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中的几个译本与注记_诗歌论文

清诗中的若干版本与注释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注释论文,诗中论文,版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园囿中,清代诗歌是一块饶有宝藏而又很少有人开垦的处女地。其中有 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很需要我们去考辨、澄清。本文所涉,大抵均属于有关版本与注释方面 的 问题。

(一)项圣谟自题《大树风号图》诗的原始出处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兼诗人项圣谟,入清后始终坚守民族气节,以卖画为生。他的这种品格 不 仅反映在绘画上,同时也体现在诗歌中。如其自题《大树风号图》七绝一首,向来为人传诵 :“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

诗歌题咏傍晚时分耸立在狂风之中的参天大树,而又以那些随风披靡的菰蒲之类作为对比 ,其寓意极其深刻。现代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就曾经一再将此诗书写成条幅赠送友人 ,并作为典故化用在自己的一首七律《亥年残秋偶作》中。从现今的某些清诗选本以及鉴赏 辞典 中也可以读到这首诗。

然而,关于这首诗的原始出处,却由于项圣谟本人的诗文集流传不广,查阅不易,所以一 直成为一个“悬念”。即使是鲁迅先生书写之时,也每每想不起作者是谁。倒是《鲁迅全集 》的编纂整理者在该书第15卷1934年4月“日记”的第三条注释中(此据十六卷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1年版),根据原画上的题诗对此作了交代[1](p.145)。这即使与项圣谟本人的 诗文集相比,也无疑是更为可靠的,因为原画上的题诗才真正是题画之作的最原始出处。欣 喜之余,使人不由得对《鲁迅全集》的编纂整理者产生深深的敬意——尽管该书成于“文化 大革命”时期,所有编纂整理者都未曾署名。

(二)毛奇龄《赠柳生》诗的版本及典故

明末清初著名说书艺人柳敬亭,在当时是一个家喻户晓而又不同寻常的人物。他不但擅长 说书,而且南明弘光时还曾入明帅左良玉幕府,参与谋划军事,从事抗清斗争。当时的许多 文人雅士如张岱、吴伟业、黄宗羲等等,都曾经为他写下过各种文字。其中仅吴伟业一人就 先后写有《楚两生行》、《沁园春·赠柳敬亭》、《柳敬亭传》、《柳敬亭像赞》、《为柳 敬亭陈乞引》等一系列诗词传赞乃至“陈乞”广告[2]。孔尚任的著名传奇《桃花扇》还 将柳敬亭塑造成一位“英雄”的形象[3]。只是这里面绝大多数作者的用意几乎都在于借 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也就是通过柳敬亭其人其事,来抒写有关家国兴亡的感慨。

沈德潜辑《清诗别裁集》卷一一,录有毛奇龄的一首《赠柳生》绝句,全诗如下:“流落 人间柳敬亭,消除豪气鬓星星。江南多少前朝事,说与人间不忍听”。此诗标题中所说的“ 柳 生”,即指柳敬亭。从诗歌正文来看,它显然写于抗清失败之后,柳敬亭重新流落江湖之时 。其中,后两句暗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典故:“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盖李龟年原为唐玄宗时代的宫廷艺人,“安史之乱”以后流落江南,其身份和遭遇都同柳 敬亭颇为相似;“落花”在清初诗歌中往往借喻亡国,比杜甫原诗又增加了一层特殊的内涵 。总起来看,全诗抒写家国兴亡的感慨的确十分明显,并且十分沉痛。

然而,在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毛奇龄《西河集》中,此诗的原文却不是这样的。毛 奇龄一生著述极富,本题见其《西河集》卷一四○“七言绝句”之三,诗歌正文前面还有一 篇小序:

柳敬亭说书人间者几三十年,逮入越,老矣。杨世功曰:“敬亭将行,不得大可诗,且不 得 一会祖道,似恨然者。”予时病,强起将从之,汗接下,不果可往。敬亭书至,云:“如相 会者。早间世功言及相会,惜言相会只此。”是时寓沈康臣宅,发缄皆笑。后二日,敬亭止 梅市,予与康臣遂赴焉。再说书,聆之感于心。然实病,不能赋诗也,口吟二绝以赠行。

