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论文_张勇

探讨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论文_张勇

武汉建工科研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近些年,更多的人开始探讨住宅小区在建筑、规划设计上如何更好地适应人们的居住需求,这种探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住宅小区设计人员,需要敏锐察觉到人们的这一变化,加强自身的理念转变,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设计出符合当代人们期望的住宅小区,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住宅小区;人性化;规划设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的完整配套设施及居住的环境要求也相应提高。在规划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达到以下目标的住区。

1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原则

高水平规划设计,是提高小区品位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前提。很多在市场畅销的优秀小区,都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项目调研,准确定位,然后特色高水平的规划师进行招标式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择优,从几个方案中优选其中的精华,集众优于一身,再反复研讨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为建设这类高品位住宅区,在规划上要做到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以人为本,切实为业主考虑,考虑业主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居家生活模式的转变,形成一种绿意、自然、艺术、和谐、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数量上、质量上均以高标准、高起点为原则,强调方便居住人群的使用。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三是住宅建设要格外注重环境保护并且还要充分反映出科技的进步。环境是保障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部分,创造优美的室内和室外环境是我们明智的选择。这个世纪,是高科技的社会,智能化设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要建立智能化住宅通讯和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使住宅与高科技信息化社会相协调。

四是居住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居住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居住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民欢迎。

2住宅小区的功能

生态型住宅小区有着很多不同的功能,简单地说,它既能保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又能调节局部地区气候,还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具体一点就表现为以下几点:

2.1保持城市生物多样性:由于生态型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时考虑到了跟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达到统一,所以它有助于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能够使人与多样性的生物和谐相处,解决目前城市不适宜其他生物生存的问题,为它们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环境。

2.2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生态型住宅小区里,有更多的空间会被用来种植花草树木,扩大小区的绿化面积。这些绿化既可吸烟除尘除噪音,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又可净化空气,调节局部小气候,进而营造出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

3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要符合生态型

3.1绿化景观

景观设计的宗旨是居住小区园林化。小区的总体规划始终将景观设计贯穿其中,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分层次展开,均衡区内的每一部分,紧邻每一个组团的模块空间,使住户与水为邻,倚绿而居,充分享受大自然,创造绿水交融的居住环境,在设计中我们把倒“T”字型的曲线主体路网设计成一条景观主轴,同时沿景观主轴布置了广场、喷水池、绿色植物雕塑、动态水景、廊景框等景点要素,形成视线走廊,步移景异,趣味盎然,通过它把小区各组团空间连成一体。借助用地规模排列的宽阔的楼间距,有效地弱化了庞大的建筑体量,依托富有层次的环境景观,形成相对独立又具整体感的空间群落,利用空间上的渗透与扩展关系,达到环境景观的互融,形成点、线、面组合起来的完整的绿化景观环境体系。

小区内部景观设计围绕水而展开,以人工仿效自然,接近自然,小区半地下车库的屋面全部处理成屋顶花园平台,绿化水体与建筑广场等软硬质景观的有机结合,营造出和谐丰富独具匠心的总体景观和空间形态。弧形景观轴借景与造景并用,充分发挥了风行、气顺、风生水行的风水概念,使居住者置身于一个充满温馨、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

3.2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目前对于生态系统十分有利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型住宅小区能积极与这一理念相呼应,通过对住宅小区更为科学的规划设计、整体布局和提高住宅小区的科技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且不造成过度浪费。通过加大绿化布局的合理性不仅能够减少甚至防止沙尘天气的产生,更能够达到收集并蓄积各种地表水的木地,既能美化环境,又能造福大自然。通过加大对太阳能的利用,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就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3.3小区室内外环境

人们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心理需求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如居住房间的领域感、安全感、私密感;居住环境的艺术性等。创造环境就是要在建筑内外创造具有大自然热点的舒适、健康、有益于人们活动的空间,特别是在公共活动空间中,布置有艺术性的绿化、水面、座椅、交谈的场所。在总图设计时尽量避免外部空间的呆板划一,努力创造一个活泼、生动有机的室外空间。其次是环境设计,多考虑一些人际关系,邻里交往的需要,设置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在绿化设计时,应根据树的不同科目,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不同的季节变化进行有效搭配,来增加绿化的层次感;用水面、绿地、铺地来划分地面,配置小品、雕塑,布置桌、椅,使绿地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同时还要强调各空间的可达性,使人们不仅在交通上顺畅、安全、方便、易于接近,而且可使人们易于参加各种活动。

3.4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住宅从过去主要强调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居住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艺术培养、作画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空间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3.6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我们要重视服务系统的完善,它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发展的基础。在服务设施设置上,首先要想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有些商业服务设在过往人流必需经过的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与居民购买。部分交通工具和垃圾的处理也是小区规划的重要问题,对于有些自行车和摩托车要集中到一起进行摆放。以前在处理垃圾的时候,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我们要把垃圾道建立在住宅生活服务阳台处,这样还不会对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对公共场所的感染。

参考文献

[1]姜元烽.可持续发展建筑小区设计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6).

[2]沈丽华,毕泗华.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J].四川建材,2010(3).

论文作者:张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探讨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论文_张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