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学科跨专业方向课程建设-以《中国古代货币史》为例论文

大学历史学科跨专业方向课程建设-以《中国古代货币史》为例论文

大学历史学科跨专业方向课程建设
——以《中国古代货币史》为例

刘 晓 满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学历史学科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大学历史院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比较注重专业理论与知识的传授,课程以知识为中心、不同专业方向排列组合,重数量而轻联系,多分割而少统整,跨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较少且没有明显特色,不能够适应新时代对大学历史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大学历史学科的课程,应该在保证国家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打通专业方向壁垒,整合相邻专业课程内容,加强学校跨专业方向特色课程建设,拓展知识广度,增强研究深度,加强实践强度,全面提升历史人才的素质,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历史学科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大学历史学科;跨专业方向课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

课程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课程质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历史学科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内部不同方向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才能适应新时代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历史专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这必然要求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多学科和多专业方向的综合性课程建设,拓展知识广度,增强研究深度,加强实践强度,全面提升历史人才的素质。但是,大学历史院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比较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课程以知识为中心排列组合,重数量而轻联系,多分割而少统整,学科内部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课程往往相对孤立、不相连属,能够反映各个专业综合特色并对各个专业方向融会贯通的课程不是很多,不能够适应新时代对大学历史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大学历史学科的课程,应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知识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在保证国家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打通专业壁垒,整合相邻专业方向课程内容,加强学校跨专业方向特色课程建设,完善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推动历史学科建设,增强历史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历史专业创新型人才。本文试图以笔者本人讲授的《中国古代货币史》为例,谈一下大学历史学科内部跨专业方向综合特色课程建设的一些心得,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一 、跨专业方向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历史学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基础性学科,大学历史学科要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独立研究或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但是,近年来,随着历史学科建设的迅速发展,不同学科和专业方向的划分越来越深入细致,而大学历史学科课程体系不健全、不科学,在跨专业方向课程建设中,存在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历史学院内部各个专业方向开设的课程基本是国家规定的学科骨干课程,历史学课程主要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都有自己对应的专业课程,包括了本专业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比如:中国史专业开设有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及中国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专门史等课程;世界史专业开设有世界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世界古代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地区、国别史、专门史与整体史等课程;考古学专业开设有考古学史和考古学理论、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唐宋元明清考古、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古代文字与铭刻、专门考古等课程。这些课程大都是围绕本专业开设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课,能够跨越和连接各个专业方向开设的综合性特色课程不多。这种只开设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的现状,无法满足大学历史学科培养具有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专业知识面的广度不够 ,学生综合素质偏低 ,不利于培养复合型历史人才

复合型历史人才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现有历史学科各个专业方向开设的课程,多数是本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缺乏历史学科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这样不利于提高历史学科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对历史学科各个专业方向进行知识整合,开设跨专业方向的综合特色课程,对各专业方向的课程既兼收并蓄,又触类旁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不同专业方向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认识和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

(二 )专业学术研究的深度不够 ,学生学术研究能力欠缺 ,不利于培养创新型历史人才

创新是学术研究能力的体现。创新型历史专门人才的培养,不只是具备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对专业有精深的研究,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新的能力。而现有历史学科各个专业方向开设的课程,多数是本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研究的多数是抽象的、概念性的、一般性的历史现象,缺乏历史学科各个专业方向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创新成果,这样不利于提高历史学科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开设跨专业方向综合特色的课程,从具体的历史现象入手创新研究成果,传授研究方法,把历史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科学研究的阵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使他们不满足于结论性知识和浅表化答案,而沉潜于深度学习的快乐。通过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三 )专业的应用性 、实践性不够 ,学生运用知识的技术能力不强 ,不利于培养应用型历史人才

学习是为了应用,只有在复杂环境中能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才是有益的、有用的、有效的知识,而有用的知识是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构建的,不是靠生硬灌输和死记硬背得来的。现有历史学科各个专业方向开设的课程,多数是本专业方向抽象的、概念性的、一般性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缺乏实践性、应用性,不利于提高历史学科专业人才应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这就需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开设跨专业方向的综合特色课程,让学生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在学中做、做中学,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使自己学习的知识更有用,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因此,为了保证历史学科培养的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或实际工作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就必须在保证国家各个专业方向课程的基础上,打通各个专业方向的壁垒,整合相邻专业方向课程的内容,加强跨专业方向特色课程建设。笔者个人讲授的《中国古代货币史》就是其中的尝试之一,这种能够将历史各个学科方向的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性课程模式,对历史学科跨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

