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如何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教学论文_杜春梅

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如何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教学论文_杜春梅

陕西省神木中学 719300

摘 要:生命世界从细胞到个体、从个体到种群以至生态系统,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有着自身的结构基础和物质基础,有着自身的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一线教师应懂得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普遍联系性、相对性、统一性,把握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有意识地渗透到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之中。

关键词:唯物主义 生命系统 普遍联系性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所选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这是课程标准对必修模块内容所做的高度概括。况且陕西省一直用的是全国卷,相对于自主命题,全国卷的信息来源更加广泛,题干设置更加巧妙,知识点的运用更加灵活,知识间的整合度更高。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有意识地把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进行有效的、高效的整合。

一、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帮助学生建立生命系统思想

高中生物三个必修模块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分子和细胞》模块侧重于使学生在细胞水平认知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遗传和变异》模块侧重于使学生在基因水平认知生命系统的发生和发展;《稳态与环境》模块侧重于使学生在个体和种群水平认知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第4页指出:“学生在学习生物1《分子和细胞》的内容之后,既可学习生物2《遗传与变异》的内容,也可以学习生物3《稳态与环境》的内容。”课程的这一规定,反映了《分子与细胞》模块是学习所有其他模块的基础,也反映了各模块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依存。没有扎实的《分子与细胞》知识作为基础,难以学习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机制,进而难以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而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控,涉及到许多种类的细胞及细胞参与的分子机制。即使是群体生物学(从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的关系,其物质、能量、信息的运动,均离不开细胞的生理活动和相关的分子机理。三个必修模块,从不同的层面来解释生命现象及其本质,但知识之间并非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这些联系表现在分子水平上,即各种化合物相互作用,以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形成细胞结构,从而表现出生命现象;细胞水平上,即各种细胞结构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生物个体,表现出个体水平的生命现象;以及群体水平上,即“同种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依次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应用普遍联系的思想来指导生物学教学,充分体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运用相对性的观点帮助学生理解稳态这一核心概念

稳态是系统能够独立存在的必要条件。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都将维持自身的稳态作为目标,稳态的维持靠的是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课程教学中应该向学生讲清楚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是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使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是机体通过调节使平衡得到恢复。必修3模块中关于这种机制,在个体水平上重点阐述了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就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强调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如“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代谢调节”等;在群体水平上主要阐述了种群密度的制约调节,群落通过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来调节生物之间种群数量的相对平衡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所以,要帮助学生理解稳态、调节和环境等生物学核心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把生物个体和系统水平的要素、行为、稳态和发展等问题统一起来。

三、运用统一性的观点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科学的核心思想,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内在逻辑。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在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相关内容中均体现了该逻辑。蛋白质、核酸和多糖都是由特定单体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它们以碳链为骨架,构成了细胞的物质基础,然后,这些生命物质分化成为细胞的结构基础——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此基础上,细胞表现出了应有的功能——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能量的供应与利用、细胞的增值与分化。整个必修1模块内容正是顺着这一逻辑关系来编排的。具体的比如,教材在第42页详细阐述了细胞膜的功能,让学生认知了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然后展现出了不同历史年代的科学家寻求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最后提出了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这是由于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上分布着种类不一的蛋白质,才有了不一样的生物膜功能: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结构分布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所以,它是光反应的场所;线粒体内膜分布着有氧呼吸的酶,所以,它是氢氧结合的场所;内质网膜增大了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许多重要的反应都在此进行……这些正是膜结构与膜功能的高度统一。

《稳态与环境》模块教材中许多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也体现了该特点。

总之,生物课堂教学知识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三个不同必修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真正实现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论文作者:杜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  ;  ;  ;  ;  ;  ;  ;  

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如何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教学论文_杜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