按毛奇龄系浙江萧山人,当时柳敬亭正飘零萧山以及绍兴一带(“梅市”在绍兴)。他在将 要离开浙江的时候,很希望能够得到毛奇龄(大可其字)的赠诗,同时会面告别,从这里可以 见出他的豪爽性格,一片童真。而毛奇龄由于当时正在患病,不能花大力气写诗,故而只能 “口吟二绝以赠行”。原诗如下:

其一

扶病来看柳敬亭,秋花开满石榴屏。

一声河满寻常曲,说到伤情不忍听。

其二

枚生未作梁园赋,吴客将行越水滨。

怪底观涛能解病,原来君是广陵人。

这里的第二首可置不论,而第一首实际上就是前引《清诗别裁集》所录的那一首,只是文 字出入非常大。其中后两句所用的典故,“河满”通常也写作“何满”,相传为唐代著名 艺人,因事被杀,临刑时作《何(河)满子》曲以进,情调极其哀怨;中唐诗人张祜《宫词》 二 首之一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这与前引所用李龟年 的典故相比,虽然在人物身份等方面大抵相同,但在抒写家国兴亡之感的力度上,显然是远 远不及的。

此外,《清诗别裁集》所录的那首绝句中的第二句,不但其本身就比“秋花开满石榴屏” 所描写的自然景物更富有意义,而且它的背后同样隐藏着一个很深的典故。这里面主要是“ 鬓星星”三字暗用了晋宋之际谢灵运的《游南亭》诗:“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戚戚感 物叹,星星白发垂。”这里的“朱明”,在谢灵运原诗中只是泛指光阴,而在清初,却恰恰 关 合已经灭亡了的朱明王朝。这样,“已睹朱明移”,便刚好成了“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也即“鬓星星”的注脚;再连同下文的“江南多少前朝事”云云,诗歌的内涵自然显得 更加深厚了。

这首诗还有第三种版本,那就是康熙年间原刻的毛奇龄《西河合集》。该本同样位于“七 言绝句”卷三,它的前两句(包括小序和第二首)与上述《四库全书》本《西河集》相同,而 后两句则又与《清诗别裁集》相同。这正是此诗最原始的版本,后来民国间徐世昌辑的《晚 晴簃诗汇》(卷四四)就是据此选录的[4](p.1715)。至于它的后两句显然是因为抒写家国 兴亡之感实在太强烈,所以被四库馆臣改掉了,而它的前两句则很可能出自沈德潜的改笔。 以上三种版本作比较,明显以《清诗别裁集》为最佳,原刻《西河合集》居其中,《四库 全书》本《西河集》为最次。只是由于在《清诗别裁集》之前还有许多流传不太广的清诗选 本我们没有条件一一检核,因此,前两句是否一定就是沈德潜所改,这个问题还不能完全下 结论。此外就是《清诗别裁集》的这个版本,其首句与末句两用“人间”,是否一定就是最 佳组合,这一点恐怕也还值得斟酌。而它之所以总体上为最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说也就是 增 添了有关“鬓星星”的内涵。

大概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现今流行的不少清诗选本以及有关鉴赏辞典,通常都依据《清 诗 别裁集》的版本选录这首诗,公认它为清诗中的一首名作。然而,关于这种版本上存在的歧 义现象,除了陈友琴先生选注的《千首清人绝句》略有涉及以外[5](p.331),其他诸书都 只字未提。并且在注到“鬓星星”三字的时候,诸书都只引及谢灵运原诗中的“星星白发垂 ”一句,而偏偏忽略了寓意极深的“已睹朱明移”以及“戚戚感物叹”诸句,以致它背后的 苦心精诣全然湮没不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三)王士祯《秋柳》小序的标点与理解

王士祯的成名作《秋柳四首》(见《渔洋山人诗集》卷三),正文之前原有一篇小序,全文 如下:

昔江南王子,感落叶以兴悲;金城司马,攀长条而陨涕。仆本恨人,性多感慨。寄情杨柳 ,同《小雅》之仆夫;致托悲秋,望湘皋之远者。偶成四什,以示同人,为我和之。丁酉秋 日 ,北渚亭书。

