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鑫中建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40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到今天我国已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为体现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大爱关怀,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国家通过强制性规定,要求城市设计和各大民用建筑引入无障碍理念和设计,以确保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能够安全地、方便地使用各种无障碍设施。
关键词:无障碍设施;关怀;共赢
人类是群体性动物和情感动物,具备社会属性,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明显感到自身十分的渺小,故而人类很早就明白人与人之间只有互助才能共存,不会因为同类身有残疾或弱势而抛弃之,使得人类社会更加和谐和具备包容性。
1.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路)、电(楼)梯、平台、房间、洗手间(厕所)、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以及通讯,在生活中更是有无障碍扶手,沐浴凳等与其相关生活的设施。
2.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一个坡道,既可使残疾人走出家门,又方便其他公民;影视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既可使聋哑人走出无声世界,又利于社会信息传递……。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城市道路中,为方便盲人行走修建了盲道,为方便乘轮椅残疾人修建了缘石坡道,为方便拄拐杖者通行,踏步尺寸考虑了合适的高与宽以及构造形式。建筑物方面,大型公共建筑中修建了许多方便乘轮椅残疾人和老年人从室外进入到室内的坡道,以及方便使用的无障碍设施(楼梯、电梯、电话、洗手间、扶手、轮椅位、客房等)。这些举措,能使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真切的感受到来自人类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由衷的激发出其存在的自豪感。
无障碍环境建设就是在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其能够共享社会赋予每个人的基本保障,它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这既蕴含了社会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又促进了残疾人公益事业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正常社会是健全普通人和残疾人共同生活的社会,建设无障碍环境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形象与国际形象。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对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3.对残疾人关怀的度
残疾人和健全普通人是平等的,残疾人通行需要合理的尺度,有国内外专家对残障人士的行为模式和活动尺寸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无障碍设施的合理尺寸、配置和构造,并形成《无障碍设计规范》,比如对于坐轮椅的残疾人,无障碍坡道的最大坡度为1:12,两边要加扶手,当坡度变为1:20及以下时,无障碍坡道两边就可以不设扶手了。对于还有行走能力杵拐杖的残疾人,规范规定楼梯踏步的宽度不应小于280mm,高度不应大于160mm,踏步的宽度则不宜小于300m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50mm.对于失明的残疾人,规范就要求设提示盲道。无障碍电梯对三种残疾人都适用。……对于这些无障碍规定,普通人会感觉碍事,占地方,但人类社会不可能只由健全的普通人组成,故而残疾人和健全普通人之间需要相互的理解和包容。
人类社会的经济、科技等在飞速的发展,残疾人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享受到的各种便利和照顾也越来越多,但这个便利和照顾不能是无限制的,应该有个恰当的度,比如为方便残疾人,一栋建筑设一处无障碍坡道就行了,有条件可以设置多处,而没必要首层每一个对外出入口都设置无障碍坡道,这考虑到了人类活动的兼顾性和合理性,再说人类建筑活动是要顺应地形的,不然难以实现。
残疾人的住宿和重大设施应尽可能集中。残疾人设施的尺度比普通人大很多,普通公共建筑一般只考虑残疾人参与活动的可能性,公园和道路会为残疾人活动开辟空间,居住建筑则是残疾人最终歇息的地方,残疾人住宿是分散好还是集中好呢?自然是集中的好,因为现代建筑的功能空间一般都喜欢考虑上下嵌套,这一是便于管理;二是同样功能空间上下嵌套,使得建筑的结构更具经济合理性,整齐划一;三是残疾人住宿集中在一起,无障碍设施使用的效率更高。试想一个住宅小区,残疾人住宿分散在各栋住宅里,那将会导致建造和管理成本将大大的增加,这是没有必要的。
下面需要探讨的是我们设计院做过的两个项目,图1是一地块上的总平面规划图,由多栋二层商业建筑组成,图2是十栋两层的商业建筑屋顶平面图,中间夹带五条纵横交错的有顶盖的商业街(其中有两条商业街是平屋面)。按〈无障碍设计规范〉,公共建筑都要设无障碍卫生间,图1无障碍卫生间怎么设?每栋都要设?建筑挨那么近,感觉无障碍卫生间太密了,都设肯定是不违背规范的,但会造成浪费。图2因为商业街有了顶盖,所以可以看成一栋建筑,设一处无障碍卫生间是不违背规范,但如果把那顶盖去掉呢?就得增设九处无障碍卫生间?故而我们的规范是存在盲区的,规定没那么细致。
图1 图2
个人认为,同一性质的临近建筑,没必要每一栋都设置一个无障碍卫生间,一是实际残疾人没那么多,二是在一定的距离(这需要规范明确每一个无障碍卫生间的服务半径)范围内,残疾人在合理的活动范围内是能及时找到就近的无障碍卫生间的。
结语
残疾人,是人类对抗自然或先天不足的意外结果,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它的存在,是对整体人性的考验。在残疾人与健全普通人之间,还存在着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老年人不残疾,但身体机能是逐年下降的,修建无障碍坡道,老年人身体不适时使用一下也很方便;孕妇临盆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借用一下无障碍坡道也能很快的到达医院;儿童步伐小,体力不够,扶着无障碍扶手爬无障碍坡道,也能到达大人所能到达的高度。另外,市政人行道路设置缘石坡道不但残疾人能走,健全普通人也能走,同时方便了自行车的行驶。总之,残疾人和健全普通人都能考虑到的社会,最终必然共赢。
参考文献:
[1]《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2]《无障碍设计》(12J926)
[3]《建筑卫生间》(02J915)
论文作者:卢林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无障碍论文; 残疾人论文; 坡道论文; 残疾论文; 设施论文; 社会论文; 卫生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