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_姜建新

我国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_姜建新

日照市国土资源局东港分局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目前,国内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已趋入正规化,各项制度建设较为完善,但普遍存在项目规划设计调查不充分,实施难以有效监管,设计目标完成情况难以落实,档案管理难以规范等不足之处。为转变传统的土地整治低效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项目管理模式的专业化、精准化、高效化。基于“互联网+”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包含移动巡查填报、移动端采集监管、土地综合项目巡查监管展示和土地综合项目动态监管四大功能模块的土地综合项目动态监管系统,突破了办公环境的限制,实时传输项目的信息,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减少人工作业条件下的人为干扰因素,科学考核土地整治工作,实现对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监管,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评价研究;现状;展望

1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主要研究现状

在经济学范畴中,从效果、效益和效率三方面综合考虑即是绩效,绩效也是衡量实践活动的标准。通过查阅归纳诸多学者对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内涵研究,本文将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定义为:从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到最终实施的一整段时间内,为衡量项目在各阶段的绩效,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构建高效的评价体系,为整治项目对整治区域的贡献和对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并研究项目对整治区可持续发展、农户收入、景观生态建设效果、土地可持续利用、生产能力等的影响。

在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测度方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用于评价指标的筛选、权重的确定和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第二类用于评价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包括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BP网络模型法;第三类用于分析当要素不相容时,单要素对综合效益的影响程度,包括物元分析法;第四类用于空间信息的处理,及土地整治前后的对比分析,包括GIS分析法;第五类用于投入产出分析,及整治前后效益对比分析等,包括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在我国,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只有经济绩效方面的指标运用定量评价方法的较多,而生态绩效、管理绩效、功能绩效、社会绩效评价方面的指标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运用定量评价方法来研究的较少。

在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面,大多学者都是从项目综合效益、施工建设效率、项目管理绩效、规划设计技术等角度出发。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建立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进行了研究。从占用耕地压力(P)耕地资源状态(S)和土地整理响应(R)3个层面选取指标,构成了一个“作用—反馈—作用”的循环系统,从宏观层面构建了中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项目决策、项目实施、项目管理、项目效益、附加效益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从项目期初到期末的、具有可操作性、可量化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IPOE评价框架,从投入、过程、产出、结果4个维度入手设置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由此可见,在对我国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并没有一个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被广泛认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正是因为对于指标的选取太过广泛,没有确切的标准,这将会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缺乏实践意义。所以在未来,我国应该与实际联系,探索一个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做到绩效评价结果真正惠及人民。

2存在问题

2.1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的成果转化不理想

从事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的工作人员常常将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报告作为评价的最终目的,对于自己的后评价成果是否被转化不太关心。出现这种情况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政府对转化工作不够重视。

2.2政府机构权责不明,监管不力

国家、市和区县投资项目的具体承担单位和组织管理工作均落在区县国土部门的肩上,投资主体和具体承担单位在占补平衡、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侧重上有错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区县土地开发整治中心与当地国土资源行政机构的职、权、责、利划分不明,不利于监管。

2.3土地整治项目的内涵意识不足

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大多数农地整理的目标仍然是扩大耕地数量,以补偿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在数量上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片面强调数量,而忽略了农地开发质量的短期行为现象严重,甚至将农地整理理解为开垦荒地,偏离了农地整理的真正内涵。有些地方开展农地整理时,田间的道路、沟、渠大量铺筑水泥,追求混凝土和高品位的设计,殊不知这种做法既增加了投资,又影响了生态环境。还有的地方在整理农地时,为了通行方便,将原有的沟渠截弯取直,水利与结构的设计也都以水流的顺畅和提高输水排水功能为主要要求。这些做法都缺少对生态栖息环境的考虑,都是缺乏生态观、忽视生态平衡的表现。

3展望

新时期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的重要技术支撑。结合现行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后评价工作的推进提出几点建议:

3.1国土部门应该加快土地整治后评价成果转化,形成一个有效的土地整治后评价机制和流程。

3.2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时,需要根据项目级别和重要程度开展适度评价。由于一些县级土地整治项目投入的资金比较少,建议可以单个区县作为评价单元开展年度评价。

3.3对于一些国家级项目、市级项目或者其他重大专项规划,应该预留总投入的3%~5%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围绕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主体工程、项目追求的效益等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

3.4今后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应该向微观方向发展,对土地整治的实际情况采取深入的集体座谈、入户调研等手段,收集第一手资料,真实地反映和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工作。

3.5注重资金绩效评价。在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中,以资金支出为评价对象,使项目资金使用及资金管理更规范有效,以达到项目完成的最终目标,这是项目最终能实现的不可或缺因素。土地整治的资金来源是政府拨付的专门款项,必须执行专款专用,由此可见,想要全程监管项目资金合理合法地运作,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可谓关键所在。进行资金绩效评价,首先应该对资金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其中就包括了项目的概预算、资金的使用周转、工程造价、计划与实际的投入和产出等内容,分析整治项目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其次应该对资金产出效果进行评价,其中包括了农民满意度、为当地创造的经济收入、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等。只有这样才能有力保障土地整治全过程对各钟类型专项资金的利用和监管。

结束语

随着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推进,在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人们的关注点从单纯的土地整治项目所得效益向绩效方面聚集。尚没有人按照用地类型分类来研究土地整治项目绩效。从用地类型出发,研究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不仅能保证在同一地类中可比,而且能分地类概括我国对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评价情况,使所取的成绩更直观可见,其评价结果对具体地类上的土地整治项目更具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分地类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进行考核与评价,对项目绩效的改善与提高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朱锦尉.基于可拓论的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研究——以浙江省土地整治典型项目为例[J].浙江国土资源,2013(8):38-42.

[2]李玉宽,郑巍.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初探[J].资源与产业,2015,7(2):46-49.

[3]陈建设,王晓东,韩武波.国外项目后评价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启示[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8,25(2):34-36.

论文作者:姜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我国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_姜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