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可望远,望远致思深论文_丁宗山

登高可望远,望远致思深论文_丁宗山

丁宗山 泸州市天立学校 646000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2-051-02

学习目标:

1、了解登高类诗歌,掌握其最常用的艺术手法;

2、掌握登高类诗歌主题的常见类型;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的不同情感。

学习过程:

【课前】1、预习课本第20课前三首古诗,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歌大意;

2、自行学习微课,了解杜甫、陈子昂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课中】

一、登高回望,温习旧知

朗读《登鹳雀楼》、《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观沧海》 三首古诗。

阅读思考:这几首诗在内容(题材)和抒情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再次登高,领略不同

学习课内《望岳》、《登幽州台歌》,课外《秋登兰山寄张五》、《过勤政楼》共四首古诗。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要求:1、小组合作,结合微课、课本、学习单,完成以上表格。

2、用时6分钟,小组利用平板将讨论结果拍照上传。篇目身处何境登临何处观看何景生发何情

《望岳》

《登幽州台歌》

《秋登兰山寄张五》

《过勤政楼》

采用“诗人处于 (境遇)时候,登临 (地方),眼望 (形容词)的景象,抒发了 (感 情)。”句式进行汇报展示。

课内古诗:《望岳》、《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见课本)

课外古诗: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1)兰山:一名汉皋山,又称方山、蔓山,在湖北襄阳西北十里。

(2)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3)“天边”二句:隋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中有:“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这两句似是据此变化而成。荠:荠菜。

篇目身处何境登临何处观看何景生发何情

《望岳》

《登幽州台歌》

《秋登兰山寄张五》

《过勤政楼》

过勤政楼 (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创作背景】

据《唐会要》,大和三年,修勤政楼。大和三年(827年),杜牧二十七岁,正进士及第制策登科,由洛阳)回到长安。这首诗约作于此时。当作者路经勤政楼见到其荒凉的景象后,为了对唐玄宗的误国进行了谴责、讽刺,忧国伤时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小组利用平板抢答,展示分享;

2、教师点拨总结,板书归纳。

三、回想登高,抒发情志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某次登高的情景,写下一首小诗来表达当时的心情吧!

我的诗作:

小提示:1、根据所学的格律诗特点,创作一首绝句;

2、运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

3、也可以写词或者现代小诗。

【板书设计】

【课后】1、阅读推文:登高的习俗

2、阅读推文:以“登高”为主题的三篇优秀文章,两篇叙事性散文、一篇议论性散文。

3、根据本节课的参与、发言情况,以平台数据为依据,评选本节课的“诗歌达人”。

【亮点呈现】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通过平板学习,其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学生的讨论成果直观展示。

2、课堂容量大,课内诗歌与课外阅读充分结合,利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有效实现群文议题的落实。

论文作者:丁宗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登高可望远,望远致思深论文_丁宗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