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思考论文_杨旭彬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思考论文_杨旭彬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消防工程分公司 山西太原 030032

摘要:中国新能源发展引领了当今世界的能源改革与能源转型大潮,与航母、高铁等成为当代中国的闪亮名片。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未来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发展战略;发展趋势;低碳经济

1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

能源在我们生活中一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利用,自古以来,我国能源消耗主要以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为主,但从1950年后,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人们开始意识到能源危机的问题,石油和煤炭,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开采量达到一定限度时,就会失去价值,使社会陷入能源危机。同时,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所导致的温室效应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综合两点,国家大力发展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技术,将其作为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解决传统能源消耗所存在的问题。人们常说“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是信息技术的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目前我国新型能源技术主要体现在核聚变技术、生物质能技术、海洋能源的开发、太阳能源的开发、未来月球能源的开发等,以一种更为先进、无污染的方式来进行能源利用。

2 新能源行业在发展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市场一直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中。全球传统能源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当年的次贷危机对新能源行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不同国家之间对新能源行业不同的态度也会影响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这就使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未知的风险。

如果没有核心的的技术能力支持,必然要从很大程度上以来其他能源。缺乏相应的研发机构和研发能力。我们同时缺乏有关方面的核心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较大,还有就是缺乏专业的从业人员、先进的仪器设备不足。

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不足。我国和西方国家质检对新能源产业的态度、政策和扶持力度都不同,这就是国家之间的合作变得相对困难。首先是技术壁垒问题,有些国家队相对先进的技术进行技术保护,这就阻碍了国家间技术交流。其次,一些国家对我国所急需的设备和仪器大幅度提高售价,从中赚取高额利润。还有就是贸易保护主义,例如美国为了保护自己的本土市场经常对我国展开反倾销反垄断调查,单方面设置贸易壁垒。

3 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几点建议

3.1 新能源弃风弃光

中国可再生能源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5%。首先,解决弃风弃光问题虽然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矛盾仍然是市场问题。从电力需求的角度来看,要尽可能实事求是地根据电力需求的实际增长来确定未来装机发展目标。相比核电七至八年的建设周期,风电和太阳能所需的建设周期较短,因此等到电力需求回暖的时候再加快建设也来得及。其次,如果政府为了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且在低能源需求的背景下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则可能需要考虑实施更为强有力的措施来解决当前弃风弃光问题。在低电力需求背景下,真正有可能做到比较经济有效地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的方法,就是推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3.2 智慧能源与微电网快速发展的驱动

未来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能源互联网将获得快速发展。能源互联网将对传统能源行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互联网B2B、B2C的业务模式也在向大宗能源项目扩张,全球能源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分布化、市场化、智能化。未来智能微电网的基本格局将是每个生产能源的单位都能够把生产的能源连接到能源互联网,而需要能源的人和单位也能够通过能源互联网来获得能源,共享性、互联性成为智能微电网的主要特征。能源互联网中传输的电能就相当于互联网中传输的数据和信息,来自煤电、核电、可再生能源的电站就相当于海量的网站,储能装置的角色与服务器相当,输电线路就好比通信线路——互联网之外的另一张“能源互联网”模型初具雏形。

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将促进能源流和信息流的高度融合,最终催生由智慧能源开拓的智能微电网时代。智慧能源不仅是用户有IP能够生产同时消费电力能源,也不仅是利用网络进行电力能源调配,而且要使电力能源产品像其他消费品一样能够自由交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智慧能源是应用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对能源的生产、使用、调度和效率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并在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实时检测、报告和优化处理,以达到最佳状态的开放、透明、去中心化和广泛自愿参与的能源综合管理系统。智慧能源产业就是将系统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应用于能源的生产、存储、输送、消费4个环节,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配套技术服务,以达到资源能源最佳配置、优化、管控整个能源系统的目的。智慧能源不仅包括传统的能源生产,也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智慧能源产业创新是物联网的实践,最终的结果是能源互联网。

3.3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能源消费依旧集中在第二产业群,特别是建材、石化、化工、冶金等领域,这些产业都属于高耗能产业,但是我国的低耗能产业,即第三产业的发展比较滞后,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够强劲,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耗能仅仅是第二产业的43%,但是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只占据了33%的比例,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3%,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并促进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形式,转变为节能型、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能耗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科技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

4 新能源的应用与发展

4.1 风力发电技术

风能资源在我国非常充沛。最近几年,中国的风电产业发展趋势迅猛,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新增和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尚有巨大风能资源等待开发。约占全国一半的潜在风能资源开发量在内蒙古,在规划的风电场建成后,其发电量接近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总发电量的30%。

4.2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近年来增长迅速,据王贵玲等2017年对我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显示,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截至2016年,我国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应用建筑面积已达4.78亿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湖北、江苏等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其中京津冀地区开发利用规模最大。我国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南沿海,如鄂尔多斯、胶东、辽东半岛等,主要用于供暖、种植、养殖和旅游疗养等。目前,水热型地热资源供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河北雄县。我国高温水热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台湾和藏南、滇西、川西,主要以发电、旅游疗养为主,是未来地热发电的潜力区。我国干热岩资源丰富,目前尚未开发利用,相关技术滞后于发达国家。但国家各高校及研究机构对于干热岩技术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及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这是我国首个地热能产业规划。规划中指出:新增地热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其中浅层地热能7亿平方米,中深层地热4亿平方米。

4.3 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

(1)首先对于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合理,加大对热利用的开发力度,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国民消费中的比重,从而既减少资源浪费又能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加大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2)加大太阳能产业发展。太阳能热水器是最普遍最高效的技术产品,应对其进行大力开发使用;加大太阳能的光电转换利用,将太阳能技术与其他电力产业技术进行融合,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加大资金投入以及科研投入,注重培养新一代的相关产业技术人才,促进太阳能评估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源利用率。

5 结束语

新型能源技术以一种更为先进无污染的方式进行资源利用,无疑对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周强,汪宁渤,何世恩,沈琛云,杨林,赵龙,陈钊.高弃风弃光背景下中国新能源发展总结及前景探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45(10):146-154.

[2]廖家勤,孙小爽.新能源汽车财税政策效应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7(01):86-93.

[3]舒印彪,张智刚,郭剑波,张正陵.新能源消纳关键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01):1-9.

[4]李琼慧,王彩霞.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看新能源发展[J].中国电力,2017,50(01):30-36.

[5]陈国平,李明节,许涛,刘明松.关于新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01):20-27.

论文作者:杨旭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思考论文_杨旭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