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报业集团年收八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首家论文,报业集团论文,年收八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不能不首先介绍创建这个报业集团的领头人黎元江。
黎元江现任广州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还保留着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头衔。
黎元江来到广州日报,首先感受到的不是困难,他感到满眼都是机遇。1990年,黎元江来广州日报那年,日报2000万元利润令他振奋。他当时感慨道:报社挺富有啊,是个很大的天地!可以干很多事情啊!
黎元江:报业集团首先要姓“报”,姓“报”要落实到办一张好报,这是报业集团的根基,就是将来其它方面收入超过了办报的收入,这一点也不能动摇。动摇了就不叫报业集团,叫别的什么集团了。报纸不能成为办经济实体的附属品。
在广州日报采访的一天中午,在食堂小餐厅看到有十几个人齐刷刷地围坐着一个长条方桌,每个人端一份工作餐,总编辑黎元江也在其中。手端饭盒开会?记者诧异地询问,有关人员解释说:对不起,是一个大的独家采访行动,不能奉告。
后来,《中国边贸大扫描》系列报道连续不断地跃上报端。为了这次采访,在上百名编辑记者中挑选出27名素质好能力强的年轻人,分赴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9 个中国陆路通商口岸,采访历时7个月,行程2万多公里,投入资金50万元,发表文章及照片200多篇幅。
“具有世界意义、全国意义的独家新闻,也不一定非是世界的、全国的报纸才该有的”,这是广州日报人的观点,他们以极其敏锐的思想、极广阔的视野抢独家的、重大题材的新闻。
京九铁路,全国关心,香港注目。广州日报1994年在全国报刊中第一家进行新闻大追踪采访报道,黎元江亲自主持全程3000公里全线现场报道,拨出25万专项资金,为小分队配备了手提电脑、电传机等通讯采访用具,共发表了60多篇有血有肉的稿件,一些境外报纸辟出专版连续转载。通讯《428级台阶》被评为1994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广州日报的人谈起自己的报纸,常常自谦地称之为“第三级报纸”。他们说:上有省、中央两级报纸,左右有大大小小的报纸,读者看中我们报纸什么?他们给报纸的定位十分明确:我们是面向大都市的报纸,介入都市发展中领导关心、读者满意的事情。
广州进行旧城改造,要修地铁,动迁的居民超过十万户。这数十万人的大搬迁,当然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摩擦和碰撞。《广州日报》针对这种状况连续抓住“满城拆字话喜忧”的主题,把市政府的苦心告诉居民,又把市民的一些合法要求通过舆论告诉政府的有关部门,结果市民们满意,政府的工作顺利进行,广州日报在这当中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报业集团的生命力在于报纸。一张机关报,本身负着宣传任务,丢掉放弃了这个任务,就丢掉了支持。作为市委、市政府,他不缺一个企业,但他需要的是办得好的一张机关报。”黎元江的这一见解赢得同仁们的赞同、共鸣。
“当一张报纸有很多钱,或者有机会挣到钱,决策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什么上面?这个问题不明确,就会乱了阵脚。抓挣钱,也好比在球场上踢球,踢到最后什么都忘了,忘了还有办报这个任务。一张报纸的声誉是无形资产。报纸办得越好,人家对你越尊重。”这是黎元江的一番见解,因此,黎元江给自己规定了“三个长期坚持,八项直接参与”:长期坚持评报,长期坚持剪报,长期坚持评好稿;直接参与采访活动、直接参与写稿、直接参与编辑工作、直接参与制订报道计划、直接参与轮值夜班签大样、直接参与版面做标题、直接参与指挥重大采访行动、直接参与选拔培养青年业务人才。
黎元江:报业经营首先要姓“报”,报纸固有的功能,是独有的,是其它行业没有的。借助报纸干很多标新立异的事,是你的长处……
广东的一个单位在广州日报上刊登了一则招聘广告,引来了2000多应聘者,致使这个单位不得不临时成立了一个部门来专门处理此事。
