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乃大势所趋。要真正实现传统向现代转型,真正做到用现代化教育理论全面系统地指导常规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让先进的富有现代意识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恒常的教学行为,则必须广泛深入、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改实践活动。基础性学习、拓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三位一体的学习形式,就是我们从语文教改实践中总结、提炼、概括出的并用以指导、运用于教学实践的相对稳定的基本范式。

所谓基础性学习、拓展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与上海二期课改推出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性课程是有区别的。基础型课程是指主要以掌握间接经验为目的传统的学科课程;拓展型课程是以拓展教学内容,开阔知识视野为主要目的的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课程。而基础性学习、拓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则是我们在进行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是我们从宏观上对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整体把握的一项原则,是我们对高中语文教学基本内容进行整合的主要依据,是我们为达成学科目标所运用的最基本的教学策略体系。这种具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倾向的教学形式,基于我们对现代人应具备的语文素质结构的整体认识,基于对语文学科的特质和高中语文学习活动基本特点的重新审视和理解。它的创建,有选择地汲取了当代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成果,继承了符合语文教育规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传统经验,结合了教师多年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的体验,是对某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造、修正、充实和整合。

1.基础性学习

基础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完成和实现基础型课程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它主要表现在对经由整合后的教科书基本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基础性学习重在基础,它注重于字词句篇语逻修文等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和积累,注重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活动的基本功的训练和实践,注重对审美趣味、审美想像力、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和锤炼,以及对种种语言、文学、艺术现象的认识、理解、感悟,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务实的学习作风的养成,注重情商的孕育,精神的丰富,人格的健全。在基础性学习中,先进的富有现代意识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定向→自学→质疑→交流→训练→评估”的教学过程之中。

所谓“定向”,是指对具体的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对学习目标的设立,也包含有对学习步骤、学习方法的大致构想。这主要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要求,根据教科书、具体文本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来考虑,有时也可由师生共同按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中的热点以及学习态势来确立。总之,“定向”决定着语文活动的内容、目标和走向。“自学”是学生根据“定向”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自觉地“学”。它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学生只有自主自觉地“学”,才可能真正“学会”;“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自行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能力。“质疑”是语文学习活动的深入。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困惑,发现一些问题。为了释疑解惑,又当进一步拓展研读,深入探究,钻研思考,这不仅可使自身的知识得以丰富,想像力、发现能力等思维品质也得以锤炼。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质疑,就是学会阅读;善于质疑,就是善于思考;质疑质量的高低,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质量优劣的反映。学生在自学时产生了种种困惑,自然要寻求解答,而解惑的主要途径之一,则是依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开拓了思路,丰富了知识,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常常还会在释疑解惑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又引起新的思考,从而使学习走向新的深度和广度。“训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项针对性、目的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学生自学时获取的知识可能乱而无序,在知识内容上常常会有一些甚至是重要的遗漏,而“训练”正是对此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拾遗补缺。“训练”是复习巩固。知识的积累,某些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掌握,往往举三才能得一,需要反复学习演练才能巩固。“训练”是迁移拓展,是创造提高。学生将自己探究思考中的新发现新见解写成文章,这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评估”是对整个学习过程质量高低的检查,也是对学习效果优劣的评定。教师要反思自己“定向”是否科学准确,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是否精当有效;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归纳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学习中的得失。对学习效果优劣的评定,方法是多样的,可笔试可口试,可开卷可闭卷,也可由学生自评,互评。

这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在较大的空间、相对自由的氛围中自觉主动地学习,不仅能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丰富素养,更能有助于其养成积极主动自觉求知的学习作风,培养其探索发现钻研创造的科学精神。同时,整个学习活动又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展开的,无论是学习重点内容的选择,学习目标的确立,还是学习方法的提示,无论是组织学生课外自学还是组织其课内讨论交流,无论是答疑解惑把学习引向深处,还是拾遗补缺复习巩固评估,教师的指导作用如吉光片羽,无处不在,这正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精心指导的统一。

2.拓展性学习

现代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应是丰富多彩的。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基本材料,但相对于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其内容不免显得有些单薄。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固然是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但仅靠40分钟的课堂学习,恐怕也难以真正学好语文。因此,我们在从宏观上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拓展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注意到突破单纯的课堂教学的局限,努力使语文教学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延伸,加强了拓展性学习。