《中国古代货币史》课程,是把考古实物、文化遗产与历史发展变化相综合的历史学科课程,横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与文物、文化遗产等专业方向,视角独特,从具体的货币文物入手,以小见大,展现历史,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其基本内容有: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货币经济的成立;各种货币的形制和历代货币制度(钱法、钞法)的演变;货币思想、货币理论和历代主要货币问题的论战;历代货币政策及其实践经验,历史货币与财政经济的关系,历史货币的地位作用及其对历朝兴衰、对邻国和后世的影响;历代货币的铸造、发行和货币流通情况,各个历史时期货币购买力的变迁,各种货币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消长规律;货币信用机构组织沿革及其业务评价等。课程内容主要有综合性、研究性、应用性三大特色,旨在提升历史专业本科生的史学研究兴趣、创新能力、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中国古代货币史》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货币,其内涵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思想、文化、美学、民俗学、财政金融学、金属冶炼学等多个专业和学科方向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反映,具有多种专业知识的综合性特征。货币属于金融经济学的范畴,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有经济学的内容;货币是重要的考古文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还有着与中华五千年文明相始终的悠久历史,反映着历史的兴衰,因而有考古与文物学的内容和历史学的内容;货币是重要的文化艺术精品,因而有书法和美术学的内容;中国货币历史是世界货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涉及世界历史专业的内容;货币不仅涉及货币文物的出土与保护、货币的铸造与鉴别,而且涉及货币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和货币的历史作用。因此,这门课程具有综合历史学科的各个专业方向知识的特征,有利于促进历史系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复合型历史专业人才。

二 、跨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特色

发菌室要具备保温、增湿、通风、干燥等条件,菌袋进入发菌室前必须选用规定的无公害药剂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处理。室内挂干湿温度计,测定并记录室内温度及空气相对湿度。

2.新时代上海市住房民生改善的概率评估。上述三个关于住房民生改善指标的三种预测情景对应着不同的政策选择,到底选择哪种预测情景下的政策方案取决于三种预测情景出现的概率大小。综合上述上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房价收入比、住房消费占总消费比重的预测结果,笔者预判:中性情景预测出现的概率为72%,乐观情景预测出现的概率为19%,悲观情景预测概率为9%。如图19所示。因此,笔者建议改善新时代上海市住房民生的政策应当依据中性情景预测并且结合乐观情景预测制定,忽略或者放弃悲观情景预测结果。

(一 )综合性

我不该与父亲剑拔弩张,可是,弩已张开,无法收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不敢把箭射向父亲,就把自个儿射了出去。我在后山坡,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前行,细石子不时透过我薄薄的布鞋底,硌着我的脚。隐隐的疼痛提醒我,我在奔跑,却不是逃离。我几次回头,希望父亲追上来,但是,父亲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

(二 )研究性

《中国古代货币史》课程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特别重视先进钱币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发展当代文化产业,学习有关钱币文物的知识和技术,提高钱币的文物保护、鉴别和保存的能力,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点。

2.货币与社会政治经济兴衰。中国古代货币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在整个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状况、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尤其是经济贸易的发展等,影响着政治的兴衰。西汉、唐初货币政策的成功,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巩固了政权;而王莽时期、宋朝货币政策的失败,加速了经济崩溃,造成了社会动荡,促使王朝走向衰亡。秦朝统一全国货币,把“半两”方孔圆钱作为全国通用货币,汉武帝把货币权收归中央,改铸五铢钱,币制先进,文如其中,大小轻重适中,使用方便,利于流通,币值比较高,物价比较稳定,促进了汉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一直使用到唐朝初年。王莽进行四次币制改革,制作了品类繁多、五光十色的货币,主要有“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大布黄千”“货泉”等,币制极度紊乱,危害了社会,加速了新朝的灭亡。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就有通货膨胀的背景,由于汉代“行钱制”的发展,政府发行钱币时逐渐失去信用,造成钱币形制的变化与重量的减少,催生了通胀与紊乱的币制,使物价飞涨,一斛谷值钱数千万,钱货不行,加速了东汉的灭亡。隋代开皇铸造新型五铢钱,文曰“五铢”,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钱重而物轻”,有效地稳定了物价,促进了“开皇之治”的出现。唐朝初年,“开元通宝”钱制创立与流通,采用母钱翻砂新工艺,方孔圆钱文采用通宝配年号为名,不再以重量单位为名,严格实行标准化,形状、尺寸、成色、重量都有法定的统一规格,大小轻重适宜,便于流通,促进了唐代贞观、开元盛世的出现,一直沿用到清代。唐代安史之乱中,由于肃宗李亨政府财政吃紧,在乾元元年铸造了虚币大钱乾元重宝(乾元取自《道德经》大哉乾元,统领万物)用于军饷发放,给国家带来了通货膨胀的恶果,米价从玄宗天宝五年的 13文/斗涨到了肃宗乾元三年的1500文/斗的天价。北宋时期,铜币的补充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社会上用于流通的铜币的数量严重不足,铜币的供需矛盾加剧,出现了严重的钱荒,于是就出现了纸币,纸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从而导致宋末纸币一文不值。而金人以发行不兑换纸币来搜刮民财,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经常更换新钞导致民生凋敝,终致亡国。元朝纸币的发行,最后也由于大肆滥发导致通货膨胀和元政权的覆灭。明朝政府被迫废除了纸币制度,改用白银作为主导货币。清政府在咸丰时期更是面临着内忧外患,于是发行虚币大钱,铸造有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千等咸丰重宝,在大钱巨大的铸币利差的驱使下,引起了民间的私铸,这严重破坏了货币市场秩序,加速了清朝的灭亡[3-4]

