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全程优化护理论文_厚亚琴,马辉

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全程优化护理论文_厚亚琴,马辉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师 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目的 研究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全程优化护理。方法 我院于2015.9月-2016.11月间收治的108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54例,观察组院前院内急救中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常规组提供一般院前急救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抢救及住院用时。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用时、住院用时均优于常规组,(t=22.211,P=0.000)、(t=14.122,P=0.000)。结论 对严重腹部损伤患者提供院前、院内全程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抢救用时、住院时间。

关键词:腹部创伤;急救;护理;意外事件

急诊科是针对意外事故、重大自然灾害引起的创伤患者提供救治的场所,随着城市交通建设不断发展,意外事故发生、自然灾害事件等增多,导致创伤事件频发,严重腹部创伤是医院急诊科常见疾病类型,患者病情危重,进展较快,存在较大恶化可能性,如合并大出血、休克、脏器损伤等,病情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较大,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1-2]。种种危险因素直接影响患者救治效果,急诊科应加强对院前、院内抢救工作的规范化,优化护理流程,因传统急救模式多需分科会诊、后专科抢救,抢救环节繁琐,延误救治时间,而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指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缩短抢救时间,快速评估护理诊断,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现选择于2015.9月-2016.11月间收治的108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分析不同护理模式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5.9月-2016.11月间收治的108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54例,观察组:男性患者41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在20-47岁,平均为(34.0±5.0)岁,创伤类型:刀伤14例、交通意外33例、坠落伤7例,合并休克10例、合并肝破裂5例、脾破裂4例。常规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22-48岁,平均为(34.5±5.1)岁,创伤类型:刀伤15例、交通意外34例、坠落伤5例,合并休克9例、合并肝破裂6例、脾破裂5例。两组患者疾病一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院前院内急救中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包括:⑴急诊科室实施人员分层管理制度,按照学历及护理水平划分层级,包括护士长、急救护理组长、急救护士、责任护士等。护士长负责科室人员调配、任务安排等,急救护理组长负责处理当班期间部分护理任务;急救护士负责跟随120急救车完成院前急救工作,责任护士负责患者入院后急救工作[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⑵按照分层管理制度,分工合作完成每次急救任务,制定标准化工作程序,急救护士进行院前急救时,需快速解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首要护理问题,进行初步急救措施后,快速护送患者返院接受后续治疗,运送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与急救护理组长取得联系,做好接诊准备,快速电话通知各科医师会诊,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入院后急救组长与责任护士快速护送患者进入抢救室,快速评估后,医师会诊,遵医嘱完成各项抢救工作。⑶抢救结束后,常规留观24h,后安全护送患者转入相关科室,转运期间携带急救用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4]。

常规组提供传统急救护理,包括护士长合理安排不同岗位人员配置,接到120急救电话后,快速安排人员出诊,入院后配合医师完成抢救工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两组急救用时、住院用时

观察组患者急救用时、住院用时均优于常规组,(t=22.211,P=0.000)、(t=14.122,P=0.000),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急救及住院用时(n=54,例)

组别 急救用时 住院用时

观察组12.20±1.3019.20±1.70

常规组19.82±2.1623.05±1.06

t22.21114.122

P0.0000.000

3 讨论

严重腹部创伤属危急重症类型,病情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大,做好院前及院内急救工作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过程,而院前及院内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因此制定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十分必要。传统急救模式注重急救质量,且急救护理流程繁琐,延长抢救用时,增加救治负担[5]。

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急救用时、住院用时均优于常规组,分析原因与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坚持一体化原则,科室实施分层管理制度,各个岗位护理人员分工合作,划分各岗位护理人员工作内容;成立急救护理小组,科室制定急救护理管理体制度,为患者提供高效率、快速、优质的急救护理,缩短抢救用时,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同时护士需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人性化护理模式,满足患者各项需求,医护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定期培训,急诊科各岗位护理人员明确自身任务内容,面对每次抢救任务时均应坚持细心、负责、认真、快速的原则[6]。

综上所述,对严重腹部损伤患者提供院前、院内全程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抢救用时、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翁明月.全程优化护理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9):211-212.

[2]杨鑫.腹部创伤急救的临床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245-245.

[3]周世珍.程序化护理在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8):73-74.

[4]王阿凤,陆关珍.胸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3):45-47.

[5]王振华.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对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激反应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112-113,118.

[6]刘超,王振杰,姜海等.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5):688-690.

论文作者:厚亚琴,马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  ;  ;  ;  ;  ;  ;  ;  

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全程优化护理论文_厚亚琴,马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