拓展性学习,是对基础型课程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在材料上的补充。例如对先秦散文的学习。先秦散文不仅是中国语文的基石,更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根。它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学习尤其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可先前所用的上海S版教材上,历史散文只选了《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一篇,诸子散文也只选了《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孟子·庄暴见孟子》、《荀子·劝学(节选)》和《庄子·秋水(节选)》等四篇。这些篇目虽然典型,具有代表性,但篇目太少,不能满足学生在一定程度了解先秦散文在文章文学,尤其是思想文化上成就的需要。教师可将上海H版教材、二期课改新教材和全国新编教材中的七篇课文以及先秦诸子的一些寓言印发给学生作补充读物,并从先秦散文中选择了十个文段作为训练材料;还向学生推荐了介绍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先秦大家的生平和思想的文章。由于教师有意识地补充了学习内容,学生不仅积累掌握了大量的文言语言现象,也体悟到《论语》的言近旨远、言简意赅,《孟子》的气酣势足、雄辩滔滔,《庄子》的汪洋恣肆、神思飞跃,《荀子》的详尽严谨、比喻多样,还了解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一些基本观点及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拓展性学习,也是由所学基本课文向相关内容的辐射。如对汉乐府的学习。教科书上仅《孔雀东南飞》一篇,这当然地成为我们学习的重点。但为了加深学生对汉乐府感性的认识,我们还选择了《战城南》、《江南》、《上邪》、《平陵东》、《陌上桑》、《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等乐府名篇供学生学习。尤其在学习《上邪》时,针对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我们将唐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明朝小曲《劈破玉·分离》与它进行比较性赏析,还由此拓展到对表现手法相似的英国诗人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德国诗人海涅的《抒情小曲(50)》以及香港当代诗人何达的《忠诚》的品评。通过这种由《上邪》辐射到古今中外相关作品的拓展性学习,学生在比较中更深入地了解了《上邪》的独特的价值。上述这些有目的有选择的拓展性阅读学习,都是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的具体表现,既弥补了教材在学习内容上量的不足,又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深化了学生的见识,使学生加深了对教科书基本内容的理解。

拓展性学习还是一种开放而多元的学习活动。所谓“开放”和“多元”,是对封闭、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突破。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要重视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要做到课内课外,两翼齐飞,相辅相成;要做到形式多样,多元互补,融为一体。诸如语文实验室、图书馆、网络中心,还有书店、剧场、家庭、社会乃至自然山水等等,都可以是发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场所;诸如大班学习小组讨论,读书演讲辩论交流,竞赛创作办报出刊乃至采访调查专题探究等等,都可以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尤为重要的是要求并指导学生强化课外阅读,鼓励并引领学生进入古今中外文学文化这一片开放的神奇的领域。文学经典名著是营养最为丰富的语文自学读本。阅读文学经典名著,学生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自由地去选择古今中外的先贤圣哲进行心灵的对话,主动地去领略大师巨匠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现实未来的真知灼见,去体会他们对真善美、恩爱情仇、荣辱进退的真切感悟,去感受他们的大智大勇,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去品味充满生命的活力、流动着想像的灵性的语言的精美和奇妙。阅读文学名著,能直接触动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陶冶净化学生的情操和灵魂,这就使语文学习真正融入了学生的生命活动,成为一种扩大视野、开发智慧、孕育情商、深邃思想、升华道德的丰富的精神活动。

3.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探究、注重体验为特征的,以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主动地搜集有效信息,独立地获取相关知识;积极地发现问题,深入地剖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再度发现新的问题。

例如我们对课文《革命》和《不准革命》(《阿Q正传》节选)的学习过程如下:

(1)学生自行预习课文,并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至少提出五个问题。教师批阅作业,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都比较肤浅、琐碎。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阿Q正传》全篇,让学生搞清情节的来龙去脉,从整体上把握阿Q形象的特征;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阿Q正传》,使学生对阿Q的形象有直观的印象;还印发了学习参考资料,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重新至少再提出五个问题。教师批阅作业,发现这一轮问题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而空泛。

(3)指导学生回归到课文。教师示范性地赏析了课文的某些段落后,要求学生自行认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发掘课文的深层意蕴,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从阿Q精神胜利法的特质、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鲁迅刻画阿Q形象的现实目的和当代意义等方面,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五个问题。这一轮提出的问题质量较高,教师和课代表、小组长一起对问题进行归纳和提炼,最后选出若干个大家都关注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提交全班研究。

