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字形体演变原因论文

浅析汉字形体演变原因论文

浅析汉字形体演变原因

张凯倩

内容摘要: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汉字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也受到文字学界的重视,因此,在汉字形体演变方面涌现许多研究成果。文章以20世纪为起点,系统梳理20世纪以来汉字形体演变在原因这个方面的相关理论成果,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汉字形体演变研究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汉字 形体 演变

一.引言

汉字是一种民族艺术结晶,加之汉字形体演变复杂,从古至今不乏对汉字形体的研究。20世纪之后,汉字学成为“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成就最显著的学科之一”,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汉字形体演变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研究,这样就造成了汉字形体演变研究成果缺乏专门、全面、系统的梳理。关于汉字形体演变方面的理论综述主要集中在21世纪,黄欣《近十年来汉字理论研究的新进展》(2011)比较系统地梳理了从2010年到2011年汉字的相关理论研究,秦学武《二十世纪以来两个汉字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史论》(2015)则全面详细地整理了二十世纪以来汉字研究理论的成果,这两位整体把握汉字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综论只涉及汉字形体演变的某一方面,比如李丽红《汉字简化问题的研究综述》(2011)、周园《从汉字构形演变看简化问题》(2013)等针对简化问题进行整理;李文涛《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系统地梳理了汉字规范化研究的相关文献;陈静《汉字形体讹变研究概述》(2007)、罗秋燕《汉字讹变现象总论》(2013)阐述的是汉字演变规律的讹变现象等等。

④ 朱星.金瓶梅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评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3):89-98.

文章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分析20世纪以来汉字形体演变在原因、规律两方面的研究理论和成果,从而更加清楚百余年来汉字学在形体变化方面的研究发展脉络和研究角度,这有利于继承和创新汉字形体研究优秀成果,有利于清晰把握汉字形体演变研究角度,有利于汉字形体基本理论研究的深化、拓展,对于汉字学建设也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关于汉字形体演变原因方面的研究

20世纪以来的汉字学研究学者中,在汉字形体演变原因的研究方面,主要有丁晓虹、鲍贤伦、王贵元、唐剑锋、史晓丹、马超和胡长春等几位研究者。我们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认为汉字形体演变原因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以下两类:

(一)外因说

1.书写(材料)对汉字形体演变影响说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激光。

②鲍贤伦.试论书写对汉字形体演变的影响[J].绍兴文理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1985(4):83.

唐剑锋认为影响汉字形态演变的因素多种多样,他在《汉字形体演变的内因探析》(2016)一文,从书写材料等方面对汉字形体演变因素作了探讨。在书写材料方面,他认为“书写材料本身对汉字形体变化产生不可或缺的规整效果”,并从甲骨的契刻、青铜的铸造、竹简和毛笔的使用、纸张的发明等方面探究影响汉字形体演变的因素。唐剑锋对书写材料的探究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不过他仍然忽略了汉字本身的发展动因。而且,唐的文章题目本身就与文章存在矛盾,书写材料应该是汉字形体演变的外在因素,不是内因。

在最新的研究成果中,从书写角度研究汉字形体演变原因的主要有唐剑锋和史晓丹。

2016年,史晓丹《汉字结构的历时演变——读张素凤〈汉字结构演变史〉》一文重点通过印刷术的发明来说明书写因素对汉字形体变化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汉字形体演变原因方面研究成果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并不能够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影响汉字形态演化的因素,有的只是从内部因素去分析,有的又只看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应该采取辩证思维方式,既要看到外部因素的直接作用,也不能忽视汉字本身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全面整体地分析问题。

组织全市范围非农业取水户取水计量设施安装及运行的现状调查,为推行取水计量设施智能化管理创造条件。规范农业用水的取水管理,开展本市农业取水许可证核(换)发工作,共涉及9个区(县)99家取水户,有效灌溉面积 296万亩(19.73万hm2),年取水总量149953万m3。

超越了书写(材料)角度,马超、胡长春在《六国文字与隶变关系的再思考》(2017)一文看到了各地之间频繁的文化交流对汉字形体演变产生的影响,并且他们通过考证楚系文字的清华简,发现清华简上的文字具有明显的三晋文字的特点。

3.书写者心理对汉字形体演变影响说

唐剑锋《汉字形体演变的内因探析》(2016)曾分析过书写者的心理会引起汉字形体的演变,他认为汉字的字形和结构复杂,人们为了省时省力,在趋简心理的作用下,对汉字形体进行了改造。另一方面,他还提到人类的审美需求对汉字形体逐渐简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汉字作为一种辅助性工具,将其美化不仅易于使用者接受,还富于鉴赏性”。同一年,史晓丹的《汉字结构的历时演变——读张素凤〈汉字结构演变史〉》一文也认同书写者的趋简心理和审美心理会导致汉字结构和形体发生变化,并以“日”字简化为例证明“人们在简易律的驱使下,为书写简便,对字形进行简化”,同时指出“人们在书写汉字时,会专注于字形书写的美观,讲求字形的平衡、对称,这同样会引起汉字结构模式的变化”

以上的研究者主要是从诸如书写材料、文化交流、书写者心理等外在因素来探究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我们认为外在因素中,比较重要的是书写材料,因为书写材料的影响最明显和直接,文化交流一般只局限在某个地域,书写者的心理影响比较隐晦,短时间内不易察觉。