谈起广州日报的广告,很多人都竖大拇指。《广州日报》仅仅是个市一级的报纸,为什么广告经营额远远大于一个全国性、全省性的报纸?《广州日报》的同志回答是:一张报纸读者越多,广告客户就越愿意在这里登广告。从广州日报的读者群构成看,订购这份报纸的已不只是为了了解国家大事,有相当多的人是为了解房地产、家电、化妆品、文体、求职信息而买这份报纸的。而这些方面的广告,恰恰就是《广州日报》广告的基础。
广州日报开辟了适合各类读者、适合各条战线、适合各个阶层需要的50多个专版。在许多报纸因为纸张大幅度涨价而减版时,《广州日报》不但没有减版,反而是增加了印张,结果比平时多发行五、六万份。
订户多,广告客户就多, 有经济实力支持扩版, 《广州日报》从1987年,在全国地方报刊中率先每天出对开8版,4版扩为8版, 报价不涨。1992年起,又在全国报纸中首创每天出12版。1993年再次率先每天出16个版。1995年每天达20至24版。版面增加,报价不涨,1995年此项开支补贴一个多亿。
足球是没有国界的。第四届全运会,受世界杯足球赛的影响,中国出现空前的足球热。广州日报不失时机创办了中国第一张足球报。这张报纸已发展到16版,每周两期,在上海、北京、沈阳、成都、郑州、南京等八个城市设有分印点,发行量达130多万份。
利用广州日报体育版的优势办《足球报》,利用《足球报》所创经费办《广州日报》体育版,显现出极大的优势。
《足球报》与《广州日报》体育版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于有经济实力,可出资数万元,数十万元赴世界大赛采访。1990 年意大利、 1995年美国的世界杯足球赛每次都派四、五个记者参加。亚洲杯、欧洲杯足球赛也派人前往采访。
由于具有经济实力,每年出资几十万元聘请全国有名望的体育记者为特约撰稿人,《广州日报》体育版和《足球报》几乎每期都有来自全国名记者的报道,虽然是一个地方报刊,但视角不是地方的,而是具有全国性的。
一张小小的足球报,创利800多万元。
广州日报还办有《广州文摘报》、《交通旅游报》、《现代育儿报》、《老人报》、《岭南少年报》等系列报刊。
统一设计、统一装修的“广州日报连锁店”星罗棋布遍及广州市,广州日报称之为“百年基业”。
广州日报的影响力愈来愈大,愈发被企业青睐,为适应宣传的需要和企业的需求,报纸应随时增加版面,可原有的发行渠道有极大的限制,增版要提前一个月报批,而市场是难以预测的,由于发行限制版面的增加而使很多广告被拒之门外,客户和报社均受到巨大损失,而且每年要多支出上千万发行费用。
广州日报冲破重重阻力,大胆走自办发行之路。现在增加版面不再受发行方面的制约,有时出20版有时出24个版,版面数量一直在全国的报刊中是最多的。
自办发行后,摆摊设点订报不固定,宣传效应差,他们便在全市收购门市房,开设广州日报连锁店,由此报批了广州日报连锁店有限公司。员工统一着装,统一服务项目,订报、送报,还开设公用电话,售文具,代售期刊、书籍。他们的目标是,哪里有邮政所,哪里就有连锁店。目前在广州市内及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已有50 多家连锁店, 还委托186家工商银行的储蓄所代理收订, 今年的发行量超过了创刊以来同期最高水平,稳居珠江三角洲地区报业市场占有量之首。
《广州日报》自办发行后,派生出了报刊发行公司,拥有400 多名报刊投递员和1000多名报贩,拥有100辆发行车。 发行公司虽然是广州日报十个手指中的小手指,可每年上缴利税,在广州荔湾区是位居第二的纳税大户。
黎元江带领报社一行人在日本考察期间,凌晨两点钟爬起床来赶到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的报纸贩卖店去。日本的发行网络对广州日报发行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投递专营地、区域划分等等令他们大受启发。
在日本,如果有一栋新大厦竣工,只要有人搬进去,东西还没搬放好,就会有报贩寻着灯光去为他们订报;这被称之为洗楼行动。日本报贩的工作方法、工作精神在广州日报奏效了。广州旧城改造,动迁户很多,很多人搬迁到郊区,广州日报发行小分队赶往郊区挨门挨户为他们订报。
发行的机制改变后由过去求人家搞发行,变成现在很多人求着加入广州日报发行队伍。一个报贩卖一份广州日报可得7.5分钱, 如一天售出800份,一月就有1800元,加上售卖其它书刊, 每月收入至少要超过3000元,比广州一个公务员的工资还高。
