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立德树人”融入高职武术课堂的教学探索论文

新时代“立德树人”融入高职武术课堂的教学探索论文

新时代“立德树人”融入高职武术课堂的教学探索

□ 徐博1周亚君2(1.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 河南 南阳 473000;2.贵州理工学院体育部 贵州 贵阳 550003)

摘要: 研究目的:“立德树人”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光荣职责和政治担当。武术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武术课堂上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发挥武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独特优势。将为“立德树人”融入高职院校的其他课程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实践教学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新时代“立德树人”融入高职武术课堂进行教学探索。研究结果:“立德树人”融入高职武术课堂的研究综述;武术课堂立德树人的时代诉求;新时代师德在武术课堂的价值定位;现代“学徒制”中师德的转型。立德树人在武术课堂的教学实践有:(1)武术课堂常规行礼的养成教育;(2)发挥为人师表的引领作用;(3)武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相互融汇;师德与传统武术文化的融合发展。研究结论:融铸师德师魂,成就出彩人生。应立足于武术专业,爱岗敬业,潜心教育,以武育人,树立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品格风范;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守护学生健康成长。通过高职武术课堂这一实践的锤炼,旨在探索“立德树人”融入高职武术课教学实践的具体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职武术 武德育人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武术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发挥武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独特优势,在武术课堂上贯彻立德树人教育进行尝试,作为一名武术教师,如何运用所学专业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守护学生健康成长?以武育人便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为“立德树人”融入高职院校的其他课程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为学界的深入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立德树人”融入高职武术课堂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关于立德树人与武术教育教学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学界各类学术观点亦新意叠出、渐趋多元。众多研究成果中,不难见学者们对立德树人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广大师生的人文关怀。其中具有相关的代表性研究有:

马达在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武术教学现状与反思》文章谈到:“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对学校体育目标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在学校武术教学中,必须坚持武德的传承,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立德树人”理念出发,学校武术教学要注重武德教育,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突出“武以载道”,培养学生全面人格;注重健康第一,淡化竞技意识。

由于培训内容体系和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教育行政部门无法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供长效支持等问题,部分培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此,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研究和实践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研究构建系统、科学的发展测评模型提供依据,更好的为参训教师内化培训知识技能、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用”。

杨绍勇、孙健在《学校武术教育与立德树人研究》研究发现:学校武术教学很少将武德内容纳入教学中;现今学生的道德品质情况不容乐观;体育教师队伍师德问题时有发生,应该加强武德教育的管理;丰富武德教育的内容;渗透武德于技能训练中。

张彬、何志龙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回眸与当下发展思考》研究认为: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发挥学校武术教育的“育体”作用是基础;发挥学校武术教育的“育德”作用是保障;发挥学校武术教育的“育智”是升华。

我点点头,叫他拿来碗筷。金宝感激地说:“杨细婆才送来一瓢鸡蛋,前脚刚走。这小半天儿啊就过来好几位乡亲。这个情啊我什么时候才还得清啊。”

大量的研究也证明,虽然国家颁布了学校立德树人相关的文件,但针对立德树人与具体的高职武术课程相结合起来的研究较为零散,尚未形成理论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对本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和启发,将会拓宽本项目的研究思路,推动研究的深入进行。本文将阐述武术课堂“立德树人”的时代诉求和价值定位,辩证的分析武德和师德,传统师徒观和现代学徒制,传统文化德育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关联,通过武术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索“立德树人”的具体路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1月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都着重强调:教师队伍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文以评心、武以观德”做为礼仪之邦国度自古以来就将高尚品德放到第一位,德高望重、德艺双馨是对师德的高度评价。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师徒关系的扬弃与革新,师德的构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时俱进。一定要牢记使命、不忘初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服务社会。

韩有桧在《浅谈“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指出了现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的相关知识缺乏、课程设计不合理、实践教学缺乏方法性、体育教材落后,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提高师德修养、合理设计课程、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更新体育教材并合理设计教学大纲。

2、武术课堂立德树人的时代诉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师徒关系中,蕴含了过多的人身依附关系,而现状“学徒制”更着重与师傅和学徒的传帮带作用,现代“学徒制”不是对新型培训方式的否定,而是一种更加积极完善培育新人的手段。

“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是新时代武术师资的规格标准。尚武崇德,德以艺生,艺以德显。武技和武德如鸟之两翼,相辅相成。“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师德为导向,言传身教,凸显武术人的言必信、行必果,惩强扶弱、一身正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精神面貌。