2)改变超声温度313、323、333、343、353 K,超声酸化后样品编号记为ST1、ST2、ST3、ST4、ST5。

下面是对汉字形体演变内因研究成果的整理:

(二)内因说

注 释

2010年,在《汉字形体演化的动因与机制》一文中,王贵元也肯定了汉字的音义作用对汉字形体演变的影响。不过,王贵元分析的角度又比丁晓虹要更广一些。丁晓虹只是单纯从形声字的产生发展角度来阐述汉字发展的内因对汉字形态变化产生的作用,王贵元又对早期汉字形态形成和演化的原因作了分析比较,早期汉字之所以呈现象形,是因为要用带有绘画意味的物象来记录字形,后来,字形表示物象的基础被改变,需要用字形表示词的音义,形声字大量出现,成为字形的主体。总之,字形由表示物象到表示词的音义是汉字字形发展的内在动因

2.他国文字对汉字形体演变影响说

三.结语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源文字之一,是华夏文明的象征和标志,是中国古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汉字形体纷繁复杂,各家对汉字形体演变关注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文章以20世纪为起点,从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规律出发,就各自其中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整理。对于原因,文章主要归纳梳理出汉字形体演变外因说和内因说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涉及书写材料、书写者心理等,内因则是从汉字本身的发展去分析。对于规律,重点梳理了简化、规范化、讹变三个规律的研究成果,简化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方法、影响等方面,也涉及最近的关注焦点繁简之争;规范化的研究成果与现代化教学联系越来越密切;对于非常规的讹变现象,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定义、原因和影响等方面。同时文章也对其中一些观点进行了评价,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当然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文章还需改进,但希望文章能有助于汉字研究者清晰地把握汉字形体演变研究的角度,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形体演变的相关理论问题,同时也希望有助于汉字学科的建设。

1981年,丁晓虹《试论汉字形体的演变》从文字本身发展的相互矛盾和制约中(形声字的发展)解释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丁晓虹从汉字发展的内部矛盾中阐述了影响汉字形体演变的内在因素,这一发现拓宽了研究汉字形态发展和变化原因的视野,使学者逐渐关注汉字发展的内部要素。

①黄德宽.从转型到建构:世纪之交的汉字研究与汉语文字学 [J].语言文字应用,2005(3):9.

而南宁市各水系水资源的时程分配不均,汛期水多形成涝灾,而枯水期水资源锐减,河道来水少。据统计,各水系枯水期10—3月来水量占全年不到10%,汛期4—9月来水量占全年90%。建城区硬化后,汛期降水流流失快,枯水期降水少,河道常干涸,不能满足景观及生态环境用水要求。若无其他水源补充,河道水体得不到更新,易变质。为了保证河道的可持续发展,河道生态需水量为多年平均流量的10%~20%,同时规划河道景观需一定水量及水深。

鲍贤伦曾在《试论书写对汉字形体演变的影响》(1985)一文谈到书写对汉字形态演化的作用,他强调书写的过程对汉字形体变化的影响更加直接、明显、重大,认为“书写对汉字形体演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书写过程中的诸方面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汉字形体的发展基调”。虽然,鲍贤伦从书写过程这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汉字风格和组织结构的因素,但是未触及汉字演变的内因。

③唐剑锋.汉字形体演变的内因探析[J].喀什大学报,2016,37(2):71-73.

④唐剑锋.汉字形体演变的内因探析[J].喀什大学报,2016,37(2):71-73.

康有为先生曾经说过,“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一所没有优势、也找不出任何特色的农村学校,突破办学困境的唯一做法就是从无到有。为实现这一跨越,学校应该往哪个方向上走?校长、教师和学生可以做哪些努力和尝试?深入研究学校实情后,学校新任领导班子确定了创建广州市一级学校的目标,基于学校原有艺术学科的一点基础,坚定了走艺术特色发展之路的决心。

⑤史晓丹.汉字结构的历时演变——读张素凤《汉字结构演变史》[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6,18(5):47.

⑥史晓丹.汉字结构的历时演变——读张素凤《汉字结构演变史》[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6,18(5):47.

⑦王贵元.汉字形体演化的动因与机制[J].语文研究,2010(3):1-6.

如何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实验过程不再因为有限的课堂时间而流于形式,使学校有限的的实验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结合作者在材料实验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现状,以及学校对实验有效教学的重视程度,浅谈微课在材料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善国.汉字形体学[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

[2]唐兰.中国文字学[M].1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张桂光.汉字学简论[M].1版.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4版.北京:商务印刷馆,2005.

[5]林澐.古文字简论[M].1 版.北京:中华书局,2012.

[6]黄德宽.从转型到建构:世纪之交的汉字研究与汉语文字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7]王贵元.汉字形体演化的动因与机制[J].语文研究,2010(3).

[8]刘明月.汉字讹变的缘由及其价值[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

[9]冯玉涛,彭霞.古文字讹变问题研究回顾与再探 [J].华侨大学学报,2015(4).

[10]王宁.浅析汉字规范化与汉字的发展[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2).

[11]叶舒阳.小议繁简字与汉字繁简之争[J].汉字文化,2018(4).

[12]罗秋燕.汉字讹变现象总论[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3.

[13]周园.从汉字构形演变看简化问题[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3.

(作者介绍: 张凯倩,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法)

标签:;  ;  ;  ;  

浅析汉字形体演变原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