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长征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写作特色
张 宁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广州 510665)
【摘要】 “政论”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类型,具有启迪民智、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的重要作用。《人民日报》以“任仲平”笔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刊发的评论文章《新长征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具有独特的写作特色。“任仲平”作为《人民日报》的政论品牌,无论是议题选择,还是构思布局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对当前的新闻评论写作大有助益。
【关键词】 “任仲平”;《人民日报》;新闻评论;写作特色
在中国的新闻事业上,政论有着优良传统。它能够表达人们对于新闻事件的判断,以及由新闻事件引起的对社会各类问题的深度思考,发挥着启迪民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人民日报》作为我国主流媒体的领头羊,其新闻评论更是高屋建瓴,对于全局有着更加深刻的把握。“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它不是一个评论员的名字,而是《人民日报》的新闻工作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当下“众声喧哗”的互联网时代,需要好的评论,“任仲平”便是新闻评论中的佼佼者与旗舰。作为中国权威党报的评论代表,“任仲平”具有的知识含量多、文章篇幅长、理论建构深等特色,享有“国评”的美誉。因此,把“任仲平”的这篇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新闻评论的内容和形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评论工作又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一、评在当口,论当其时
新闻评论非常讲究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要求“评在当口、论当其时”。每当有重要的政治议题时,“任仲平”必然不会缺席,发表有思想、有分量又有说服力的评论。普通大众的活动范围与视野范围是有限的,对他们而言,认识当前社会大事及对其重要性进行判断的重要来源便是大众传媒。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具有为受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被大众当作重要的新闻信息来源,影响着公众对其所生活的世界里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及其重要程度的看法。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呢?“任仲平”用《新长征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一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回答了这一命题。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已经在全国执政70年,“在这个时刻开展主题教育正当其时”,而“任仲平”这篇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评论文章写于2019年9月2日,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批活动的衔接之时,能够帮助读者受众真正领略到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要义和精神内涵,而不只是“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发表时机正当其时,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不仅总结了第一批也为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了舆论铺垫。
二、“第一时间”亮出核心观点
“任仲平”政论的中心要义就是树立正确的观点,合理引导国家各项公共事业的开展以及人民大众的言行举止。所以“任仲平”的文章大都在“第一时间”亮出自己的核心观点,以统领全文。“第一时间”亮出观点包含文章的题目和开头即表明核心观点。文章的标题是整篇文章的“文眼”,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览“任仲平”的政论文章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主、副标题并存的几率很高,该篇评论的主标题是“新长征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用宏观命题的形式完整而鲜明地对全文的主题进行了总体概括,副标题是“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则作为补充说明,具体阐述了该篇文章的讨论内容。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需要将它的历史铭记于心,文章开篇写道:“1934年10月,江西于都,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集结于此,整装待发。年轻的将士们心中燃烧着信仰,依然在未知的挑战中踏上漫漫征途,开启了一场彪炳史册的战略大转移。”这段文字通过场景化的文字刻画来切题,仿佛电影镜头一样,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现场感,引出了文章的核心主题:“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中国共产党人的“长征”永远在路上,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长征的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
采用SPSS17.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各组计量资料结果用(± 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散文式写作,形散神合
