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50年统战工作的主线_民族资产阶级论文

新中国近50年统战工作的主线_民族资产阶级论文

新中国50年统一战线工作的主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线论文,主线论文,新中国论文,工作论文,年统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法分类号 D613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成为执政党的情况下,继续运用这一法宝并取得了新的成功。取得新的成功的原因在于我党结合新中国的实践正确运用统一战线的原理和原则而形成了一条主线。回顾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统战工作时,把握这条主线,无论对于正确总结历史经验还是对于今后正确开展统战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一、新中国统战工作的两个特点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的历程可以看出,建立统一战线的两个目的——为达到党的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统一战线和为孤立、打击当前主要敌人而建立的统一战线——是有界限的。

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国内建立的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是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组成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参加了这一统一战线,当然它既不能充当领导者,也不能占有主要地位。建立这个统一战线的目的,是运用统一战线的方法,同民族资产阶级继续联合,用和平过渡的办法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消灭资产阶级,同时改造资本家个人,取得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从而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得当,资产阶级的绝大多数也接受和平改造,这样,在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完成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过程中,民族资产阶级就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它既是要被消灭的阶级,又是我们的朋友。

第二种是在台湾海峡两岸人为地造成了分裂局面后,为解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台湾当局的关系时所争取建立的统一战线。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目标,在50年代前半期,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主要准备从军事上解决台湾问题,在50年代后半期,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这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实现台湾回归祖国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总的考虑是,台湾是内政问题,爱国一家,在可能的条件下,通过建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争取和平解决大陆与台湾统一问题,而避免以武力方式解决。当50年代前期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尝试武力解决时,败退到台湾的蒋介石及其侵占台湾的美帝国主义是主要敌人,而当50年代后期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和平统一祖国方针以后,台湾当局则成为我们争取的对象了。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第三种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为争取长期和平环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这就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在世界上广交朋友以得到国际朋友的支援,孤立、打击对我国国家主权和安全威胁最大的敌人,建立并发展广泛的国际反侵略扩张的统一战线。在这里,统一战线更主要的是为了孤立、打击威胁我国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主要敌人而建立的。

从对以上三种情况的具体分析来看,我们自然不能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统战工作的两个目的是截然划分、轮廓极清的。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统战工作的两个目的或两种功能是有区分的,这也是事实。这是新中国统战工作不同于民主革命时期统战工作的特点之一。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以上所分析的三种情况,即可发现新中国统一战线工作不同于民主革命时期的特点之二,这就是:在同属统一战线工作性质的前提下,统战工作分成了三大块,这三大块各具其特殊性。

一块,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工作。它的特殊性表现在: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是要被消灭的主要对象,又是统一战线团结的主要对象。本来应是工人阶级主要对手的民族资产阶级,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与工人阶级结成了联盟。中国共产党运用这个联盟,在这个联盟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点打破了历史发展的常规,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创举。其次,在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过程中,又通过斗争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如建国初期为稳定物价而反对一些资本家投机活动的斗争、“五反”斗争等。另外,还通过协商、上课、座谈会、学习、批判与自我批判等方法,教育资产阶级分子,使他们认清社会发展方向,掌握自己的命运。对民族资产阶级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贯彻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始终。最后,在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民族资产阶级被消灭以后,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仍保持统一战线的关系。只不过这种统战关系不再是同整个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关系,而是中国共产党同民族资产阶级个人的统战关系。统战关系保持着,但内容却发生了变化。

又一块,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的统战工作。这是微妙发展的既激烈对抗又实际合作的关系。在蒋介石发动的国共长期内战中,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敌人。新中国成立后,大陆与台湾仍处于军事对峙状态。尽管如此,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从台湾海峡的复杂情况特别是中美之间、美蒋之间、国共之间的关系考虑,仍把蒋介石代表的台湾当局当作统战对象,前提只有一个:蒋介石维护祖国统一。虽然台湾当局反映冷淡,但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为了祖国统一和强盛这个大局,始终把这一块工作当作新中国成立后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坚持不懈地去做。由此形成了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由于海峡两岸隔绝、对峙,国共两党之间的接触缺乏中间环节,使这一块统战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难度。

再一块,对外关系中的统战工作。它的特殊性表现在:首先,这种统战工作围绕着一个核心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只要是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国家和政治力量,就与之发展关系;只要是对我国国家主权和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和政治力量,就采取孤立、打击的方针。其次,统战关系具有变动性。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国际力量也不断地分化组合。这是产生这种统战关系变动性的根本原因。由于具有这种变动性,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必须依据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视对我国国家主权和安全有利与否而随时变换敌人和盟友的界限,分别采取或打击或团结的方针。同时,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必须永远站在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立场上,才可能团结世界上最广泛的力量,达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目的。最后,统战对象具有多样性,统战策略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为了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安全,我们可以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统战关系,也可以与民族主义国家甚至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统战关系。统战的形式,可以是缔结条约的形式(如同前苏联缔约),也可以是不缔结条约的形式(如70年代初与美国、日本的关系)。

