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范围也不断扩张,尤其是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的城市及地区,为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建筑行业已逐步向高层建筑的建设方向迈进。众所周知,高层建筑的最低标准在十层以上,且实际高度还在不断突破,这就需要保证建筑的安全稳定性和牢固性,建筑物对外界环境及自然因素的抵抗性要增强,负荷能力及抗压性也要有一定的保障,这就对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工作加大了难度,其中施工技术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而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同时也是保证整体建筑物质量安全的基础工作,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相关从业人员就要在保证施工技术科学合理性的基础上,加强对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主体结构是高层建筑的基本框架,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层建筑的建设占据着所有建筑工程的一大部分,它的建设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提高了国民生活的质量,尤其是在我国人均用力较少的情况下,使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引来了很多的重视与关注,同时使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普遍。本文就对建筑工程中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1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尤其是与城市现代化建设有着很大关联的城市建设,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花样和现代化特色。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逐渐的受到建筑设计人员的青睐。但是建筑施工并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对施工质量要求比较高、施工程序复杂、露天操作的项目。高层建筑相比于底层建筑还存在着很多的自身优点:建筑的层数多、高度高,因此其工程量和技术的要求更高;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固性和安全性,高层建筑的地下埋深深度相对于一般建筑要更深,一般情况下在5米甚至更深;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较长,至少为两年左右,这就要更多地考虑到雨期和寒冬季节;施工的强度大,对建筑人员的要求较高。
2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2.1高层建筑地基与测量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地基测量工作尤为重要。如果高层建筑的条件、环境比较复杂,特别是持力层较深、土质复杂、地下室埋置深度不足的情况,需要采用桩基的模式,以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对于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桩,已在实际中使用较长时间,且质量也有着较好保证。针对承载力方法,正确使用预应力空心管,实现较大承载能力的状态。从实际来看,预制桩在地下水位区的使用方面较广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过,预制桩也存在缺点,特别是造价高、截桩困难、钢量消耗大等问题,对实际使用造成影响。所以,多是采用现浇桩的方法进行地基施工。这主要是因为现浇桩具有造价低、适应性强的特点,并已逐步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模式,非常适合于现代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对于基础埋置特别深的情形,施工技术的难度较大,且施工的安全系数低,相关的安全保护不容易实现。这就适宜采用沉井法进行施工,可以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2模板工程的内容
模板施工在高层建筑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就施工期来看,模板工程占整个施工工程工期的一半以上。足以见得模板工程的重要性。模板起着承重的作用,因此模板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支撑起施工荷载,保障施工安全。模板工程的建设需要很多技术,在模板搭建之前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然后确定模板的强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做到有能力控制模板的质量。所以模板在支撑起来之前要进行样板设计,由专业人员画出制作图样,严格按照图纸来施工。模板的安装人员需要技术过硬,确保每一块模板都安装在实处,不得有虚空。在施工时要注意安装模板是不要粘连,而且要避免钢筋损伤模板,焊接时要注意保证模板的美观性。而且模板的位置还要避开水管和电路,避免在模板上二次开洞。这样做很容易破坏模板。其次还要制定模板回收方案,以备模板的拆除。然后调整模板的尺寸和位置,确保板位置的准确性。最后就是模板的拆除工作。模板在拆除的时候要注意拆除顺序,在确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后将模板与浇筑的混凝土墙体分离,松动穿墙拉杆,保证墙体与模板完全分离,分离之后要及时清理残渣,然后清洗模板。
2.3钢筋工程
在开展钢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钢筋接头位置和钢筋制作绑扎方式的合理性。在确定钢筋接头位置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第一,需要将梁底部的钢筋放置在支座的位置,还需要对接头钢筋的面积严格控制。第二,在开展竖向楼板施工的过程中,在对支座位置的钢筋和楼板进行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对钢筋之间的位置严格控制。而在设置短钢筋的过程中,需要依照工程实际特点和状况,确保设计内容的合理性,在对施工缝预留的过程中,还需要依照相关要求,完成插缝的工作。第三,需要对钢筋制作和绑扎工作的规范性进行控制,当遇到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与相关设计单位及时沟通,在经过反复核对之后,才可以开展钢筋样品审核的工作。第四,在完成钢筋绑扎工作的之后,需要避免出现位置交错的现象,保证钢筋位置的固定性,而当板钢筋在牢扎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交叉点环绕的施工方式,从而保证钢筋实现双向受力的目标。
2.4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各个施工单位应当熟悉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混凝土浇筑应当连续进行,而且应当按照施工方案对主体进行分层浇筑;混凝土在布料时不要集中进行,应当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一般是先竖向后水平,同时一定要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在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密实性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是达标的。一般按照施工组织要求混凝土在使用时才能运到现场,而且到达现场后应当尽快浇筑,避免混凝土发现质量变化。当发现混凝土已经出现均匀性变化时,一定要采取一些措施,将混凝土搅拌均匀,满足施工使用要求。在建筑主体结构进行剪力墙的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混凝土出现离析的质量问题。当混凝土进行浇筑时,混凝土的出口到地面的距离不能高于2米,高于2米就一定会出现离析的情况,就是粗骨料与细骨料进行了分析,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能达标,严重影响主体结构的质量。另外,在对竖向的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浇筑距离地面的距离不能高于3米,如果高于3米时,而又不能避免时,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说采用溜管的浇筑方式,增加下料的长度,减少混凝土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从而避免出现混凝土离析的问题。
3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且提高了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这同时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城市化建设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建筑物安全稳定性的关注力度。基于此,要想从根本上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就要着重加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科学性,并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以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沈左爱.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5(02):93.
[2]贾小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5(09):116+119.
[3]贾小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5(9):116
论文作者:张凡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高层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模板论文; 钢筋论文; 主体论文; 结构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