出现“假肾征”,血流信号微弱或未闻及血流信号。本研究中10例患儿出现上述声像,均进行手术。结论: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应用彩超浅表探头检查不仅特征性较为明显,并且可较好的辅助临床复位,可将其作为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肠套叠;儿科;彩超;诊断
肠套叠属于儿科常见急腹症,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以腹痛、血便及腹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且症状出现急骤,变化剧烈,均呈现阵发性腹痛,多出现呕吐及果酱样便[1],因此,早期对于本病进行诊断,在对于患儿的治疗与抢救发挥较为重要的临床作用,既往临床多采用X线钡灌肠造影或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技术进行诊断,但是上述技术存在放射性损害,儿童配合度较差,若失治误治则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肠穿孔,极易导致死亡[2],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性能彩超诊断仪器的出现,给该病的诊断带来较大改变,有鉴于此,我科自2014年以来收治的肠套叠患儿的超声浅表探头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探索最适宜诊断措施,裨益于临床。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经采用低频及高频探头超声检查后,临床怀疑为肠套叠的68例患儿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一般资料
所有患儿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71d~3岁,平均(1.9±0.6)岁;发病时间:1.5h-4d;临床症状:以剧烈且突然腹痛、哭闹不止为主要症状者42例,以呕吐为主要症状者16例,以腹胀、果酱样便为主要症状者10例。
1.3超声检查方法[2]
v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生产厂家:西门子),参数设置为频率 3~12MHz,选择浅表探头。根据患儿的体位,一般取平卧位,由患儿监护人进行患儿的固定配合工作,若不配合患儿可根据情况予以镇定剂,而后对患儿腹部的实质性脏器进行常规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再利用浅表探头对于患儿腹部进行广泛性探查,检查内容包括肠管分布、走向,以及是否存在肿块,若探查出肿块,需对于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包膜、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评估,以及可疑部位的复查。同时通过彩超观察肿块内部血流情况,本研究中的所有超声检查均由超声科高年资的超声医师完成。
2结果
2.1超声结果
68例患儿的诊断,符合者64例,符合率94.12%,其中肠套叠类型为回盲型36例,回结型26例,结肠型6例;剩余4例中漏诊2例,均是由于腹腔内有肠气较多,故而存在干扰,误诊2例,则是由于阑尾炎症的肿块,或者是阑尾炎包裹性的脓肿患儿。
2.2超声表现
肠套叠主要表现为腹腔内横切面呈现“靶环状”或“同心圆”状包块,即为大、中、3个环构成,圆心内呈现强回声团,而外侧为低回声圆形环,中环与内环的局部可见实为肠系膜回声的强回声团,纵切呈高低相间的混合回声,或呈一致性高回声,显示为对称的多层平行结构,远端多呈腊肠样结构(见图1-1)。本研究中22例患儿呈现上述声像,经过加压复位后肠套叠复位。
亦有表现为回声降低,虽然环中环的影像仍较为清晰,但肠壁较之正常者增厚约3mm,血流信号增强(见图1-2)。本研究中有32例患儿呈现上述声像,经空气灌肠加压后复位;剩余患儿由于发病时间较久,肠壁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甚或坏死,且增厚明显,回声降低明显,“靶环状”影像模糊不清晰(见图1-3),有些患儿的肠壁因严重水肿出现“假肾征”,血流信号微弱或未闻及血流信号。本研究中10例患儿出现上述声像,均进行手术。
3讨论
肠套叠病因繁多,其确切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盲肠活动度较大这一肠管的解剖特点、出现肠息肉等病理因素以及肠蠕动失常等有关,多见于回盲型[2],本研究中68例患儿的诊断,符合者64例,符合率94.12%,其中肠套叠类型为回盲型36例,回结型26例,结肠型6例,亦与此结果相契合,既往临床对于本病多采用X线钡灌肠造影或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作诊断,但由于存在放射损害故而依从性较差,故而超声诊断以期更为快捷、无创的特点而渐趋应用于临床诊断肠套叠之中。
同时,临床对于该病症多以儿童出现突然且剧烈的腹痛、无法抑制的苦恼等为主要症状进行判定,并辅以超声的特征性诊断标志,如 “同心环”征“靶环”进行诊断,但本病亦需要与急性肠炎、闭孔病、阑尾周围脓肿等病证进行鉴别诊断[3],为防止误诊与漏诊,在对于患儿进行探查时,应对于腹部其他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方可,而对于治疗而言,大多肠套叠患儿可通过X线空气灌肠复位或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达到复位,但若是肠套叠时间较久,出现肠壁水肿甚或坏死时,多在复位过程中出现肠破裂而致死,因此,临床中应严格掌握灌肠复位的适应症,既往多是依据患儿的病程以及血便进行判定,但现今研究发现,缺血程度与肠套叠时间关系性不紧密[4],而利用彩超浅表探头观察套入的肠壁及肠系膜血管的血供,可对于肠壁是否存在大范围的缺血坏死进行明确的诊断,更有利于选择合适的临床干预措施,这主要由于浅表探头的频率高、分辨率好,故而可对血流探测敏感度远远优于彩超腹部探头,因此,可用于肠套叠的评估之中,而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亦发现,对于探查过程中无法检测到血流信号或者有积液者,应怀疑肠坏死,应进行手术干预而非灌肠复位,综上可见,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应用彩超浅表探头检查不仅特征性较为明显,并且可较好的辅助临床复位,可将其作为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刘海波,吴水强,杨进华,等.彩超浅表探头经腹部探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2010,32(15):2042-2043.
[2]王新房,张青萍.中华影像医学超声诊断学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70.
[3]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s24.
[4]钱美娟,马新群.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J].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07-2808.
论文作者:张建萍,何凤娥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肠套叠论文; 患儿论文; 回声论文; 超声论文; 灌肠论文; 肿块论文; 声像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