上述三大块不是彼此孤立的。虽然三者之间具有同是立足于我们自己的力量等方面的共同点,但三大块不是孤立的根本点还在于贯穿于三大块之中的主线。

二、新中国统战工作的主线及其根据

新中国统战工作上述三大块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坚持又统一又斗争的方针,争取在缓和中寻求合作。

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分析新中国统战工作三大块每一块的实际工作内容。

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工作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采取了同民族资产阶级合作、共同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方针。当时,民族资产阶级是四个民主阶级联盟的成员之一。(注:指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我国采用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度与民族资产阶级联合,采用吸收民族资产阶级党派首脑和代表人物参加各级政权领导工作的方式,与民族资产阶级合作,由此与民族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在这个统一战线中,有矛盾和斗争,但结成这个统一战线的目的、宗旨、形式都是联合,其主导方面不是斗争而是合作。正如毛泽东在当时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要向干部讲明这个道理,并且拿事实证明,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是对的,是必要的。”(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696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是消灭资产阶级,但是却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和平赎买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目的,就是要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因此,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没有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而破裂,而是继续保持着。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消灭民族资产阶级,所以在统一战线中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自然是增加了。但是由于采取的政策是和平赎买,因此使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接受这种改造,可以与工人阶级保持合作的关系。尽管这种合作是有前提的(前提是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但合作关系毕竟保持着,统一战线还存在。这一时期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统战关系的特点是:有矛盾有斗争,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处理这些矛盾和开展这些斗争的目标是与民族资产阶级携起手来共同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主要宗旨,是在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中改造民族资产阶级。因此统一战线与民族资产阶级关系的本质仍然是合作。

从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的统战工作来看。自从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后,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与台湾蒋介石当局关系的一个基本构想是: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祖国统一,不搞分裂,一切都可以商量,都可以悉尊蒋介石的意见办理。(注:《共和国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第318—319页。)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正是在这个基本政策之下,积极争取与台湾国民党当局建立统一战线的。建立这个统一战线的目的是祖国和平统一;途径是争取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合作方式是“一纲四目”;特点是坚持一个中国前提下的最大宽容。由此可见,其实质也是和平合作。

从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的国际统战工作来看。为了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根据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力量的判断,先后与苏联、美国建立过统战关系。尽管两种统战关系的情况不同,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也没有用统战的语言加以表述,但是围绕着国家主权和安全这一核心最广泛地团结和借助国际力量,弧立、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这一统战工作的格局是十分明显的。分析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初及50年代,在建立中苏友谊、中苏同盟的时候,中苏之间不是没有矛盾,实际上在某些方面矛盾还比较尖锐,自然也就有各种各样的斗争,但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对处理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主要方针还是团结与合作。在政治上,是党与党之间保持密切接触和联系,互通情况,互听意见;在国家关系上,中国同社会主义阵营站在一起,作为这一政策的体现,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在经济上,中苏两国建立了经济领域的合作关系,而且苏联的帮助,对中国克服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便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两党、两国出现矛盾和分歧后,这种合作关系还在一段时间里在不同程度上维系着。可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及50年代,中苏关系的主导方面是合作。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采取了改善中美关系、两霸中争取一霸避免两面作战、利用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的政策,将中国对美战略方针调整为缓和、和解、合作。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大约10年的时间里,出于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考虑,中国执行了这一战略方针。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新时期中国对外战略方针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定,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后,中美关系的内容形式发生了极大变化,其发展道路上也是波折不断甚至几度发生严重困难,但至今还没有完全破裂。

通过具体分析中国统战工作三大块中的每一块的实际工作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块统战工作的根本点,都是在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斗争的同时寻求合作,寻求合作贯穿于统战工作三大块中每一块的始终。由于在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斗争的同时寻求合作是三大块中共性的东西,就构成了三大块共同的本质。这一共同本质就是把三大块统一起来的一条主线。

新中国统战工作为什么形成了这样一条主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客观形势使然。从国内来看,新中国成立后,虽然还有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共两党在台湾海峡两岸的对峙,但新中国从战争转入和平建设这一主导趋向已经形成。在这一主导趋向下,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采取了团结一切有利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力量,调动更多可以动员的因素,并尽可能地减少阻力,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从国际来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环境虽然处于冷战状态,但二战后东西方各国都把注意力转到本国经济建设之上,力求在经济上成为强国以超过对手,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局面。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为了争取相对有利的和平建设的环境,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除了对内采取缓和、合作的方针,尽量不激化矛盾之外,在国际上也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此,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基于独立自主、不屈服任何压力的立场,在寻求同盟者的同时,尽可能地与同盟者求同存异。

其次是中共中央领导人对统战策略的正确运用。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把握国内、国际政治大局的基础上,正确地运用了统战策略。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形势、针对不同对象及不同方面的工作,采取了不完全相同的统战策略。

此外,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无论在哪一块统战工作中,都坚持了又团结又斗争的原则,从来没有回避矛盾,搞无原则的妥协。斗争是为了合作;斗争以不损害统战关系为限;斗争是为了减少干扰以利于达到特定的目标。而且,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在三大块统战工作中,都把团结与斗争恰当地结合起来,正确地把握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以使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新中国统战工作的发展趋向