广州日报自办发行后就不要市委发文件号召订阅广州日报了。1996年初发行量达62万份。
黎元江:报社固有的功能向外稍加延伸,就可以干很多事情。不绝对排斥不熟悉的行业,看准的有把握的也要搞。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广州这个地方广告源充分,但广州是个弹丸之地,竞争极为激烈,广州是人们注目的地方,谁都想插一只脚。光靠广告一根支柱是靠不住的,至少要有两根、三根。
当广州日报大洋房地产开发公司1995年的挂历展现在面前时,真令人惊讶、惊叹!整本挂历12张,全部是广州日报正在开发和尚待开发房地产的模型和建筑物的图片。
旭日广场.广州日报业中心;
红日广场.大洋地产广州北京路A级写字楼;
韶日大厦.大洋地产广州环市西路高级公寓;
怡日花园.花都市芙蓉幢广州日报乡村俱乐部;
华日花园.广州日报北京记者站;
荣日花园.广州日报上海记者站;
晓日广场.广州日报采编中心;
丽日广场.大洋地产光复路高级商住楼;
影日山庄.丛化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广州日报培训中心;
永日阁.大洋地产广州市大金镜园林别墅;
海日阁.广州日报海南记者站;
金日大厦.广州日报印务中心。
广州日报上上下下将此称之为百年基业!他们认为,虽然目前最大的优势是广告,一年几个亿的收入,但这个优势早晚会失去,用现有资金开拓其它财路,一旦广告收入达到饱和,还有继续发展的基础。
他们称广告为第一支柱,房地产为第二大支柱。
广州日报大洋房地产公司是广州房地产中的一支新军,其实它的前身仅仅是广州日报基建办公室,如今已经是颇具规模的二级房地产公司了。
如同很多单位一样,广州日报也有一个基建办,担负着办公楼、宿舍的维修和为职工建宿舍选地号找地皮的任务。黎元江上任之后,对报社职工作出一项承诺:到本世纪末要为报社职工提供650套房子, 平均85平方米一套,标准是有电梯,现代化装修,外部环境要相对安静,交通要比较方便。黎元江把这个任务下达给基建办公室。
要建宿舍就要找地皮,找到的地皮不一定适合建宿舍楼。不适合做宿舍,但适合做商住楼。
基建办最早在大德路找到了一块地皮,这里是繁华地带,噪音大,规划建设了19层的大厦,卖掉部分回收5700万元,还清整幢楼投资,还净赚二、三层和地下室共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第一块房地产开发成功,顺势在基建办基础上,成立了“广州市大洋房地产公司”。
广州旧城改造是一个跨世纪的举动,将噪音大有污染的工厂搬到市郊农村,这如同天上掉下来的机会,但不是谁都能把握的。
企业搬迁最大难处是缺资金,广州日报最大优势有资金,他们如饥似渴想得到黄金地带的地皮。于是,一笔笔的地皮生意成交了。
橡胶厂、洗衣机厂、食品厂、纺织厂,十几家工厂厂址被广州日报收买了,储备的土地达30多万平方米,有些地皮现在出手就赚钱,但他们不卖,他们要把跨世纪的基础打好。
在相当于上海南京路的商业街上,一幢总面积22000 平方米的大厦已竣工,其中一部分商业铺面出售回收9000多万元,一部分给拆迁户,一部分职工自用,不仅赚了8000多平方米100多套住房,还获利3000 余万元。
集游泳、桑拿、保龄球等娱乐与购物于一体12000 平方米的职工俱乐部是广州花都县最漂亮的建筑。每个职工每年可享受一次带家属度假安排,每人给消费券4000元到那里去消费享受。
跨世纪的印务中心,是按照纽约时报印务中心标准规划的。生产流水线从纸到印刷、折叠、打包、装订、运送全部一条龙。
广州日报社领导机构自去年12月1日起, 由原来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改为社会委员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报社领导班子由原来9个人中8人管采编,一人经营管理,变为一人抓全面, 5人抓采编,3人抓经营管理,报社决策层中, 专门负责经营管理的领导成员所占的比例大大提高了。报社经营管理中层一级机构,原来只有经理部和发行处两个处级部门,现共增设为计财处、发行处、广告处、管理处、经营处、技术处6个处级部门, 并从采编和政工部门调配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到这些部门担任负责人,改善了报社经营管理的人才结构。从体制上为报社走向集团管理和集团经营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