1.货币发展演变的规律。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铸造货币的演变;由先秦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等杂乱形状的货币向秦朝统一形状的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的演变;由秦汉地方铸币向中央政府统一铸币管理的演变;由秦汉钱文标明重量向唐朝统一铸造通宝、元宝钱文不标明重量的演变;由汉唐金属货币向宋代纸质货币“交子”的演变。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直到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演变,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2]

(三 )应用性

钱币泛指货币,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承担货币职能的特殊商品,传承着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古代货币史》课程透过钱币看历史,发现历史规律[1]。通过考古遗址与具体的货币实物来直观地揭示文化遗产的特质、研究历史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创新成果,具有很强的研究性。中国钱币历史久远,形制多样,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见证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影响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兴衰。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说明这门课的研究性。

2.增加中国货币文物的基本知识、鉴别的基本技能、收藏和保存的技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术,发现和保护好祖国的珍贵文物。钱币文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源之一,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首先要发现和保护文物,学习一些中国货币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这样也有利于我们发现和保护祖国的珍贵文物。中国古代货币——主要是古钱币,每年发掘出土的是车载斗量,现存数量巨大,但这里面鱼龙混杂,大部分古钱价值并不是很高,少数珍品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物价值,有待历史专家学者去拣选和鉴别,这就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只有具备了货币文物欣赏和鉴别的技术和能力,才能把中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钱币文物收藏和保护好。

1.开发和利用货币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中国货币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中华民族的重要优秀文化遗产。历代的货币种类和名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无论从科学研究、历史文物、文字书法和艺术造型等方面来看,都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1)货币制造的材料有金、银、铜、铁、铅、锡等多种金属币材,有常见的如纸张、布匹、丝绸、贝壳、粮食、盐块、毛皮等,有作为货币代用品的珠玉、龟壳、蚌壳、象牙、丹砂、竹子、木材等。(2)货币的外形有钱币的圆形、中间有孔,有铜钱的刀形、铲形、贝壳形、环形、圆形方孔和长方形钱牌等许多种,有金银的饼、长条(铤)、版、钱、元宝、小方印块、小圆印块、马蹄金、锞子、滴珠、碎块等,都有较高的造型艺术价值。(3)货币的文字则有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正楷、瘦金体等,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4)货币的图案有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建筑物;有君主、名人或神灵图像;有古代神话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故事内容。其中很多是艺术珍品和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这些钱币文化可以创造性地转化与创新性地发展为当代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提供资源支持。

昌吉市共有10家养老机构,本调查对所有养老机构进行调查。通过“简易智力状态量表”筛选,排除具有认知障碍、交流障碍和因身体状况不能完成调查的老年人,获取本人同意后共有793人作为研究对象。

三 、跨专业方向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一 )拓展学生知识广度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

