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甘肃总队医院急诊科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目的: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进行讨论,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年份为2012年3月—2015年3月,患者总计60例。经过诊断,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均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无误诊、漏诊。通过对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选择应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统计患者的死亡率。结果:经过临床统计,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干预后,显效患者41例,占比68.3%;有效患者10例,占比16.7%;无效患者9例,占比15.0%。在互相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的存活率进行统计后,最终存活患者52例,占比86.7%;死亡患者8例,占比1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是临床上严重疾病,针对患者生命威胁严重,给患者家庭带来了严重负担。通过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实施合理干预治疗后,能够将患者的病痛充分减轻,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后期治疗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及健康指导,延长患者寿命。建议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开展深入研究,健全医疗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胰腺炎;重症;腹腔室隔综合征;急性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107-02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患者在发病后,自身的腹内压会表现为急剧上升的情况,能够诱发较多的并发症,腹腔室内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1]。倘若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未经及时、有效的干预,则很容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在病情的凶险程度上特别高[2]。通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实施研究,讨论具体、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对患者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推动临床医疗工作的进展。文章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年份为2012年3月—2015年3月,患者总计60例。经过诊断,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均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无误诊、漏诊。在60例患者当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最小患者30岁,年龄最大患者6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5.3±1.7岁。经过临床诊断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通过对60例患者的病症实施分析,发现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在全身炎症反映综合征的患者共计30例,感染期的患者共计15例,发生在两期患者共计15例。除此之外,在60例患者当中,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计41例,过量饮酒、暴饮暴食导致发病患者10例,高脂血症导致发病患者9例。
1.2 诊断标准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在临床诊断当中,符合以下标准:第一,患者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得到了明确的诊断,无任何误诊、漏诊;第二,患者在经过有效的液体复苏干预以后,病情出现了明显的急剧变化情况,患者自身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的情况,患者的腹壁出现了高度紧张的情况[3];第三,患者在发病的72h以内,符合临床上的医疗判断标准。患者的腹腔内压力,如果出现了轻度增高的现象,则压力指数保持在10mmHg~19mmHg之间;如果出现了中度增高的现象,则压力指数保持在20mmHg~39mmHg之间;如果出现了重度增高的现象,则压力指数超过了40mmHg[4]。
1.3 治疗方法
通过对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选择应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统计患者的死亡率。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首先实施常规的基础治疗,针对患者的脏器功能实施有效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脏器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5];对患者合理实施液体复苏干预;针对患者体内的失衡问题予以纠正,特别是在水和电解质失衡方面,在酸碱失衡方面实施有效纠正;针对患者的胰腺分泌进行有效的抑制干预,选择应用胰酶抑制剂进行良好的处理[6];考虑到部分患者身体机能较弱,因此需要采取禁食的方法,将患者的胃肠压力实施有效的降低;治疗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对患者开展抗感染治疗干预;对患者的胃管,有效的诸如大黄液进行干预,合理开展灌肠措施,保证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能够在短期内表现稳定,减少身体病痛,降低死亡的威胁[7]。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病情得到完全控制,生命体征稳定,无异常状况。有效: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生命体征基本稳定,需持续观察,及时用药干预。无效:患者病情非常不稳定,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变化,部分患者病情严重,最终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计量资料方面,通过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表2所示。经过临床统计,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干预后,显效患者41例,占比68.3%;有效患者10例,占比16.7%;无效患者9例,占比15.0%。在互相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的存活率进行统计后,最终存活患者52例,占比86.7%;死亡患者8例,占比1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本次研究当中,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在基础治疗之上,结合患者本身的情况与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干预。通过对60例患者的病症实施分析,发现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在全身炎症反映综合征的患者共计30例,感染期的患者共计15例,发生在两期患者共计15例。
针对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在全身炎症反映综合征的患者30例,实施下腹部小切口腹腔灌洗引流术的患者为15例,实施腹腔镜灌洗引流术的患者为10例,实施开腹减压术的患者为3例,实施基础治疗联合短时血滤的患者为2例。
针对感染期的患者15例,实施开腹减压术的患者为10例,实施腹腔镜灌洗引流术的患者为5例。
针对发生在两期患者15例,9例患者在早期状态,有效实施小切口腹腔灌洗引流术,并且术后出现了症状缓解的现象,但是后期病情表现反复,继续实施开腹减压术干预。6例患者在早期状态,实施了腹腔镜灌洗引流术干预,在后期的观察中,患者的全身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并没有实施开腹减压干预。
3.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是临床上严重疾病,针对患者生命威胁严重,给患者家庭带来了严重负担。通过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实施合理干预治疗后,能够将患者的病痛充分减轻,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后期治疗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及健康指导,延长患者寿命。建议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开展深入研究,健全医疗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权良伟.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护理现状[J].临床护理杂志,2013,01(10):56-58.
[2]罗鹏,张庆凯,尚东.早期局麻下腹腔置管灌洗在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4(05):85-86.
[3]路文彦,刘三光,刘建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26例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2(03):1863-1865.
[4]罗鹏,张庆凯,尚东.早期局麻下腹腔置管灌洗在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0,06(07):445-446.
[5]朱素珍,陈玲,张冬梅,糜丽梅.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17(08):1631-1632.
[6]王银娥,周丙梅.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监测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08(07):120-122.
[7]万美华,唐文富,夏庆.重症急性胰腺炎与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1,09(10):1420-1423.
论文作者:张旭东,王强,王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患者论文; 胰腺炎论文; 腹腔论文; 综合征论文; 重症论文; 病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