这篇小序以骈文的形式写成,主要包含有四个典故:一是“江南王子”云云,指南朝梁代 简 文帝萧纲,萧纲撰有《秋兴赋》一文,开头说:“秋何兴而不尽,兴何秋而不伤?伤二情之 本背,更同来而匪方。复有登山望别,临水送归。洞庭之叶初下,塞外之草前衰”[6](p.3136)。二是“金城司马”云云,指东晋官至大司马的桓温,桓温晚年经过金城这个地方 时,看到早先所种的杨柳“皆已十围”,乃“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 ,泫然流泪”[7](p.11)。三是“寄情杨柳”(“寄情”一作“情寄”)云云,意取《诗经 ·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四是“致托悲秋”云云,盖本屈原的《九歌·湘夫人》:“帝子 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以及宋玉的《九辩》:“悲哉 ,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憟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以上四个典故,第一、第四条侧重于点“秋”,第二、第三条侧重于点“柳”,内涵与层 次都十分清楚。

然而,近年所见几种王士祯诗集的校点整理本,在有关这篇小序的标点上,却常常出现不 应有的错误。例如齐鲁书社1992年1月第1版的《渔洋精华录集注》(《秋柳四首》及此小序 见卷一),“寄情杨柳”以下标点为:“寄情杨柳,同《小雅》之仆夫‘致托悲秋,望湘皋 之远’者”[8](p.52)。

这里将两个典故混合为一,显然是不正确的。特别是《传世藏书》本《渔洋山人精华录》( 《秋柳四首》及此小序见卷五),“寄情杨柳”以下又标点为:“寄情杨柳,同小雅之仆, 夫致托悲秋望湘皋之远者,偶成四什以示,同人为我和之”[9](p.44)。这里不但同样将 两个典故混合为一,而且连“小雅”也不施书名号,甚至将“仆夫”一词都予以拆开,可知 整理者确实没有读懂。此外,“偶成四什”以下三个四字句,虽然像现在这样并成两个 六字句似乎于意也勉强可通,但实际上却并不符合王士祯的原意,盖“偶成四什”与“以示 同人 ”本身也是一对骈句,标点自不宜随便移动。证之该书下文惠栋补注引王士祯“丁酉诗序” 所谓“聊成四什,遍索同人,辄复簸扬在前,用为嚆矢云尔”云云,更可以确断“偶成四什 ,以示同人”即对应“聊成四什,遍索同人”,而“为我和之”也就是“辄复簸扬在前,用 为嚆矢云尔”之意。

其实,由于王士祯的《秋柳四首》属于清诗中的名作,现今的许多清诗选本以及鉴赏辞典 之类通常都会选到它,所以有关这篇小序的标点,有时倒可以从这类通俗读物中获得参考, 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出自名家之手的通俗读物。例如,上海书店1993年8月第1版王镇远先生编 著的《清诗选》,以及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的《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中,章培恒 先生撰写的赏析文章,两者在征引这篇小序时,标点即相当正确。只是上面提到的齐鲁书社 的《渔洋精华录集注》,由于出版于此前的1992年,所以来不及参考这两种通俗读物。而上 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的《渔洋精华录集释》(《秋柳四首》及此小序亦见卷一), 关于这篇小序的标点即完全正确[10](p.67),只不知它是否果真受到过有关通俗读物的 启发。但无论如何,笔者常常有这样的体会,许多所谓的通俗读物,其学术价值其实是不能 低估的。

此外,就上述三种校点整理本而言,由于这篇小序都出现在惠栋的注释中,所以还涉及惠 栋 原注这篇小序的出处——“渔洋集序”。按照惠栋的本意,所谓“渔洋集序”指的是王士祯 《渔洋集》(具体即指《渔洋山人诗集》)这个版本中《秋柳四首》的小序,而并非《渔洋集 》一书的总序。因此,齐鲁书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这两种校点整理本都将它标点为“《渔 洋集序》”,这显然容易造成读者的误解。相比之下,倒是《传世藏书》本标点作“《渔洋 集》序”,似乎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只是即便如此,读者也还有误解的可能。前面提到的惠 栋 补注引王士祯“丁酉诗序”,同样存在着这个问题。像这样的提法究竟怎样标点才能够精确 无误,笔者一时也想不出妥当的办法,大概只能考虑适当添加几个说明的文字。至于上海古 籍出版社该本校点整理者按语中,将王士祯为他人(赵吉征)撰写的《菜根堂诗集序》标点作 “《菜根堂诗集·序》”,使人误以为《菜根堂诗集》为王士祯本人的著作,这个做法则显 然是不妥当的。

