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杭州市下沙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 对优质护理服务在严重外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急诊处理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收治的84例严重外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常规组与优质组,前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后者予以优质护理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优质组患者的成功救治率(95.2%)、并发症发生率(9.5%)均优于常规组的83.3%和26.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严重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予以急诊处理过程中,配合优质护理服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行。
关键词:外伤;失血性休克;优质护理
近些年来,外伤致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呈现增长的趋势,一旦出现该情况,若不及时救治,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必须及时做好急诊的处理与护理。笔者对42例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收治的84例严重外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常规组与优质组,每组有42例患者。常规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在24~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8.8)岁;致伤原因:19例交通意外伤,12例高空坠落伤,7例刀刺伤,4例爆炸伤;休克程度:20例轻度,15例中度,7例重度。优质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在26~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7.9)岁;致伤原因:18例交通意外伤,11例高空坠落伤,8例刀刺伤,5例爆炸伤;休克程度:21例轻度,16例中度,5例重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即对病患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确保病患呼吸道的顺畅;依据病患的休克程度,对其予以血容量补充治疗,同时为其止血[1]。构建至少两条静脉通道;若有必要,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切开静脉。对优质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为:
(1)优化急诊抢救环境:急诊室应当保持干净、整洁,光线柔和,同时注意室内的温湿度,其中湿度最好控制在50~60%之间,温度最好控制在18~22℃;应定时对急诊室进行通风处理,一般为一天两次,一次0.5h,以确保急诊室内空气的新鲜;在急诊室内应尽可能保持安静。
(2)注意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与宣教:通常情况下,因意外而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情况,大部分都为突然性事件,家属在心理上并没有准备,因而往往会表现的紧张、激动、慌乱,而家属的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家属的心理护理,且向其说明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提升救治效果的重要意义。另外,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需保持镇静,并冷静处理各种情况;在为患者进行急救处理时,动作应快、准、稳,以此增加患者家属的信心[2]。待病情稳定之后,护理人员在向其说明病情的具体情况及相关知识。
(3)强化对呼吸与尿量的监测:大多数失血性休克患者都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呼吸加速、加剧,且幅度代偿性提升的情况[3]。护理人员一旦发生病患出现呼吸异常的情况,如变浅、变深、不规律等,且有鼻翼扇动的情况,这说明病患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必须予以密切的观察,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此外,还需注重对病患尿量的监测,这主要是因为其是判定肾脏毛细血管流量的一个关键指标。
(4)并发症护理:严重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水电解紊乱、感染以及脏器功能衰竭等[4]。对此,护理人员应强化对患者的监测,一旦发生病患出现异常情况,或有并发症发生的征兆,应及时予以处理,以便有效控制住病情,避免其进一步发展,加重病情。若病患出现并发症,护理人员切不可慌乱,保持冷静,且严格依照抢救方案对其实施抢救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成功救治情况进行观察,其中,经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等)均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即可判定为救治成功。另外,还需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严密的观察,且进行组间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急救与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由表可知,优质组中有40例成功救治,其救治率为95.2%,常规组中有35例成功救治,其救治率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优质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9.5%)比常规组患者(26.2%)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往传统的护理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广大病患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对护理服务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且推出新的、科学的护理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优质护理服务就是一种不错的护理方式。失血性休克病患一般是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流失大量的血液,继而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最终引发循环功能障碍[5]。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怎样的护理措施,将对病患抢救的成功率带来一定的影响。可见,对严重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予以有效的急诊护理,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而在本研究中,笔者就对优质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措施,结果发现该组最终的成功救治率比常规组患者高,即95.2%VS83.3%;另外,从并发症发生率角度而言,优质组患者的发生率也低于常规组,即9.5%VS26.2%,两者间有极为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对严重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予以急诊处理过程中,配合优质护理服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郭爱清.外伤性脾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4,12(20):152-152,154.
[2]袁菊,马嫣,王青年等.外伤性肝破裂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4,21(19):282-283.
[3]许斌,景玉娜.52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35(4):233.
[4]陈如玲.严重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观察[J].右江医学,2012,40(4):602-603.
[5]董秀梅.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9(35):324-325.
论文作者:胡晓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6
标签:患者论文; 性休克论文; 外伤论文; 病患论文; 并发症论文; 常规论文; 急诊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