大型的政论文章通常都洋洋洒洒、篇幅较长,其中“任仲平”的文章又是多人写作的成果,因此必须要面对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不因为文章的“篇幅长”导致文章分叉与脱节,在大篇幅的论述中牢牢抓住读者。“任仲平”的政论文章一大特色就是篇幅长,但是其在阐释论证的过程中并没有被篇幅问题“捆住手脚”,会始终注意紧扣文章的中心思想,使用正反论证、对比论证以及多重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做到“形散神合”。这篇评论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线,共分为了八个部分,不仅篇幅长,段落多,评论的时间跨度也大,切入角度也多,虽然呈现形式零散,夹叙夹议,但是每一个部分都紧扣文章的中心思想——“牢牢记住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深刻阐述了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信念,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始终学习,向顽瘴痼疾开刀,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任仲平”通过这种散文式的写作,用优美且精炼的文字充分调动了读者受众的时空感,并且利用“镜头切换式”的文字描写技巧,巧妙带领读者深刻体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任仲平”的文章非常讲究遣词造句,善于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对比、拟人、比喻、排比以及对仗句式等,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处处彰显出其在构思打磨方面的巧思。用一系列条理清晰、感情丰沛、气势恢宏的排比句,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以及文字说服力,比如,用“四个迫切需要”来表达论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必要性;用“三个看”——“从国情来看”“从世情来看”“从党情来看”对“何谓正当其时?如何再次出发?”的问题进行客观全面地解读;用“三个新”——“这是一次新时代的新动员”“这是一次新长征的新整队”“这是一次新气象的新升华”来表达论述“自我革命”的重大意义。大量引用了“名人名言”“常言俗语”以及“历史典故”,以一敌三,比如,用“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一句简简单单的俗语,将后面的“决定人精神面貌的,从来不是时间长短,而是初心和使命的力量”这一论点诠释得非常形象。用各种真实的事例增强评论的说理性,比如,该文将国家部委干部对此次主题教育活动的学习体会——“通过学习,我对‘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八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实例放进了文章中,诸如此类的实例在文章中有很多,它们共同平实又直接地反映了第一次主题教育的效果;还举证了大量的“为目标而奋斗”的例子,比如通过描写外国人的所见所感将建国初期延安地区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呈现出来,更加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潜移默化之中将前人的精神力量当作示范,传承给当代共产党人。
四、善于运用各种修辞
研究发现,大多数的信任模型都可以对内部攻击有一定的防御,但是无法抵御针对信任模型的攻击。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防御信任模型攻击的信任评价模型(DTSA)。在设计信任模型时重点考虑了针对信任模型的攻击,弥补了现有模型的不足。
此外,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也是“任仲平”政论文章的“常客”。比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比喻成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思想密码”;再如,“任仲平”在该篇文章中提及“有学者研究发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日记中,可以看到大量关于理论学习的记载,而这在同时期国民党人留下的日记中几乎难觅踪影。”通过举例共产党和国民党同时期的不同做法来进行正反对比,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加深了论证的说服力度。
2018年1月,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在加州圣何塞SAP中心持续进行。在1月3日进行的新晋女子单人花滑比赛中,来自洛杉矶,就读高中一年级的华裔小将朱易颇为引人注目。她的自由滑曲目是美国著名作曲家格什温的《F大调钢琴协奏曲》,开场完成得很好,各项技术动作都完成得很漂亮,获得了较高的技术加分。节目结束,全场掌声雷动,几乎所有的电视解说员都发出了惊叹,坐在场下的父亲也为朱易的表现而激动得落泪。
五、融入“问题意识”,布局谋篇立意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是对待问题应有的态度,唯有保持“问题意识”才能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格伯纳提出的“培养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对公众“共识”的形成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其传播内容所包含的特定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会于潜移默化之中塑造受众的现实观与社会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社会示范作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任仲平”的该篇政论中“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风’问题树倒根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突出”等描写都充分展示出其政论文章将“问题意识”融入文章构思,用辩证思维看待议题,展示了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总体而言,“任仲平”作为《人民日报》的政论品牌,无论是文章的篇幅、议题选择,还是构思布局上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任仲平”以自成一派的新闻评论写作方式,将意义深厚的政治话语转化为读者容易消化的新闻话语、转化为强有力的政治舆论素材,发挥出了新闻媒体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积极作用。文章整体既给人留下一种大气磅礴、激情洋溢的感觉,又给人留下生动活泼、亲和力强的印象。
参考文献:
[1]任仲平.新长征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N].人民日报,2019年9月2日.
[2]新华社.重整行装再出发[J].方圆,2018年03期.
【作者简介】 张宁,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17级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标签:“任仲平”论文; 《人民日报》论文; 新闻评论论文; 写作特色论文;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论文;