3、新时代师德在武术课堂的价值定位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自古至今,一个“德”字涵盖了五千年中华文明沉淀,如何去“立德”才能去“树人”,然而对“德”的把握宛如一叶小舟游弋于浩瀚的知识海洋,需要坚持不懈学习,常言道学高为师,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立德”其实就是身先垂范的人生教科书。武术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发挥武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独特优势,在武术课堂上贯彻立德树人教育就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在武术课堂上贯彻立德树人教育进行尝试,为“立德树人”融入高职院校的其他课程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为学界的深入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8年1月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都着重强调:教师队伍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文以评心、武以观德”,德高望重、德艺双馨是对师德的高度评价。

中国十多年来的研发投入增速(20%)、投入总量(世界第2)和投入强度(翻了一番)都十分引人注目,且目前中国研发投入的两大特点决定了研发投入总量仍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一是中国的研发强度只有2.12%(2017年),与很多创新型国家(地区)2.5%以上的水平差距较大,在GDP中高速增长的前提下,研发投入总量仍有很大增长空间;二是中国约75%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这一比例超过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大多数西方国家(地区)。鉴于企业天然的逐利性,在企业研发投入占主体、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还较低(不到2.8%)的情况下,中国研发投入增长的动能十分强劲。[2]

4、现代“学徒制”中师德的转型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培养从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是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标准。“立德”就是确立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2018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等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师生分别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和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依托葫芦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展各类游览项目,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例如,以葫芦生产文化资源为基础,可开展生产场景参观、生产知识讲解、种类品鉴、艺术品鉴赏、种植体验、雕刻体验等游览项目。再如,可将葫芦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地移至乡村,将上述体验项目充实到节庆活动之中。

5、立德树人在武术课堂的教学实践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5.1、武术课堂常规行礼的养成教育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在武术教育中,首先应让学生深刻理解“抱拳礼”中所蕴含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尊师重道”的伦理规范。明确课堂常规:(1)上、下课时师生互行抱拳礼;(2)课中学生向教师提问并释疑后应向教师行鞠躬礼;(3)对练练习时同伴应互行抱拳礼,以示对对方的尊重;(4)技术考核时考生上、下场应对教师及同学分别行抱拳礼,教师及同学相互回礼;(5)学生进入武术场馆时向教师行抱拳礼,以示对教师的尊重;教师以抱拳礼回礼,以示对学生行为的肯定。以礼始以礼终,促进养成教育。每次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下这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礼节,心中倍感欣慰。

5.2、发挥为人师表的引领作用

孔子曰“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教学中言行的表率作用极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们道德行为的形成,主要是在生活中通过榜样的学习模仿获得的。为人师表必须坚持言传与身教并举,这种由教师言传身教所形成的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书、道德说教和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展现不畏艰辛、持之以恒的品质。“拳打百遍,身法自现”更是勤奋、坚毅等优秀品格的写照。为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示范到位,严以律己,言行一致,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发挥为人师表的引领作用。

5.3、武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相互融汇

武德就是“尚武崇德,修身养性”,最大特点是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能通过德育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如东晋祖逖“闻鸡起舞”,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南宋岳飞“精忠报国”刺字于背,铭刻于心;明代戚继光也以“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表达其不为功名利禄,只望国泰民安之心声。近代的霍元甲创办精武体操会,旨在提倡武术、铸造强毅之国人。无不体现出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保家卫国的中华民族精神,使武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6、结语

融铸师德师魂,成就出彩人生。应立足于武术专业,爱岗敬业,潜心教育,以武育人,培养心怀大我、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树立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品格风范;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守护学生健康成长;塑造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争做新时代教师标杆。通过高职武术课堂这一实践的锤炼,旨在探索“立德树人”融入高职武术课的具体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3)因PLC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且智能化控制方面的优势显著,因此,为增强给排水控制系统的实践应用效果,全面提升该系统的运行水平,需要将PLC应用于给排水控制系统中[1]。

参考文献:

[1]马达.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武术教学现状与反思[J].武术研究,2018,3(11).

[2]杨绍勇,孙健.学校武术教育与立德树人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04).

[3]张彬,何志龙.“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回眸与当下发展思考[J].武术研究,2018,3(10).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8-172-2-ZQ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题名:新时代“立德树人”融入高职武术的实践与创新,批准号:2020-ZDJH-071。

作者简介: 徐博(1986-),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标签:;  ;  ;  ;  ;  

新时代“立德树人”融入高职武术课堂的教学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