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中小河道很多,很多地区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很多中小河流都被严重污染,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还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为此,怎样治理中小河道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各地区水利建设部门应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近几年来,各地区陆续将先进的治理技术和理念运用到中小河道治理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由此可见,要有效治理中小河道关键还在于治理技术。
关键词:城镇化;中小河道;治理;分析
1导言
城镇中的中小河道在区域防洪、排涝、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着毛细血管的作用,毛细血管贯通,区域内的水体才可能实现有序循环,方能保障排水通畅和水体健康。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的中小河道被开发占用,造成区域防洪、水环境、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城镇中小河道治理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本文提出了城市河道治理保护的原则,总结分析了城市中小河道治理保护各类措施,着重对中小河道在防洪除涝、海绵城市、水生态、水文化等方面独特的作用和价值进行了论述。
2城市河道治理需遵循的原则
2.1保护水生态环境
城市中小河道治理不仅要体现出泄洪、排涝、蓄水、引清、航运等河道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要体现出景观、生态、与周边环境互动等功能。河流治理应当注重从河流本身的自然规律出发,坚持生态水利建设,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过渡,本着保持河流水体与河道的连续性,保持河岸植物群落多样性,增进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完善化,延续河流的健康生命的原则。生态景观河道应以土坡等柔性护坡为主,避免采用刚性的混凝土护坡,为各种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河道线形可以设置多样化,曲折绵延,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消弱洪水的破坏力,尽可能还原自然形态之美。
2.2构建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城镇开发过程中,应当尊重水的自然规律,给城镇留有和恢复一定比例的地表水面积和库容,如此有利于涵养水源,同时避免使城镇变成“遇雨即淹”的不宜居城市。城镇中小河道治理应当充分考虑保留河道的渗透功能,以利雨水渗漏、涵养水源。河道治理工程措施中应慎用暗渠,避免将河床变成硬质铺装,及时清理河床的淤泥,建立沟通城市河流的水网,把河道、公园中的水系和管网净化后的水串起来变成活水,流动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城市河道治理的经验教训
3.1开展河道内清淤治理工作
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河道由于长时间没有进行河道清理工作,导致中小河道内的泥沙淤积严重,要想综合性的治理中小河道泥沙淤积问题,就应当全面的落实和开展清淤治理工作。为此区积极响应市水务局《关于加强郊区镇村级中小河道轮疏工作的实施意见》,制订轮疏规划,建立河道轮疏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逐步恢复河道功能。中小河道轮疏本身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清除河道底泥的同时,须保证河道两岸的稳定和两岸构筑物的安全使用。
一是挖泥船挖土:对于河面宽度较宽的河道,可采用船挖的方式疏浚。挖泥船一般采用两种型式,一种是绞吸式挖泥船,一种是抓斗式挖泥船。绞吸式挖泥船利用排泥管将挖起的泥土直接送到指定地点,工作效率高,但是排泥含水量大,适合于就近排泥,且沿线需要排泥场地。抓斗式挖泥船机构简单,船型河船队规模相对较小,适用于软土地质,便于在狭窄的场所进行疏浚,配以各种运输船运机械,适合远距离排泥。二是水力冲挖:对于河道规模较小,河口狭窄,大型疏浚设备无法满足其吃水深度的要求时,可采用水力冲挖的方式疏浚。在河道附近设置临时排泥场,排泥场四周设围堰,并安装堆场泄水口等设施。水力冲挖土方时直接由河内取水,岸边冲挖,用水力将河道淤泥冲上岸后的排泥场,等淤泥固结后,在用机械结合人工挖后装车封闭外运,以防二次污染环境。在倾倒淤泥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淤泥的二次利用。例如吹填上岸的泥浆经过检验检测,确定对农作物无害后,可将疏浚泥浆摊铺到农田。摊铺前用推土机先将农田0.5m以内表层耕植土推至施工场地后侧,待泥浆摊铺完毕后,将表层土回填,摊开。在实际的中小河道疏掏的过程中要注重疏掏的顺序,应当遵循着从上至下依次疏掏。在制定清淤治理工程计划的过程中应当综合性地考虑到淤泥的具体情况,进而制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期。
3.2在中小型河道两侧应用植物工程,巩固中小型河道两侧水土
中小河道在治理的过程中要想提升治理的质量就需要在河道两岸上应用植物工程技术,借助植物工程来提升中小河道治水的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小河道两岸上种植植物不仅能够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还能够发挥固堤的作用。要想提升中小河道的治水质量就应当找寻到引发河道问题的源头,提升中小河道的综合治理效率,重视中小河道周边农田水利工程基础建设,以中小河道的周边实际状况为依照,积极的修筑谷坊、勾头防护栏等拦沙蓄水工程,并综合性的分析考虑中小河道的气候因素,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植被种类,尽最大可能丰富中小河道植被的丰富性,构建最为完善的小型生态圈,将植物工程的效率发挥到最大,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的推进和落实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制度,加大中小河道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升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附近的居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中小河道周边群众积极的参与到中小河道治理工作中去,避免水土流失,借助中小河道梁海的护堤林和护岸林来控制和治理中小河道。
3.3结合中小河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理的治理方式
在进行中小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的保障中小河道治理工作的质量就应当综合性的分析中小河道的地质因素,选择出最为合理的治理技术和治理方式。例如:梯级工程技术手段的应用,如果中小河道的上游段比降较大、河床较窄并且没有滩地就可以选用修建顺水石笼、顺水坝、仰斜式挡土墙并集合挑流工程来提升中小河段的治理质量。如果中小河道中游内具有滩地,并且河道的宽度较大这时就可以修建石笼丁坝护岸工程并结合顺坝工程来提升中小河道的治理质量。在该种治理方式上应当注意的是坝头连线应当控制在同一个弧线上。如果中小河道下游段距离主流比较远,并且河道两岸的植被覆盖率较高,这时就可以采用修建堤防并采用截弯取直的方式并辅助以修筑石笼顺坝的方式来提升中小河道的治理质量。我国具有较多的中小河道,并且不同的河道的地形因素较为复杂,因此要想提升中小河道的治理质量,就应当在中小河道治理技术的和治理方式的选择上充分的考虑到中小河道的地质因素、环境因素、气候因素等多种影响因素,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治理方式才能保障中小河道治理的质量。
4结论
城市的中小河道是确保区域防洪排涝安全和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在城镇化进程中,对中小河道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城镇化建设中侵占河道现象屡有发生,对此必须树立生态治理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中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建立具备生态特征的水利基础设施,发挥中小河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特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宋丽.中小河道治理的综合技术研究[J].珠江水运,2018(05):88-89.
[2]练玉琴,陈云兰,施安康.中小型河道生态治理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03):113-114+142+13-14.
[3]刘士明.农村中小河道生态化综合治理探讨[J].农技服务,2017,34(23):182.
[4]赵凤杰.中小河道治理的综合技术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2):11-12.
论文作者:阙建中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河道论文; 挖泥船论文; 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淤泥论文; 方式论文; 质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