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从“学”的视角重构语文课堂论文_郑航

浅析如何从“学”的视角重构语文课堂论文_郑航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语文课堂需要从“学”的视角加以重构,语文教师的“学情分析”则是“重构”的重点。然而近年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学情分析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证明效力低下。要走出这一困境,唯有对学情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加以重构,在重构中重新处理学情分析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学情分析;语文教师;课堂重构

一、个案研究的含义与特点

个案研究是通过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与认真细致的分析,来认识个案的现状或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方法。通过个案研究,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他个体甚至是整体上的某些特征或规律,因此,有人称个案研究为“解剖麻雀”。

个案研究的特点有研究情景的真实性、研究对象的个别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研究过程的深入性。

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数量较少,其代表性受到影响,因此,难以从个案研究中得出普遍性的规律和结论,而且依据个案研究得出的研究结果的适用性也常常被人怀疑,难以推广;个案研究一般只能揭示对象的类型特征,常常是定性的分析,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个案研究中的个案追踪研究需要较长时间,需要研究对象的长期合作,部分研究对象的流失也会给研究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常常被削弱。

二、个案研究的步骤与主要方法

个案研究的步骤是认识个体,确立个案、收集个案的资料、分析整理资料、指导个案的发展、追踪研究、撰写报告。主要方法包括追踪法、追因法、临床谈话法、产品分析法、教育会诊法。

总括来说,个案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由收集资料的方法(即调查方法)决定的:追踪法对应的是追踪调查;追因法对应的主要是追述(但也包括其他方法,如历史文献调查等);临床谈话法对应的主要是访谈调查(但也可以包括问卷调查);产品分析法对应的主要是文献调查,而教育会诊法与专家法类似。许多时候,个案研究要综合使用两种或更多的方法。

在初步了解了关于教育个案研究的相关知识后,我进一步学习了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本文以语文教师的身份出发,针对学情分析做的具体个案研究,从“学”的角度重构语文课堂,所以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语文教师“学情分析”的现实图景

近年来,语文教师“学情分析”总体呈上升趋势。从近十年主要的语文教学期刊发表的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分析来看,含有 “学情分析”的教案在总教案数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从侧面证明教师对学情分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情分析由宏观背景逐步落实到具体层面。长期以往的经验中表明,语文学科受一般教学论的影响。学情分析仅停留在对学生的基本特征作出整体性描述使学情分析显得空洞、模糊。近十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学情分析,虽然仍有相当多空洞、模糊的学情描述,但也有不少教师已意识到学情分析应该走向具体化。

“语文教学内容”逐渐成为学情分析的核心参照要素。十多年来的学情分析,教师们虽然用的是实践话语,表述也有所不同,但都是将学生的学情与具体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把教学内容作为学情分析的核心参照要素。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手段比较单一,从教案和教学设计分析的情况中,我们可以明显得出,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是经验判断这一方法,只有极个别的老师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学情分析过程比较粗浅,三言两语的简单评判式分析居多,大多没有结合具体教学语境和学习状况展开分析,分析的内容没有体现详细的层次。学情分析的深度不够,大多数老师对学情的判断仅仅停留在初级上,如“学生读懂课文没有问题”这样的判断,并没有深入到课程与教学内容具体的事实层面上。

四、对语文教师“学情分析”的深层追问

对学情分析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联性的追问。首先从大的方面出发,学情分析与课堂教学并不是两个割裂开来的环节,而是互相包含,互相体现的两个环节。在设计学情分析时,我们应与课堂教学高度契合,而不是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意思就是,我们不仅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实际问题,而且应该针对学生的难处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拉进距离,激发兴趣,降低难度等具体方法,都是必须认真考虑且付诸于行动的优秀方法。

对学生的课堂感受的追问。学生对语文学习状态的上述表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状况。学生的兴趣状况、预习情况、课堂参与度、课堂发言、课堂注意力等情况直接影响着课堂氛围。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到,语文课堂学习状态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听到了一种 “沉默的话语”———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诉求。这些来自课堂深处的诉求表达的是对教师学情分析与教学方式之间关联性的质疑。

五、结语

从“学”的视角重构语文课堂,在针对“学情分析”这个个案中,从具体背景,进一步追问,重构语文课堂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也告诉我们在“学情分析”上仍存在诸多问题,但发展前景是较为广阔的,我们应该从现在起,以一个准语文教师的身份高度重视“学情分析”,多多了解并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争取应用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喻旭初.罗密欧与朱丽叶备教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08(07):15.

[2]王九红.小学教学研究[J].小学语文教学,2017(09):20

[3]赵景瑞.我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思想与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郑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浅析如何从“学”的视角重构语文课堂论文_郑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