王士祯的《渔洋山人精华录》尽管是王士祯诗歌的“精华”所在,但它本身毕竟只是一个 选集。并且后人为该书所作的笺注,特别是惠栋的注本,一般也不难读到。今人将其中比较 重要的几家笺注汇集在一起,这项工作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在短短的几年间,在目前许多 有 价值的古代典籍特别是学术著作排不上出版日程的情况下,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出版 同一种内容的校点整理本,这的确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说这样做也有什么好处的话,那恐怕 就只有再提供相互校勘的作用。而如上文所说,有关一篇小序的标点尚且存在种种的问题, 并且牵涉到其中任何一种校点整理本,可知古籍整理的工作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四)“栖霞岭”与“烟霞岭”

金农《冬心先生集》卷一有《晓登栖霞岭,历水乐洞,转憩慧日精舍,觅壁上题名,泛湖 而归,杂书三首,寄昔年同游王(煚)、周(京、司直)、金(士章)、汪(潭、台)诸朋好》一 题,写他某日在杭州的游览经历。诗云:

其一

云容翠巘宽,此间济胜若骖鸾。

野梅苦竹无人见,破晓冰霜各自寒。

其二

烟林叶尽声如扫,山鸟日高啼已空。

独立吟成有谁和?一方寒玉水丁东。

其三

蛛尘藓墨认依稀,怊怅题名身世非。

坐对诸峰浸湖面,黄妃塔下放船归。

以上三首绝句,如联系诗歌标题,即分别对应“晓登栖霞岭”、“历水乐洞”、“转憩慧 日精舍,觅壁上题名,泛湖而归”三个阶段,层次非常分明。

但是,与金农约略同时而稍后的王昶,其《湖海诗传》卷一一选录金农此题,“栖霞岭” 却写作“烟霞岭”[11](p.254)。按栖霞岭位于西湖西北面,为岳坟所在。而下文水乐洞 却在西湖的西南面,二者分处两地,相距很远,依常理不大可能既“登”此而又“历”彼。 并且下文的慧日精舍原址也在西湖南面的南屏山一带。因此,当天金农“晓登”之岭,似乎 的确以王昶所改的“烟霞岭”更具有可能性——烟霞岭北倚南高峰,上面有烟霞洞,往下走 便是水乐洞(具体位置在烟霞岭东麓),出谷口到南屏山,然后泛湖归城,游程最为经济合理 。

然而,金农尽管曾一度流寓扬州,但他从小生长在杭州;其《冬心先生集》总共只有四卷 ,并且是他自己在四十多岁时亲手编定付刻的,因此,像“栖霞岭”与“烟霞岭”这样易生 混淆的敏感地名,应该是不会疏忽的。仔细想来,假设金农当天是从松木场方向出发,这样 可先从便道翻越栖霞岭;或者沿西湖北岸从东往西,先就近攀登栖霞岭再返身下山,然后在 水乐洞那里不登烟霞岭而只游水乐洞,这种可能性也都是存在的。假如真是如此,那么,王 昶的改动就属多余的了。只是这一字之差,却给我们后来的读者带来了疑惑。而如今倘要真 正解决,则除非金农本人再世。

(五)袁枚诗集的编年干支

袁枚《小仓山房诗集》正集凡37卷,统一编年排列。每卷序数之下,都以干支标明写作年 份。虽然各卷对应的年份有多有少,但从卷一“丙辰”(乾隆元年,1736)开始,至卷三七“ 丁巳”(嘉庆二年,1797)结束,其间干支全部相连,十分完整。

偶因查核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的一首诗歌,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的点校 本《小仓山房诗文集·诗集》中,却怎么也看不到标有“甲辰”的这一卷。而根据卷一的“ 丙辰”,按照干支的排列次序往下推,“甲辰”年的诗歌应该在卷三○,却原来该本印错了 一 个字,变成了“壬辰”[12](p.775)。这样一来,非但“甲辰”年的诗歌找不到,而且 连带“壬辰”(乾隆三十七年,1772)这一年的诗歌又凭空“多”出了一块;假如使用者不是 从 年份查作品,而是倒过来从作品查年份,同时又不核对前后各卷的干支,那无疑就要造成错 误。因此,像这种干支的印刷校对,的确应当格外引起注意。