新中国统战工作的主线决定了其发展趋向。统战工作的内在本质是在缓和关系中寻求合作,由此决定统战工作的发展趋向是:范围不断扩大。扩大的标志是统战的领域越来越大,形式和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联合、争取的人越来越多。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统战工作的发展历程,体现了这种趋向。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也因此在社会构成和任务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资产阶级经过和平赎买,其阶级成员也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样,就使统战关系明显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阶级与阶级的统战关系不同,已经转化为与资产阶级分子的统战关系。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这样的形势下,1979年6月15 日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对统一战线的性质进行了科学的论述,精辟地揭示了大陆范围内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后,统一战线内部在社会主义基础上一致性空前增强的特点,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概念,确定了社会主义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的性质。邓小平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提法,首先肯定了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性质,同时又强调了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巨大包容性。由于统一战线具有这种包容性,使统战关系的范围更大了,工作也具体多样化了。

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所要争取的与台湾国民党当局建立的统战关系,在促成过程中所采取的方针是:在坚持中国只能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不仅要争取和团结国民党中、下层人员,而且要直接争取、团结蒋氏父子和陈诚。不仅要争取和团结台湾岛内的国民党集团,而且要争取、团结海内外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人士。而且,此种统战工作的政策界限则更宽,甚至蒋氏父子及陈诚不仅可以“保住”台湾,(注:《周恩来外交活动大事记》,第141页。)实行高度自治, 国民党首脑还可以在中央人大和政协担任领导职务。(注:当时(50年代末)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设想是:祖国和平统一后,“蒋经国等安排在人大或政协是理所当然的。蒋介石将来总要在中央安排。台湾还是他管,如果陈诚愿意做,蒋经国只好让一下做副的。……陈诚愿到中央工作,不在傅作义之下,蒋经国也可以到中央工作。”见《共和国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第317页。)

中国对外关系中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有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同社会主义国家结成联盟,也可以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某种合作关系。而无论对哪一个国家的联盟或合作,其领域都是广泛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有文化的,有科技的,等等。

从以上分析可见,新中国统战工作的范围有一个核心点,这个核心点就是:争取更广泛地团结各方面力量,以利于巩固和发展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今后,尽管还要克服许多困难和障碍,但我们相信、统战工作仍然会保持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向。根据在于:我国统战工作的主线一直延续至今没变。因为,从外部条件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上维护和平并争取缓和与合作是国家关系的主流。为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我国统一战线和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结交朋友的范围是极为广大的,包括世界各国的人民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从内部条件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动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这些,一方面要求我国的统战工作要积极寻求合作,另一方面也为统战工作寻求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今天中国的统战工作的主线仍然是争取缓和并尽可能广泛地寻求合作。这是毫无疑问的。沿此主线展开的统战工作的结果必然是范围的日益扩大。

不过,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今天中国统战工作的发展趋向,又有两个新特点:第一,随着统战工作范围的扩大,三大块统战工作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我们保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发展与各类民主人士的合作关系。这样做,一方面为今后与台湾国民党人士合作树立了样板,另一方面又利用大陆各民主人士与台湾国民党的旧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而对台湾国民党当局采取宽松政策以争取和平统一的前途,有利于减少国际上的对抗因素,争取更广泛的合作关系。反过来看,在国际社会寻求更广泛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推动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的统战工作,减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阻力,而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统战工作具体扎实的开展(如与国民党方面接触、发展“三通”关系、鼓励台商在大陆投资等),又有助于我们在大陆内部与各方面民主人士的合作关系。

第二,由于统战范围不断扩大,统战工作出现了多对象、多方面、多内容、多头绪、多形式交叉联系的特点。(1 )新时期的统战对象多了。就国内来讲,不仅要做与原有民主人士的统战工作,而且要做与个体和私营企业人士的统战工作;不仅要做与国内民主党派的统战工作,而且要做与已经回归祖国的香港各派政治力量的统战工作。在做台湾回归祖国的统一战线工作中,不仅要与台湾执政的国民党打交道,还要与台湾其他政党打交道;不仅要做台湾政界人士的统战工作,而且要做台湾经济、文化等方面人士的统战工作。就国际统战工作来说,我们不仅要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战工作,而且要做与不发达国家的统战工作;不仅要做周边国家的统战工作,而且要全方位地开展外交工作,发展一切与我国友好国家之间的关系。(2)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方面多了。 统战工作不单单限于政治方面,而且包括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3)统战工作的内容更丰富了。有长期合作的内容, 有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容;有分化、争取的内容,有在联系中逐步推进的内容,等等。(4)统战关系的头绪多了。有国家之间的关系, 有政治团体之间的关系,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人士个人的关系;有经济来往,也有政治来往,等等。(5)随之而来的是统战工作的形式也多样化了, 有党派合作形式,有国家外交联系形式,有政治家个人之间对等接触和对话的形式,有经济形式,也有文化形式,等等。

上述两个新特点,对新时期统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理论体系,而且要求我们着眼这个理论体系在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制订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作出新的理论创造。

收稿日期:1999—05—16

标签:;  ;  ;  ;  ;  ;  ;  ;  ;  

新中国近50年统战工作的主线_民族资产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