货币是社会经济的一个缩影,在它的身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字、艺术、历史以及计量制度等许多方面的特点。《中国古代货币史》课程通过增加历史学科各专业方向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形成多学科领域发现、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历史。例如,利用古文字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钱币上的文字,从先秦、秦汉钱币上的大小篆文,唐钱上的隶书,宋钱上的行、草、楷书,到太平天国钱币上的简化字,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文字的变迁和古今书法的技巧,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运用科技史知识,有时候可以考察出当时的科技水平,因为铸币是需要相当高的技术的,它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技术水平,如其中各种金属的比例如何搭配等。运用货币文物的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古代的度量衡制度,王莽的货币——货布,制造规格很严,每枚货币长二寸半、宽一寸,四枚货币连在一起,恰好是汉代一尺的长度。唐代以后,中国的计量单位一直是斤、两、钱,一两等于十钱。这里的一钱,就是起源于一枚唐代标准铜钱——“开元通宝”的重量。运用考古学的知识,从一个墓葬里出土几枚古钱币,便可以推测出这个墓葬的大致年代,把它和同时出土的其他历史文物互相印证,就可以为研究当地某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参考资料,有时候还可以补充、纠正文献记载的遗漏和错误。利用金融经济学的知识,可以发现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如多少个铜钱可以兑换一锭银元宝等。运用商业贸易学的知识,有时候可以反映出当时贸易的状况,如海中有许多古代的沉船,从中打捞出的大量金币可以窥视其时中国与国外贸易的盛况。

(二 )挖掘专业学术研究深度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历史

科学研究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中国古代货币史》课程有一定的专业学术研究深度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用考古资料与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的“二重证据法”来研究历史,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等多种历史研究方法,通过考古遗址与具体的货币文物来更加直观地揭示历史文化遗产的特质,从而精深地分析和研究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使教学与科研结合,学中有研,研中有学,依托科学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建立创新信心,使学生能够自己提出新的见解,自己搜集和整理文献,自己设计研究过程,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透过历史现象更加深入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学术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在理论研究等科学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的培养和发展。

课程评价新标准针对传统的评价标准明确了三个问题: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到底是突出哪一个目标;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谁是主体;教学内容以什么样的形式传递。

(三 )增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性 ,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技术 ,使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

《中国古代货币史》课程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技术,使学生更好地应用专业能力和技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建设提供服务。货币是通过考古发掘发现的文物,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要通过一定的技术鉴别其真假和价值,对有价值的文物还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收藏和保存。中国古代许多古钱在书法和铸造上十分精美,是艺术性很高的文物珍品,例如:王莽时期的铜钱多采用“垂(悬)针篆”,笔画刚劲、细如丝发,铜钱本身的制造又有严整的规格;采用玉筯篆的有北周三品“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其字棱凸起,书体丰满挺拔;还有相传是文豪苏东坡书写的隶书元丰通宝,宰相司马光书写的元祐通宝,最负盛名的是人称风流天子的宋徽宗赵佶手书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这些都堪称艺术精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要运用一定的现代化技术开发和利用这些艺术,把它转化和发展为当代文化资源,设计文化产业方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知识的传授和学习都离不开实践,《中国古代货币史》课程正是把实践作为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古墓出土钱币的实地考察、参观钱币文物展览、实地鉴定文物、参观博物馆保存文物等实践活动学习考古专业知识,学习文物收藏、鉴别与保护的技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和技术为社会服务。先进的中国古代货币文化,还可以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历史的趣味性。中国的金属铸币和纸币在世界上都是最早发明的;货币的制造技术,像铜钱的多范叠铸、错金,纸币的制版、套色印刷等,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非常先进的,这些都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参 考 文 献 ]

[1]《货币里的中国史》透过“钱眼”呈现传统文化[EB/OL].(2008-06-12)[2018-12-10].http://book.sina.com.cn/news/xsxx/2018-06-12/doc-ihcwpcmp7449534.shtml.

[2]燕彩云.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J].中学历史教学,2005(7):51.

[3]黄加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与社会兴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4):25-26.

[4]张帅,张皓南.中国“孔方兄”时代货币政策手段综述[J].时代金融,2018(5):66-67.

Cross -major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History —Tak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Currency” as an Example

LIU Xiaoman

(School of Histor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2)

Abstract :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requires the college history discipline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compound and applied high-quality talents. However, in terms of curriculum setting, most history departments and colleges of universiti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theories and knowledge. The curriculum is knowledge-centered, arranged and combined in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irections, emphasizing quantity but neglecting connection, dividing more but integrating less, setting fewer courses across professional directions and having no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era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history talents.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the national professional courses, college history courses should break through professional barriers, integrate the contents of adjacent professional cours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urses across professional directions in schools, expand the breadth of knowledge, enhance the depth of research, strengthen the intensity of practice,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storical talents,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compound and applied talents in history cours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era.

Key words : college history discipline; cross-disciplinary courses; innovative; compound type; applied type

收稿日期 :2019-01-06

作者简介 :刘晓满(1984— ),女,河南省南阳市人,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秦汉史与历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132(2019)02-0062-06

[责任编辑 :张今歌 ]

标签:;  ;  ;  ;  ;  ;  

大学历史学科跨专业方向课程建设-以《中国古代货币史》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