笔者过去曾经根据《四部备要》本,将该集各卷对应的干支抄成一张表格式的卡片。后来 因为有了点校本,所以那张卡片倒忽视了。而经此一次,发现它其实还是很有用的。如今袁 枚诗集又先后有了江苏古籍出版社约请王英志先生主编的《袁枚全集》以及《传世藏书》等 多 种版本,笔者带着这个小问题去核对该卷的干支,看到它们都正确无误。从这个“抽样检查 ”可以肯定,后来的校点整理者并没有去照抄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本子,这种精神是十分难能 可贵的。

其实,无论是干支还是年号、公元,平常都难免要出错。往往一字之误,就要差上若干年 。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包括笔者本人。近年笔者在写文章涉及年份的时候,习惯将这三种纪 年法同时写在一起,这主要也就是考虑到万一其中某一种出现错误,读者还有其他核对的渠 道,从而起到“三保险”的作用。

(六)姚鼐《别梦楼后,次前韵却寄》用李白诗

姚鼐诗歌最擅长七律,名篇络绎。如其《别梦楼后,次前韵却寄》一首,即屡见于各家选 本。不过其中个别典故的注释,却也屡见同样的错误。先看原诗:

送子挐舟趁晚晴,沙边瞑立听桡声。

百年身世同云散,一夜江山共月明。

宝筏先登开觉路,锦笺余习且多情。

钁头半个容吾与,莫道空林此会轻。

此诗原载《惜抱轩全集·诗集》卷一○。诗歌写作者与王文治(梦楼其号)的深厚友情,上 半首从当时送别说起,以写景为主,合中有分;下半首谈到两人旨趣,以表意为主,则又分 中 有合,如此开阖照应,章法十分考究。同时,此诗所用典故,或明或暗,既反映两人关系, 又切合佛学爱好,不仅精当,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诗境,丰富了内涵。其中第五句“宝筏先登 开觉路”云云,典出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然而, 今所见各种有关选本以及鉴赏辞典,在注引李白诗句时,“迷川”却都误作“迷津”。现在 为 便于说明,不惮其烦,特将李白该诗全文抄录于下: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此诗体裁系五言排律,总共八韵,所有韵字全部出自下平声之一“先”部。而如果“迷川 ”作“迷津”,那就会造成出韵,盖“津”字属于上平声之十一“真”部。由此可以确定, 将 李白此诗“迷川”引作“迷津”,这绝对是错误的。

上面这个错误,既然会一再出现在不同选家与作者的有关注释与鉴赏文章中,那么,这中 间必然有一种微妙的联系。我们觉得,第一个出现错误的人很可能是由于偶然的疏忽,这应 该是可以理解的。而奇怪的是后来的人常常拿了他人的东西一味照抄,而根本不肯去核查原 始资料,哪怕是已经细到可以单字检索的李白诗集,这就不应该了。特别是现今计算机技术 高度发达,听说有些人用上一台扫描仪,拿人家的东西先扫描进去,或者直接从网上下载, 然后稍微修饰修饰,转眼间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就完全“搞定”。只是这样一来,各种错误 递 相沿袭的概率也必将更高。像这里所说的李白诗,大概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了。

(七)黎简《题内子禅病图小影》的系年

黎简《五百四峰堂诗钞》共25卷,系其生前手自编定又自行刊刻的。集内作品按作期先后 编 年排次,自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至六十年乙卯(1795),刚好一年一卷。但其中系年舛误 者,也在所不免。兹举其《题内子禅病图小影》一题为例。该诗见于卷一一,原编乾隆四十 六年辛丑(1781)。考其后卷一二次年所作倒数第二题《寒夜书寄》二首之二颔联“佞佛惟缘 我,凝神乃感卿”原注说:“今年春病后,曾作《禅病图》小影。内子尝言,每梦我归,无 不协者。”又此卷第一题为《妇病》,可证明其妇“今年春”确在患病。而《禅病图》小影 既然为“今年春病后”所绘,则《题内子禅病图小影》诗歌便不可能先此而作。也就是说, 此题系年,再早也不能早于卷一二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今人重编《黎二樵诗集》(见 《顺德文献丛书》,二樵其号),于此题次序未作调整,也没有加按语说明[13](p.97)。 日后如再整理黎简诗集,对此类问题自当予以注意。

标签:;  ;  ;  ;  ;  

清诗中的几个译本与注记_诗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