(4)学生自行探究典型问题,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或小组交流,或多方查阅资料,对自己的探究心得和困惑做出书面作业。在对问题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举行大班交流活动。在大班交流中,有小组推荐的重点发言,有自告奋勇的陈述己见,有学生间的相互论辩,更有对教师的质疑问难。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有的对某些问题豁然而解,有的对某些问题加深了认识,有的又产生了新的困惑。教师则或点拨把讨论引向深入,或总结使讨论升华,或因势利导激起学生新的认知冲突,产生新一轮探究的兴趣。

(5)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思考,可以针对新发现的问题继续进行探究,然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作成文,由小组成员间交流后相互评定成绩(也可由教师评定成绩)。

(6)要求学生在课余或假期拓展阅读《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及一些研究鲁迅的文章和专著,鼓励那些有兴趣的学生去进行新的发现、思考和研究,真正走进鲁迅。

上面所述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是学习活动的起点,解决问题是学习活动的终点同时也是新的起点。在这种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不断体验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全过程,学习心理积极兴奋,认知冲突活跃尖锐,好奇心得以激活,求知欲得以满足,问题意识得以强化,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想像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也培养发展了创新能力。

4.三位一体

基础性学习、拓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虽有其各自的特点,但在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它们并非各自毫不相干地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三位一体,有机融合。基础性学习主要致力于完成基础型课程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学习,它是拓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拓展性学习是对基础性学习在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形式上的拓展和延伸,它着力于把教学活动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使学生在开拓视野和思维空间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基本的学习内容的把握;而研究性学习则渗透于基础性学习、拓展性学习之中,它是对基础性学习、拓展性学习的基本内容在认识上的深入和升华,它注重引领学生在探究发现质疑的学习过程中,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对《师说》的学习。《师说》是传统名篇,是教科书上的重点篇目,也是学习唐代散文的重要篇章,需要进行重点学习。而《师说》又是一篇写于一千多年前的文言文,我们今天该怎样学?应当从中学些什么?学习目标该怎么设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对语文学科的基本特质的理解,根据对学生当前语文素养和思想水平的了解,根据对《师说》文本特点的认识,在人文性目标上要求学生用当代意识评价韩愈的师道观,理解韩愈师道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工具性目标上要求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运用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地阐述道理的写作方法;在养成性目标上则要求学生自学,以逐步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我们还根据学习文言作品的要求,指导学生从四个层面去阅读和思考。一是从语言的层面,切实理解文本的字词句的含义,理解疏通全文大意;二是从章法修辞的层面,去感受语言之精当,去感悟文理之精妙,去揭示文本的章法结构写作技巧,去体会文本的风格特点;三是从文学、文化的层面,对作者的思想水平创作成就有所了解,或对文章的写作目的、时代背景及文章的现实意义有所认识;四是从学以致用的层面,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文本的思想文化价值,在当代意识的观照下决定扬弃或继承。为了使学生能更加有效地阅读和思考,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又向学生提供了《教学参考书》、《古文鉴赏辞典》中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拓展性的辅助读物。学生在自学《师说》的过程中,首先要完成疏通词句、梳理文意、翻译成文、熟读背诵等基本任务,继而可通过一些教学参考辅助材料以及上网查阅去了解韩愈的思想和生平、文章的写作目的和时代背景等相关内容,还可尝试着去总结和思考文本的写作特点和思想价值,并通过对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拓展阅读,比较探讨韩愈柳宗元师道观异同,从而对韩愈师道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分析评价。这里的语文学习,就是在以基础性学习、拓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为基本的教学构架和教学策略体系指导下的语文学习。另外,在基础性学习中,比如在对一些词句意义的辨析以及对课文中心论点的确立时,能不为成说所拘,于无疑处见疑,发表富有见识的新见,这正是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基础性学习的体现。在拓展性学习中,无论是对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教学参考书》、《古文鉴赏辞典》等相关参考资料的拓展阅读,还是上网进行检索查阅,其目的都是指向对《师说》基本的教学内容的把握,这也体现了拓展性学习和基础性学习的有机结合。而在上述基础性学习、拓展性学习中对《师说》深层的文化底蕴的发掘,对韩愈柳宗元师道观异同及其进步性局限性的分析评价,对韩愈的师道、学习观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研究,不仅有益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有益于学生激活认知冲突,拓展思维空间,这不也正是研究性学习与基础性学习、拓展性学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的体现吗?

总之,基础性学习、拓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三位一体,共同从宏观上规范着我们对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作出整体规划、对教学基本内容进行整合和拓展,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指导着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对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选择。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它贯穿于基础型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始终。

标签:;  ;  ;  ;  ;  ;  ;  ;  ;  ;  

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